吉县臊子面味道喷香、色泽红、白、绿、黑相间、汤浓、面韧、有劲道,入口酸辣、回味悠长,碗内见块不见丝,荤素皆有、色泽鲜艳、营养丰富。
用料:手擀面、五花肉、鸡蛋、胡萝卜、海带、豆腐、黄花菜、生粉、葱姜蒜、精盐、酱油、醋、白糖、料酒、胡椒粉、干辣椒、味精、鸡粉
做法:
1、温水和面、加入适量碱和盐,劲道有力、面团精到、擀面均匀、厚薄一致。
2、五花肉、豆腐、胡萝卜切丁,海带切块、黄花菜切段,葱切段,姜、蒜切片。
3、五花肉丁挂糊,锅内热油升温,肉下锅后见变色捞起沥干余油。
4、倒入热油,鸡蛋搅成蛋液倒入锅内,制成薄薄的蛋饼也切成小块。
5、锅内倒油少许加热,先下葱姜蒜、干辣椒爆香,五花肉丁煸炒,煸出肉香后,依次加入酱油、盐、白糖、醋、料酒、味精,再加入高汤或水,水要稍多,开锅后倒入蛋饼、黄花菜、胡椒粉、葱花、淋香油起锅。
6、手擀面下锅,水开后面条上浮,捞面浇入臊子。要是翡翠面便更能显现一碗红白绿相间、小块簇拥、汤与面和谐的画卷了。
吉县臊子面,发源于黄河古道的临汾吉县周边,因用料讲究、工艺精湛、风味独特、老少皆宜,既能作为百姓的三餐面食,也能作为款待外地来客的特色乡土风味。
臊子面好,关键在于臊子炒的精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浇头,山西面食素有“一面白吃、百天不重样”的传说,其实一点不假,山西5000年文明,临汾古时称作平阳,古有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大将军都出生于此地,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明远播。
西汉时期,大将军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名将,带领大军攻打匈奴,应长途跋涉、整日攻城拔寨、鞍马劳顿,风沙里赶路、正午时行军,每日渴饮河水、饿食干粮,因两军对垒时间较长、久战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人困马乏,饥一顿饱一顿,士兵叫苦不迭,也逐渐的削减了战斗力。卫青将军一向爱兵如子,在长期的野外行军中,逐步发现米饭、馒头、炒菜费时还不容易嚼咽,而面食浇上蔬菜、肉块等的汤菜,既有荤还有素,并且天冷还有口热汤暖身,经试之后,颇有收效,迅速推广全军上下效仿,一个汤菜面(臊子面)就此诞生。
经过几年战乱和历史革新,一个军事野外餐,逐步被搬上农家、酒店,逐步把简易蔬菜调整为新鲜时蔬、五花精肉,再配以各类的调味,或者加入挂面、手擀面、蔬菜面别有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