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栖隐寺,位于武汉市江汉区满春街,始建于唐宋年间,原名棲隐寺,原址名美人街,为中国二十一丛林之一。每逢初一、十五这里喧嚣无比,通宵达旦地有人来烧香,连门外的路边都插满了祈福的香烛。
栖隐寺始建于唐宋年间,原名栖隐寺,原址名美人街,是中国二十一丛林之一。
栖隐寺真正成名,应从1920年太虚法师倡导成立佛教正信会算起。民国期间,一代佛教改革家太虚法师大力提倡居士佛学。太虚大师大力宣传和组织建立居士林、佛学会等居士团体,并在上海建立了我国较早的居士林——上海佛教居士林。1920年,在太虚大师促成下,九省通衢的武汉建立汉口佛学会,1929年改名为佛教正信会,地址就在栖隐寺的隔壁。佛教正信会与栖隐寺在佛教活动中相互支援,实为一体。
佛学正信会作为民间佛教信仰者聚会的地方,解放前曾一度兴旺。1924年,印度学者泰戈尔曾到此讲学。
从1920年到现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风风雨雨的栖隐寺,虽然修葺一新的鲜黄色墙壁掩去了它曾经的沧桑,但在大雄宝殿门前两根油漆斑驳的立柱上,仍可看到岁月的痕迹。现在,这里已不对外开放。
走进口字型栖隐寺,四周是殿堂,中间为天井。天井后的大雄宝殿为少见的二层楼,一楼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祖,佛祖身后是千手观音;二楼供奉的也是释迦牟尼,但它身后不再是观世音,而是西方三圣。
在“文革”“破四旧”时,栖隐寺受到了破坏。屋顶被掀掉了大半,玉佛被抬走,所有女众都被扫地出门,栖隐寺被改为皮革加工厂和拖把厂。
1987年,隔壁的栖隐寺搬到了佛教正信会,佛教正信会遂与栖隐寺正式并为一寺,并恢复开寺,栖隐寺的香火又重新兴旺起来。
栖隐寺的山门两旁立着两座石狮,石狮的底座刻着捐赠人的姓名;山门上的“栖隐寺”是原湖北佛教协会会长、归元寺主持昌明大师的手书,但“栖”字是一个“木”旁加一个“妻”字,回家用电脑写时怎么找也找不到这个字,翻开《辞海》一查,原来已经简化了,难怪计算机字库里找不到这个字了。山门的右侧有一块黑色大理石的匾牌,上面呈弧形排列刻着“汉口佛教正信会”七个大字;左侧挂着“勤劳一街三十九号”的门牌。
栖隐寺是“女众丛林”和“居士林”,所以在寺庙中除了尼姑外还有很多的女性居士在忙碌。而所谓的“居士林”就是居士的道场,信佛而没有出家的人念经念佛的地方。
栖隐寺又好像是一个传播佛教思想的学校,在进门通道的右侧摆放着很多与佛教有关的书籍供信徒们取阅,摆放书籍的旁边还有一个图书室,里面四壁全是书架,书架上整整齐齐摆满了佛教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