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药行街天主堂,即药行街圣母升天堂。明末清初由法国神父在宁波城内药行街兴建教堂,1723年被雍正皇帝下令查禁没收。1845年,法国神父顾方济来到宁波,1850年升为浙江代牧主教,1853年在教堂原址建造主教座堂,但1855年7月6日就倒塌了;1865年-1866年重建。1918年增建了钟楼。1966年,文革爆发,教堂关闭,被市越剧团占用。1991年,教会收回了已成危房的教堂。1995年-2000年,教友黄斌盛创办的房产公司配合天一广场的建设重建该堂,总造价为4000万元,外观仿罗马式、哥特式造型,内部有1000座位,钟楼高66米(目前中国最高)。
宁波天主教堂被推荐为国家级优秀近代建筑物,并被列为浙江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宁波江北天主教堂(原为法属),位于宁波市新江桥北堍。它建于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增建钟楼。整座建筑由教堂、钟楼、偏屋组成。造型具有典型罗马哥特式风格,至今保存较完好。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也是当年法帝入侵我国的历史见证。
悬挂在60米高空钟楼上的大钟,是药行街教堂唯一的遗物。新落成的教堂规模宏伟,大厅脊高、钟楼高度为国内现有教堂之最
在天一那边,坐506在新街下车,往灵桥那个方向走
天主教约于1533年左右已经传入宁波。有史可查的第一位来到宁波的天主教传教士,就是葡萄牙人费乐德(Rodrigue de Figuerdo),时在崇祯元年(公元1628)。其后断断续续在宁波传教的有:1640年意大利人孟士表(J∙Monteiro);1643年葡萄牙人毕方济(Fr Sambias);1648年意大利人卫匡国(Martini);1659年西班牙人马兰士等。卫匡国曾在宁波建过圣堂,后被清兵所毁。
1702年清朝(清康熙四十一年)法兰西传教士郭中传(Gollet),来到宁波在城内现药行街(当时尚无药行街名称,只说在灵桥门内),购买了一块土地,建筑房屋5间和圣堂1座。
1723年清朝皇帝出了一道上谕,其内容是:浙闽总督满玉奏,西洋人在各省造天主堂行教,人心渐被煽惑,请各省西洋人,除送京效力外,余皆安插澳门,天主堂改为公所,误入者严行禁绝……。
就此,全国境内,外国传教士,先后均被驱逐出境。郭中传于1727年被集中于广东,1741年1月5日死于澳门。教务无人过问,教徒幸免于难者,也不敢露面,如此年复一年。宁波药行街天主堂也因无人照管,不知从何时起,被市民充作民房或开设店铺。
1844年法国大使拉萼尼(Lagrene)私人影响耆英,为来中国传教弄得两道上谕,今特将《教务记略》所载的这两道上谕开列如下:
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法商赴粤 ,诣总督衙门呈称天主教劝人为善,并非邪教,请驰汉人习天主教之禁,总督耆英据以奏闻,奉旨交部议准,海口设立天主堂,华人入教者听之,钦此。
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正月二十五日奉上谕,前据耆英等奏,学习天主教为善之人,请免治罪,其设立供奉处所,会同礼拜,供十字架图像,诵经讲说,毋庸查禁,均已依议行矣,天主教既系劝人为善,与别项邪教迥不相同,业已准免查禁,经次所请,也应一体准行,所有康熙年间,各省旧建之天主堂,除改为庙宇民居者,毋庸查办外,其原旧房屋,各勘明确实,准其给还该处奉教之人,至各省地方官,接奉谕旨后,如将实在学习天主教而并不为匪者,滥行查拿,即予以应得处分,其有籍教为恶召集远方之人,勾结煽惑或别教匪徒,假托天主教之名,藉端滋事,一切作奸犯科,应得罪名,俱照定例办理,仍照现规定章程,外国人概不准赴内地传教,以示区别,将此谕令知之,钦此。
宁波天主教就在这个时期内,又逐步活跃起来。
1842年5月2日法籍天主教传教士顾方济来定海,当时岛上并无信奉天主教者,顾即借居英军官华伦(Warren)私人住宅,并开始活动。自南京条约后,宁波已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1845年6月,顾方济亲自来宁波视察教务,并调查昔日郭中传所建立的天主堂,是年10月,宁波地方官,由于顾方济之请求,发还昔日郭中传住宅的一部分。发还教堂,尚有困难。
后顾方济又以每年35元的租金,获得旧天主堂,并订立契约,说明任凭改建或重建天主堂,为期100年,期满可以续订。
于是顾方济设计重建药行街天主堂,曾拟在宁波及澳门发起筹募基金捐运动,并丈量了地基,长度为190尺、宽56尺,墙原不计,再加上业已决定购入的北面路旁韩家房屋,全部地基其计300尺。整个地基,拟围防火墙,墙内建造圣堂、传教士住宅、1所学校。圣堂内有楼台,堂前造门面和两座钟塔,预计建筑木料、砖石等约1.2万元以上。
顾方济为了从事建设,于1846年6月3日又在天主堂北首买进地基若干亩,这样药行街天主堂已有一块长300余尺、宽60尺至80尺的地基,两端以公路为界。堂外四址:南至天主堂墙为界,北至官河为界,东至钱李两姓墙脚为界,西至厝地及韩姓小屋明堂为界。当时药行街天主堂内地方有坐北朝南小屋3间、东廓屋3间两巷、东面空巷一条、中后两门、小桥一条、西面一巷一披、墙门一间、又西后余屋2间、又西余屋半间、前后明堂、井一口,出路俱全。
1846年7月24日,顾方济离开舟山,到药行街旧天主堂居住。
浙江第一任代牧石伯铎于1847年5月来宁波巡视教务,见药行街天主堂如此情况,许给顾方济银洋1000元,作为建筑新教堂使用。
1847年6月顾方济动工建造传教士住宅,共计楼屋5间,屋前筑有走廊,9月15日竣工,共花1100元。同时筹备建筑大教堂,当经济尚不够之际,顾将该新建的住宅上层,充作临时圣堂,已可容纳300余人,共同过宗教生活。
1848年2月15日法大使旺纳(Forth Ruen)乘“白云乃士”号(Bayonnaise)赴甬,住药行街天主堂内,20日设筵邀请甬城军政官员。陆旺纳曾以大使资格,请求道台给天主堂一块相当大面积的地基,该地位置,在天主堂已有地基的左右两边。道台允诺,并花大钱,赎回旧地基,交给顾方济。地基方位在圣堂之东,直至西面小路。在西面有5间屋面的宽度,从而使整个地基成为正方形了。
1849年顾方济应陆旺纳之请,又取得住宅地基一块,作为收留老人和孤儿之用。同时,把原破旧不堪的房屋拆掉,保留南面沿街的新屋9间,并略为修理,又翻新旧屋子10间,作为修道院。沿着东北两首的小河建筑围墙。
1850年12月22日顾方济升为浙江代牧,驻于宁波。
1853年顾主教即开始实践他建筑药行街大圣堂的宿望,其经费在1850年由澳门帐房汇来银3150元是建造孤儿院之用的,就暂时借用。顾主教又在罗沙船船长发起募捐建堂基金,计得款232.5元。12月30日顾主教去香港,再由香港经马尼拉返回上海,在马尼拉筹募得700元。
该堂于1855年5月间,已在大堂内行祭。
1854年5月15日,奉罗马圣部之令,江西田嘉璧主教与浙江主教顾方济互相调任。顾主教迎接田嘉璧主教后于6月23日离开宁波到江西去了。田任浙江主教,先驻定海,1年后迁驻宁波。
1855年7月18日教区会议记录中,记载了宁波药行街大堂于1855年7月6日上午3时倒塌了。大堂造价约25000法郎,所幸者当大堂塌下时堂中无人。
至于大堂倒塌的原因,据顾主教说,在建筑之际,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为了照顾被当时流行瘟疫所累的教友,他没法去监工,又至工人擅自改变图样,引入缺点,卒招大祸。其实,真实的原因,还是在于事前不够子解地基的性质和基础打得不够深坚。
7月20日,教区会议讨论重建大堂事,后因经济困难,遂作罢论。
1857年巴黎遣使会汇来7500法郎。宁波天主教徒也各尽所能筹募储备经费至1862年,已达白银400两。该年9月14日田主教在定海召集会议,通过重建大堂决议,并议定大堂不应再建于原基础上,因此处距小河过近,不宜于高大之建筑,遂指定建于现大堂所在的地方,把传教士住宅移建新堂之东,即原大堂的所在处。
重建工程始于1865年8月中旬,监工者为冯伯德和赖鲁士(Larousse)。堂的建筑类型属爱奥尼亚式,大小和原堂相同,即长150尺、宽65尺。由于地基打桩较实,取用材料较轻,1866年底落成,定名为“圣母升天堂”。同时建神父住宅楼。
至1918年,药行街大堂,在风尘雨露之中,足足站立了半个世纪。饱尝了50年风吹雨打的波折,应该考虑维护和修理的时候了。当时负责城堂的本堂神父伊伯铎(Ibarruthy,公元1859-1927),为了庆祝该堂落成50周年,发起修建大堂筹募经费运动。教友们克苦节约,积少成多,筹得捐金1200元。把该堂从底层到屋顶修葺一新。同时为了在该堂前添建钟塔一座,城内教友徐三东先生,挑起筹募经费、指导工程等事项全部担子,卒以4500的捐助金,在宁波市中心的药行街天主堂内,坚起一座高122尺的钟塔,顶上冠以3米长的铁十字架,与江北岸外滩天主堂的钟塔遥遥相对。
1966年,停止宗教活动,教堂成了市越剧团的舞美工场;在1978年建市越剧大楼时,钟楼倒塌。1985年,神父楼归还教会,1990年毁于火。不久,即由黄斌盛教友修复。至1991年落实宗教政策,教堂得以归还教会,但因年久失修,梁柱已腐烂,明显属于危房。
1992年,受药行街道路拓宽改造工程的影响,原地已无法重建教堂。1994年,旧城改造时,受天主教宁波教区委托,黄斌盛教友管理由教会创办的房产公司,在原教堂的基础上向北后退40米,拆迁居民100多户,形成占地5400平方米的教堂用地区域。1995年6月进行施工,在2000年6月竣工交付使用,历经五年时间,全部费用达4000余万元人民币。新建的双钟楼教堂、五层神父楼及地下车库总共建筑面积为9800平方米。在国内属大型堂区之列。
现建成的药行街教堂,集罗马式、哥特式造型,教堂南北长51米,东西宽22米,大堂脊高31米,钟楼高66米,顶上冠以高6米,宽4米的不锈钢十字架,教堂平面呈十字型,并与神父楼的二楼结合在一起,使之教堂实际可容纳二千人(座位千座)。教堂正面大门采用80吨的花岗石制作,教堂大厅以花岗石装饰地面,全堂门窗采用彩绘玻璃(非彩色玻璃,使用寿命不到五年),大堂顶部的圆窗用各种圣体的图案,教堂门窗则用圣经故事的图案(现已严重退色,无法辨识)……。祭台顶部的八十平方米半圆型拱顶,绘以天主圣三为圣母加冕的圣像,并由五只半圆型小拱顶擎托,象征教会的团结与统一。大堂二层屋面为青石琉璃覆盖,沿檐青石栏杆围护,并以石笋装饰,气势庞大,且又古朴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