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态特征
半冬性甘蓝型常规种。全生育期平均233.5天,与对照秦优7号熟期相当。子叶肾脏形,苗期为半直立,叶片形状为缺刻型,叶柄较长,叶肉较厚,叶色深绿,叶缘无锯齿,有蜡粉,无刺毛,裂叶三对。花瓣较大,黄色,侧叠。匀生型分枝类型,平均株高153.4厘米,一次有效分枝平均8.0个。抗裂荚性较好,平均单株有效角果数357.60个,每角粒数20.20粒,千粒重4.66克。种子黑色,圆形。区试田间调查,平均菌核病发病率12.88%、病指为6.96,病毒病发病率9.19%、病指为4.99。抗病鉴定结果为低抗菌核病、抗病毒病。茎杆坚硬,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试,芥酸含量0.0%,饼粕硫甙含量18.84μmol/克,含油量49.04%。
2、产量表现
第1生长周期亩产177.92千克,比对照秦优7号减产2.37%;第2生长周期亩产156.54千克,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0.64%。
3、栽培技术
1.适时早播:育苗适宜播种期为9月中、下旬,10月中、下旬移栽;直播在9月下旬到10月初播种。
2.合理密植:在中等肥力水平下,育苗移栽合理密度为1.2~1.5万株/亩,肥力较高水平时,密度1.0~1.2万株/亩。直播2.0~2.5万株/亩。
3.科学施肥:重施底肥,亩施复合肥50千克;追施苗肥,于5~8片真叶时亩施尿素10~15千克左右;必施硼肥,底施硼砂每亩1~1.5千克,苔期喷施(浓度为0.2%)硼砂溶液。
4.防治病害及鸟害:在重病区注意防治菌核病。于初花期后一周喷施菌核净,用量为每亩100克菌核净兑水50千克。注意防鸟害。
4、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
在江苏省淮河以南、安徽省淮河以南、浙江省、上海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陕西省汉中和安康冬油菜区种植,秋播。
1、形态特征
甘蓝型半冬性中早熟常规种。苗期叶色深绿,侧裂叶2~3对,苔期、初花期、成熟期茎秆呈微紫色,成熟时角果向阳面带微紫色。全生育期210天,与中油821相当。株高170厘米,分枝部位25厘米。主花序长,单株角果数多达380个,每角粒数18粒,千粒重3.9克。芥酸含量0.40%,饼粕硫甙含量31.31微摩尔/克,含油量39.08%。抗病性与中油821相当。抗倒性中等。
2、产量表现
第1生长周期亩产147.6千克,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65%;第2生长周期亩产126.3千克,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7.33%。
3、栽培技术
1.适时播种。由于该品系花期早、播种期应比一般品种推迟进行。育苗移栽播种期长江上中游区9月10日至9月20日进行,直播可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长江下游地区可结合本地情况因地制宜。
2.移栽。苗床密度不宜过大,苗龄应控制在25~28天为宜,早移栽、早管理、促早发。
3.种植密度。亩移栽0.9~1.1万株,直播和简易栽培应抓好间苗追肥除草等管理。
4.施肥。重施底肥,底肥应占施肥量的70%,用复混肥作底肥较好。一定要增施硼肥,苔肥要早施,一般在12月底之前施用。
5.防治病虫。加强苗期蚜虫和花期菌核病的防治。6.保优栽培。年年换种,实行规模连片种植。
4、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
适宜在长江中游地区的湖南、湖北、江西油菜产区秋播种植。
1、形态特征
半冬性甘蓝型常规种。全生育期220天左右,比对照中油杂2号早1天。幼苗半葡匐,叶色深绿,长柄叶,叶片厚,大顶叶。越冬习性为半直立,叶片裂片为缺刻型,叶缘波状,花瓣颜色淡黄色。株高155厘米左右,分枝部位30厘米左右,一次有效分枝数9个左右,主花序长度65厘米左右,单株有效角果数331个左右,角果着生角度为斜生型,每角粒数20粒左右,千粒重3.63克左右,种皮颜色深褐色。田间抗性调查结果:菌核病平均发病率6.83%、病指3.14,病毒病平均发病率0.4%、病指0.13。2005年抗病鉴定结果:低抗菌核病,低抗病毒病。抗倒性强。平均芥酸含量0.22%,硫甙含量17.05微摩尔/克(饼),含油量为42.58%。
2、产量表现
第1生长周期亩产172.74千克,比对照中油821增产7.29%;第2生长周期亩产145.27千克,比对照中油杂2号减产9.96%。
3、栽培技术
1.适时早播:育苗移栽9月中旬播种,10月中旬移栽,苗龄30天左右。苗床与大田1:5;直播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及时间苗、定苗。直播9月下旬到10月上旬。
2.合理密植:该品种株型较紧凑,适当密植有利于提高产量。移栽每亩0.9~1.2万株,直播2.0~2.5万株。
3.提高施肥量,必施硼肥:该品种产量潜力大,且杆硬抗倒,高水肥种植可获得高产。重施底肥,一般肥力田块亩施饼肥50~80千克,复合肥80~100千克,低肥力田块酌增。苔肥早施,腊施尿素10千克。必施硼肥,以1.5~2千克优质硼砂作底肥,并于苔期喷施0.3%的硼溶液。
4.防病治病:于初花期后一周喷施菌核净,用100克兑水50千克喷施。
4、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
适宜在湖南、湖北、江西油菜主产区种植,秋播。
1、形态特征
甘蓝型半冬性常规种。幼苗直立,叶色深绿,锯齿状叶缘,蜡粉少。花瓣较大,黄色,侧叠。全生育期216天左右,比对照中油821晚1天。株高170厘米左右,匀生分枝,一次有效分枝数8个左右,分枝部位25厘米左右。主花序长、结荚密,单株角果数361个左右,每角粒数16粒左右,千粒重3.81克左右,种皮黑褐色。平均芥酸含量0.21%,饼粕硫甙含量20.46微摩尔/克,含油量40.24%。低抗菌核病,中抗病毒病。抗寒性强,抗裂荚性中等,抗倒性中等。
2、产量表现
第1生长周期亩产132.30千克,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27%;第2生长周期亩产158.66千克,比对照中油821增产0.94%。
3、栽培技术
1.适时早播。长江中游地区育苗移栽9月中旬播种,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4,培育大壮苗,苗龄控制在30天左右,10月中旬移栽;直播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每亩用种量0.2~0.4千克。
2.中等肥力水平条件下,育苗移栽每亩8000~9000株,直播每亩15000~20000株。
3.重施底肥。每亩施复合肥50千克、硼砂1.5千克左右,注意氮、磷、钾肥配比施用,追施苗肥,1月底根据苗势每亩施尿素5千克,注意必施硼肥,如果底肥没施硼肥,应在苔期喷施0.2%硼肥。
4.防治病害。初花期一周内防治菌核病。
4、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
适宜在长江中游的湖北、湖南油菜产区秋播种植。
1、形态特征
甘蓝型半冬性常规种。株型紧凑,生长势较强,分枝性中等。抗倒性较强。苗期直立,叶色较绿。蕾薹期茎秆呈微紫色。花黄色,花瓣相互重叠。结荚性较好。生育期219.5天,与中油杂2号相当。株高169.4厘米,单株有效角果数325.0个,每角粒数20.3粒,千粒重3.55克。芥酸含量0.80%,饼粕硫苷含量27.49微摩尔/克,含油量39.94%。田间调查,菌核病发病率11.09%,病指7.18;病毒病发病率1.42%,病指1.07。抗寒性强,抗裂荚性中等,抗倒性强。
2、产量表现
第1生长周期亩产206.41千克,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3.75%;第2生长周期亩产214.03千克,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5.90%。
3、栽培技术
1.适时播种。湖北省育苗移栽应在9月10日至9月20日播种,直播9月下旬至10月初播种。
2.及时移栽。苗龄控制在30天以内,以防高脚苗。在中等肥料水平下,移栽每亩0.7~0.9万株,直播每亩1.5~2.0万株。
3.科学施肥。重施底肥,早施薹肥,底肥应占总施肥量70%,用复合肥作底肥,同时做到氮、磷、钾、硼平衡施肥,亩施氮肥20千克,磷肥25千克,钾肥10千克,硼肥1.5千克。
4.病虫防控。注意苗期蚜虫和花期菌核病的防治。
4、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
适宜在湖北省二熟和三熟制油菜产区秋播种植。
中双系列油菜优质品种还有中双5号、中双7号、中双8号、中双1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