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态特征
油用型杂交种。属中熟品种,生育期90天左右。株高175厘米左右,花盘向下倾斜,叶片上冲,呈塔型分布,叶形为心形,无分枝,舌状花为黄色,管状花黄色;盘径22厘米左右,结实率高,无空心,适合密植;千粒重62克左右,皮壳率18%。瘦果形状窄卵形,黑底灰条纹,长1.1厘米,宽0.6厘米,籽粒排列紧密。籽实蛋白质16.65%,含油率48.8%。高抗盘腐型菌核病、根腐型菌核病,中抗黄萎病、黑斑病、褐斑病。
2、产量表现
第1生长周期亩产198.5千克,比对照G101增产0.2%;第2生长周期亩产202.2千克,比对照G101增产3.2%。
3、栽培技术
1.避免重茬,深翻整地,适时耙地保墒。
2.春播4月10日至6月10日,亩保苗3800~4500株左右。
3.施足基肥,并重施磷钾肥。生育期间中耕锄草2~3次,现蕾开花期结合头水培土追肥,亩追施尿素15~20千克,灌浆期灌二水,可显著提高产量。
4.成熟后及时收获,收获期过晚,籽粒易发霉变质,影响品质。
4、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
适宜在甘肃、新疆、内蒙古、河北和山西≥10℃活动积温2200℃以上地区及相同生态区春季种植。
1、形态特征
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约216天。苗期发育早,冬前长势快,植株整齐,花期一致,植株矮壮,分枝性强。株高171.6厘米,有效分枝8个,单株有效荚果数321.5个,荚粒数22.1粒,千粒重3.47克。芥酸含量0%,硫苷含量17.74微摩尔/克,含油量44.26%。低抗菌核病,抗病毒病,抗寒性较好,抗倒性较强,抗裂荚性一般。
2、产量表现
第1生长周期亩产172.5千克,比对照湘杂油2号增产11.78%;第2生长周期亩产186.7千克,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1.3%。
3、栽培技术
1.适时播种:育苗移栽宜在9月中下旬播种,苗床播种量每亩0.4~0.5千克/亩,苗龄35天左右;直播宜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播种,播种量0.2~0.3千克/亩。移栽密度0.8~1.0万株/亩;直播密度定苗2~3万株/亩。
2.合理施肥:每亩施45%的复合肥30千克作基肥,基肥中亩配施硼素含量10%以上的硼肥1千克。
3.田间管理:移栽要及时查补苗,直播要及时除草促苗,田间保持排水畅通。综合防治菌核病、蚜虫等病虫害。
4、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
适宜在湖南、江西省秋播种植。
1、形态特征
甘蓝型半冬性胞质不育三系杂交品种。全生育期219天,比对照中油杂2号晚熟1天。幼苗半直立,叶绿色,顶叶长圆形,叶缘锯齿状,裂叶4-5对,有缺刻,叶面有少量蜡粉,无刺毛;花瓣黄色、覆瓦状重叠排列;籽粒黑褐色。株高174.6厘米,匀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6.5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29.5个,每角粒数20.9粒,千粒重3.77克。菌核病发病率5.32%,病情指数2.98,病毒病发病率1.04%,病情指数0.67,低抗菌核病;抗倒性强。籽粒含油量41.73%,芥酸含量0.40%,饼粕硫苷含量21.25微摩尔/克。
2、产量表现
2011~2012年度参加长江中游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5.6千克,比对照增产7.9%;2012~2013年度续试,平均亩产217.3千克,比对照增产6.7%,两年平均亩产191.4千克,比对照增产7.3%。2013~2014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7.5千克,比对照华油杂12号增产3.4%。
3、栽培技术
1.长江中游地区育苗移栽9月中旬播种苗龄30天左右,10月中旬移栽;直播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
2.亩种植密度,移栽8000~9000株;直播18000~25000株。
3.重施底肥,亩施复合肥40-50千克左右,硼砂1.5千克左右,注意氮、磷、钾肥配比施用。4.注意防治菌核病等病虫害。
4、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
适宜湖北、湖南、江西、河南省南部、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北的冬油菜区种植。
1、形态特征
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平均215天。子叶肾脏形,叶片宽大,叶色深绿,叶缘呈波状锯齿,花瓣覆瓦状,花色中等黄色。种子圆形,种皮黑色。平均株高180厘米,一次分枝数9个,单株角果数350个,每角粒数18粒,千粒重3.8克。芥酸含量0.18%,硫苷含量36.77微摩尔/克,含油量41.67%。中抗菌核病,中抗病毒病,抗寒性较强,抗倒性较强,抗裂荚性一般。
2、产量表现
第1生长周期亩产148.56千克,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3.71%;第2生长周期亩产185.56千克,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8.07%。
3、栽培技术
1.适时播种:育苗移栽宜在9月上中旬播种;直播宜在9月下旬至10月初播种。育苗移栽苗床播种量0.4~0.5千克/亩,移栽种植密度0.8万~1.0万株/亩;直播播种量0.2~0.3千克/亩,定苗2.0~2.5万株/亩。
2.合理施肥:施足底肥,早施苗肥,合理施用硼肥。
3.田间管理:苗期防治猿叶虫、蚜虫、菜青虫;花期防治菌核病。
4.适时收获:植株主序中部角籽粒变黑时(七成熟),可进行人工割晒或分段收获机械割晒,待后熟完成后进行人工或机械脱粒。机械联合收获适宜时期为黄熟期(九成熟)。
4、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
适宜在湖南、湖北、江西冬油菜主产区秋播种植。
1、形态特征
甘蓝型半冬性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18天,与对照中油杂2号相当。苗期半直立,顶裂叶较大,叶色较绿,无蜡粉,叶片长度中等,侧叠叶4对以上,裂叶深,叶脉明显,叶缘有小齿,波状。花瓣黄色,花瓣长度中等,较宽,侧叠状,籽粒黑色。株高169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7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68.2个,每角粒数19.0粒,千粒重3.94克。菌核病发病率6.23%,病指3.9;病毒病发病率0.95%,病指0.7,低感菌核病。抗倒性中等。芥酸含量1.5%,饼粕硫苷含量29.92微摩尔/克,含油量41.59%。
2、产量表现
2009~2010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3.8千克,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4.8%;2010~2011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77.3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5.4%;两年平均亩产175.6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5.1%,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3.8千克,比中油杂2号增产16.5%。
3、栽培技术
1.适时早播,长江中游地区育苗移栽9月中旬播种,培育大壮苗,苗龄30天左右,10月中旬移栽;直播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
2.中等肥力水平条件下,育苗移栽亩密度8000~9000株、直播18000~25000株。
3.重施底肥,亩施复合肥40~50千克左右、硼砂1.5千克左右,注意氮、磷、钾配比施肥。
4.注意防治菌核病等病虫害。
4、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
适宜湖北、湖南、江西冬油菜区和河南省、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北部的黄淮油菜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