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态特征
甘蓝型春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根系粗壮,叶色深绿,叶片宽大。花瓣黄色,花冠椭圆形,花瓣侧叠。匀生分枝,生育期116天,比对照陇油5号早2天。株高128厘米,分枝高度44厘米,全株有效分枝数6个,主花序有效长度50厘米,主花序有效角果数44个,单株有效角果数185.2个,每角果粒数25个,籽粒黑褐色,饱满,千粒重3.5克,单株产量12.4克。芥酸含量0.1%,饼粕硫甙含量28.13微摩尔/克,含油量45.28%。中感菌核病,中抗病毒病。耐寒,抗倒伏。
2、产量表现
第1生长周期亩产222.89千克,比对照陇油5号增产14.39%;第2生长周期亩产206.57千克,比对照陇油5号增产8.74%。
3、栽培技术
1.土地准备。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地块。
2.施足基肥。播前结合整地亩施优质农家肥、纯氮和纯磷作为基肥,同时伴以杀虫药。
3.精细播种。以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播种,一般在3月下旬和4月上旬。亩密度维持在3~4万株。
4.及时间苗、定苗。2~3片真叶时间苗,4~5片真叶时及时定苗。5.病虫害防治、适时灌水追肥和收获。
4、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
适宜在甘肃天祝、临夏、渭源油菜产区春播种植。
1、形态特征
甘蓝型半冬性常规种。苗期半直立,顶叶近圆形,叶色中绿,蜡粉少,叶片长度中等,裂叶深,叶脉明显,叶缘有小齿,波状。花瓣黄色,花瓣长度中等,较宽,呈侧叠状。种子黑褐色。全生育期225天,与对照油研10号相当。株高198.0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8.8个,匀生分枝,单株有效角果数497个,每角粒数18.2粒,千粒重3.61克。平均芥酸含量0.20%,饼粕硫苷含量23.8微摩尔/克,含油量44.35%。田间调查,菌核病发病率13.79%,病指8.06;病毒病发病率1.58%,病指0.57。综合评价为低抗菌核病,中抗病毒病。抗寒性强,抗裂荚性中等,抗倒性强。
2、产量表现
第1生长周期亩产171.8千克,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3.4%;第2生长周期亩产189.6千克,比对照油研10号减产0.3%。
3、栽培技术
1.适时早播。长江上游地区育苗移栽9月中旬播种,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4,培育大壮苗,苗龄控制在30天左右,10月中旬移栽;直播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每亩用种量0.2~0.4千克。
2.中等肥力水平条件下,育苗移栽每亩8000~9000株,直播每亩15000~20000株。
3.重施底肥。每亩施复合肥50千克、硼砂1.5千克左右,注意氮、磷、钾肥配比施用,追施苗肥,1月底根据苗势每亩施尿素5千克,注意必施硼肥,如果底肥没施硼肥,应在苔期喷施0.2%硼肥。
4.防治病害。初花期一周内防治菌核病。
4、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
适宜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汉中及安康油菜产区秋播种植。
1、形态特征
甘蓝型半冬性常规种。苗期半直立,顶裂叶中等,叶色较绿,蜡粉少,叶片长度中等,裂叶深,叶脉明显,叶缘有小齿,波状。花瓣黄色,花瓣长度中等,较宽,呈侧叠状。种子黑褐色。全生育期217天,与对照中油杂2号相当。株高178.0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8个,匀生分枝,单株有效角果数275个,每角粒数19粒,千粒重3.79克。平均芥酸含量0.25%,饼粕硫苷含量18.39微摩尔/克,含油量43.98%。田间调查,菌核病发病率10.03%,病指6.71;病毒病发病率1.00%,病指0.60。综合评价为低抗菌核病。抗寒性强,抗裂荚性中等,抗倒性强。
2、产量表现
第1生长周期亩产164.74千克,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3.57%;第2生长周期亩产191.14千克,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6.60%。
3、栽培技术
1.适时早播。长江中游地区育苗移栽9月中旬播种,苗龄控制在30天左右,10月中旬移栽;直播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每亩用种量0.2~0.4千克。
2.中等肥力水平条件下,育苗移栽每亩8000~9000株、直播每亩15000~20000株。
3.重施底肥。每亩施复合肥50千克、硼砂1.5千克左右,注意氮、磷、钾肥配比施用;如果底肥没施硼肥,应在苔期喷施0.2%硼肥。
4.防治病虫害。初花期一周内防治菌核病。
4、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
适宜在湖北、湖南、江西冬油菜产区秋播种植。
1、形态特征
甘蓝型半冬性中早熟杂交种。苗期半直立,顶裂叶中等,叶色中等绿色,蜡粉少,叶片长度中等,侧叠叶3~4对,裂叶深,叶脉明显,叶缘有小齿,波状。花瓣中等黄色,花瓣长度中等,呈侧叠状。种子颜色花籽。全生育期204.7天,与对照相当。株高194.29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7.79个,匀生分枝类型,单株有效角果数329.66个,每角粒数18.51粒,千粒重3.47克。菌核病田间发病率19.77%,病指12.75;病毒病发病率0.67%,病指0.26。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菌核病;中抗病毒病,抗倒性中等。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饼粕硫苷含量23.94微摩尔/克,含油量42.82%。
2、产量表现
第1生长周期亩产187.11千克,比对照南油12增产15.05%;第2生长周期亩产170.6千克,比对照蓉油18增产0.5%。
3、栽培技术
1.适时播种,培育壮苗。一般在9月中下旬到10月中上旬播种,稀播匀播,出苗后及时间苗定苗,密度在2.5万株/亩,及时防治蚜虫和菜青虫。
2.配方施肥,必施硼肥。底肥要重,肥料要全,一般亩施土杂肥80-100担,复合肥50千克,硼砂1.5千克;苗肥要早,抽苔至初花期根外喷施硼砂和磷酸二氢钾1-2次。
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及时中耕除草或喷施除草剂,疏通四沟,抗旱排渍。年前重点防治蚜虫,兼治菜青虫,年后重点防治菌核病,在花期进行药剂防治,一般在初花期和终花期用菌核净防治两次。
4、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
适宜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汉中及安康冬油菜主产区秋播种植。
1、形态特征
甘蓝型半冬性中早熟杂交种。苗期半直立,顶裂叶中等,叶色中等绿色,蜡粉少,叶片长度短,侧叠叶3~4对,裂叶深,叶脉明显,叶缘有小齿,波状。花瓣中等黄色,花瓣长度中等,较宽,呈侧叠状。种子黑褐色。全生育期173.2天,与对照青杂10号相当。株高172.98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6.92个,匀生分枝类型,单株有效角果数246.42个,每角粒数21.13粒,千粒重3.51克。菌核病田间发病率2.0%,病指0.5;病毒病发病率0%,病指0。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抗菌核病。中抗病毒病,抗倒性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1%,饼粕硫苷含量19.09微摩尔/克,含油量40.09%。
2、产量表现
第1生长周期亩产134.95千克,比对照青杂10号增产31.24%;第2生长周期亩产156.16千克,比对照青杂10号增产42.13%。
3、栽培技术
1.适时播种,培育壮苗。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中下旬,稀播匀播,出苗后及时间苗定苗,密度在2~2.5万株/亩,及时防治蚜虫和菜青虫。
2.配方施肥,必施硼肥。底肥要重,肥料要全,一般亩施土杂肥80-100担,复合肥50千克,硼砂1.5千克;苗肥要早,抽苔至初花期根外喷施硼砂和磷酸二氢钾1-2次。
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及时中耕除草或喷施除草剂,疏通四沟,抗旱排渍。年前重点防治蚜虫,兼治菜青虫,年后重点防治菌核病,在花期进行药剂防治,一般在初花期和终花期用菌核净防治两次。
4、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
适宜湖南、江西两省南部及广西、广东和福建三省北部冬油菜主产区秋播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