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母宫具体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益都县志》载:“王母宫,在城北二十里王母宫村。”据当地老人回忆,宫内原有一通明万历年间重修王母宫的碑记,记载着此宫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踞今约有1400年左右的历史。
王母宫(王母娘娘庙)原址在现王母宫街道办事处院内,1958年原王母宫及相关建筑被拆毁,1998年易地重建。现建有王母宫正殿5间,左右配殿各3间,其他建筑正在陆续修建中。2003年,王母宫庙会恢复。每年三月三、九月九,各地客商纷至沓来,拜谒王母,互相贸易。
相传在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派玄奘法师西行印度取佛经归国后,为感谢王母及众神庇佑之力,敕命在全国选址建造王母娘娘庙宇,最后选址于此,建“王母宫”一座,该村因此而得名。明朝万历年间王母宫得以重修,建有正殿及配殿9间,大殿前有瑶池、九孔桥,另有宫门、钟鼓楼等建筑,占地面积大约3000平方米。时庙堂森然,树木葱郁,香火鼎盛。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九月初九,该地都举行盛大庙会,当时民俗有“忘了过秋过麦,不忘三月三王母宫庙会”之说。庙会之时,省内外商贾云集,通宵达旦,持续三日,盛况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