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新鲜鳀鱼,洋葱、大蒜、西兰花等。
处理鳀鱼:将鳀鱼的内脏去掉,清洗干净,在鱼身两面各划2刀,撒一些盐和白胡椒粉腌制10分钟。
煎鳀鱼:准备一个深盘,加热后淋少许油,转中火,将腌制过的鳀鱼放入煎盘,放入几个独头蒜,煎至一面金黄后再煎另一面。
调味:煎好后撒入适量的洋葱丝调味,同时准备好西兰花焯烫后,在准备吃之前一起放入深盘即可。
成鱼体长8.2~11厘米。
体细长而稍侧扁,腹部近圆形。
头稍大而侧扁。
吻圆而短,前端超过下颌。
眼大,侧位而高,有很薄的脂膜。眼间隔隆凸,中间有一棱。
鼻孔小。
口宽大,下位。
上、下颌及舌均具小牙。
鳃耙细长,鳃孔大,有假鳃,鳃膜不与鳃峡相连。
鳞圆形,头部无鳞,纵列鳞40~42,无侧线。
背鳍条14;臀鳍条18;尾鳍深叉形。
体上方绿色,侧上方微绿,两侧及下方银白色。
1月:鳀鱼越冬期,其分布的北界位于7℃等温线附近,西界位于40米等深线附近,西南界位于苏北沿岸水的北侧冷风区,水温8℃附近。
东南部的鳀鱼继续向东海北部扩展,其东界在水温13℃附近。
2月:黄海中南部水温继续下降,鳀鱼继续向东南移动,部分进入东海。
3月:黄海中部鳀鱼北界位于36°30′N, 7℃等温线附近。黄海南部,随着西部沿岸水域的温度回升向西扩展,进入水深40米以内水域。东南部零界线位于济州到西南13℃等温线附近。
4月:4月中旬以前,鳀鱼分布的西界位于20米等深线附近,东南界位于济州岛以西125°30′E,即13℃等温线附近。4月下旬,鳀鱼相继进入环渤海各湾的近岸产卵场。
同时,黄海中南部的广大水域仍幼稀疏的鳀鱼分布。
5月:上旬,鳀鱼已经大批进入渤海。在黄海北部,5月初,北上的鳀鱼大批达到大连至庄河、海洋岛一带沿海;中旬抵达东沟沿海,另一支在烟、威外海。在成山头以南的黄海中西部,集中于海州湾沿岸的鳀鱼在日照、胶南沿海形成密集群;5月下旬,随着东部水温的升高,逐渐东移。同时黄海中南部仍有鳀鱼广泛分布。
6月:下旬,黄海中南部近岸的大部份鳀鱼结束产卵并向较深水域移动,与外海的鳀鱼汇合。广泛分布域32°00′~37°30′N之间水深20之60米水域。
7-8月:渤海鳀鱼大部分已结束产卵,分布于渤海中部及辽东湾口、秦皇岛沿海及莱州湾进行索饵。黄海北部,产卵盛期后,7月初开始移向东南较深水域索饵。主要分布区在海洋岛以南即园岛东南一带。
同时烟、威外海的鳀鱼向北移动,分布于威海东北和隍城岛以东水域,进而与北部南移的鳀鱼汇合于北黄海的中西部。黄海中南部大部分鳀鱼进入索饵期,广泛分布于20~80米水深的水域内。 相对密集分布在石岛东南,海州湾东部和32°00′~34°00′N,水深50~60米之间的水域。
9-10月:渤海鳀鱼主要分布于渤海中部各湾口及海峡一带,数量明显少于7、8月份。部分鳀鱼已经外返。
11月:渤海水温下降,鳀鱼较前一个月更趋近于海峡并开始大批游出渤海。
12月:鳀鱼基本上游离渤海,仅有少量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