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118平方公里,前身是1994年经国家科委批准的昆山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2006年,经省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核准,成为省级开发区;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成为全国首家县级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4年11月,入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阵营;2018年12月,获科技部批准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
据买购网编辑了解,昆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后被列为国家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园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昆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架构特色是“1+3+N”创新体系。
1院:昆山工业技术研究院:是高新区的创新源,为新兴产业项目孵化和成果转化提供平台服务,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和市场占领提供技术支撑。
3园:阳澄湖科技园(位于中部,聚集了小核酸、机器人、传感器等一批产业基地,立足打造科技创新核心区)、新城北产业园(位于北部,聚集了电子信息、精密模具、装备制造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中心,立足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吴淞江产业园(位于南部,聚集了新能源、新材料、新显示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打造新兴产业引领区)。
N平台:创建了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模具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中科院电子设计自动化中心、先进制造创新中心和中小企业国内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省级和国家级创新服务平台。
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5.1亿元、增长6.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1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1688.2亿元、增长4.4%;固定资产投资175.1亿元、增长5.6%;限上社零额74.1亿元、增长6.8%;交通及营利性服务业同比增长近40%;进出口总额88亿美元、增长14.4%;注册外资2.8亿美元,到账外资2.3亿美元;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省级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园区;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位列第31名,实现“八连升”,其中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排名挺进全国前2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