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博物馆(殷墟研究院)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 地处洹河西岸、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与洹河之间的狭长地带。
殷墟遗址保护区总面积29.47平方公里。安阳殷墟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
殷墟博物馆建于2005年,后随着殷墟考古成果不断丰富,原馆难以满足保护展示需要。2024年殷墟博物馆新馆的建成开放,既是殷墟已有考古研究成果的全面梳理总结和全方位呈现,也是新时代殷墟保护利用工作的一个新起点,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1.探索商文明
探索商文明位于一层,展厅以探索为主题,以殷墟的起点和基石,追溯整个商文明的探索历程。主线是以重要发现为线索,探索与殷墟文化同时期的周边考古学文化发现及重要收获,突出殷墟文化的传播及与其他文化的互动与交流。辅线则是中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形成过程中殷墟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中国考古学人才培养的殷墟模式。
2.伟大的商文明
伟大的商文明位于二层,商文明巩固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天下体系,形成了后世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版图。以商王为核心、宗族为单元的组织结构,奠定了早期中国“家国同构”的基本格局。青铜器蕴含了礼仪与礼制、秩序与地位,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最高成就,是世界青铜文明的杰出代表。甲骨文距今3000多年,将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其文字体系一脉相承,发展至今,维系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是真正的中华基因。
商文明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很多方面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上承四方汇集文明之趋势,下启连续不断、多元一体文明之格局,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主根主脉与核心文化基因,奠定了中华文明和东亚文明的基础,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世界的商文明
世界的商文明位于三层,商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成果,具有全球意义青铜器、玉器、甲骨、白陶等商代文物,流散至海外美、日、英、法、德等数十个国家,被60余家收藏单位保护、研究、利用,商文明传播至远。 无数外籍学者孜孜以求,为保护商代文物、探索商文明的深层内涵殚精竭虑,留下大量精彩论述和真知灼见。在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尼罗河文明、印度河文明、迈锡尼文明比较互鉴中,商文明呈现出显著的东方特色。它历经千年沧桑而延绵不绝,以强大的包容性与创新性,成为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源泉。它是现代东亚文明的基础,更是人类文明多样性的见证。
殷墟博物馆新馆在展览布局方面,聚焦“伟大的商文明”这一主题,设有3个基本陈列、4个专题展览和1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 4000 件(套),展陈文物数量庞大、类型多样,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属于首次亮相。
展览主题集中于三个主展厅,一楼基本陈列“探索商文明”,以殷墟为中华文明探源的起点和基石,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重点展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二楼基本陈列“伟大的商文明”,全景式展示了商代在政治、军事、农业、手工业、文字、都邑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成就。三楼基本陈列“世界的商文明”立足国际视野,阐释商文明的世界意义。
交通信息
11路:殷墟—纱厂(考古文旅小镇)—高铁站,首末班时间:06:00-20: 00,到纱厂(考古文旅小镇)站下车,向西步行600米即到殷墟博物馆
14路:殷墟—纱厂(考古文旅小镇)——安阳工学院站,首未班时间:06:30-20: 00,到纱厂(考古文旅小镇)站下车,向西步行600米即到殷墟博物馆。
门票方式
门票:80元
殷墟博物馆新馆实行预约购票参观。按照《河南省旅游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特定对象实行门票免、减票政策:人民教师、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以及全日制大中专学生半价;现役军人、人民警察、消防救援人员、革命伤残军人,身高1.4米以下儿童,60周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持相关证件免费入馆。
开放时间
(1)10月-次年6月
全年无休,临时闭馆除外,16: 30停止售票,17:30闭馆
8:30-17:30
(2)7月-9月
全年无休,临时闭馆除外,16:30停止售票,17:30闭馆
8:30-17:30
建设背景
约3300年前,商王盘庚迁都于殷,商王朝在此传位8代12王,作为中国商代晚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历经255年。周武王伐纣灭商,殷地逐渐荒芜,沦为一片废墟,史称“殷墟”。
殷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经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是王朝后期都城遗址,近代以来,考古人员在殷墟发现中国最早成体系的甲骨文、中国最早的车马坑遗迹、中国最早的女将军妇好墓葬、世界上出土最大且最重的青铜器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使殷墟齐备都市、文字、青铜器三大要素,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殷墟总共出土了约15万片甲骨文以及种类丰富的青铜器、玉石器、陶器、骨器等,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建设沿革
殷墟博物馆的前身是殷墟博物苑,1987年6月25日动工,当年9月5日第一期工程竣工,9月10日对外开放。2005年4月,殷墟申遗期间成立殷墟王陵遗址管理处。2006年,殷墟博物苑更名为安阳市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管理处。
2005年3月16日,殷墟博物馆破土动工。同年9月25日,开馆庆典仪式举行。在殷墟发掘出土的近600件甲骨片、青铜器、玉器等文物,首次走到了普通观众面前,它们被依次摆放在都邑厅、青铜器厅、玉器和甲骨文厅、临时展厅等4个展厅里。此前这些珍贵出土文物从未公开展览过。
2019年以来,当地积极推进殷墟机构改革,成立殷墟管委会代替殷墟管理处承担殷墟遗址的保护和管理职能,市文旅集团负责殷墟景区的运营,殷墟管理处更名为殷墟博物馆(殷墟研究院)。
2020年11月,殷墟博物馆新馆开工奠基。2024年2月26日,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设8个展厅,地上共三层,是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专题博物馆,是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之一。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 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属于首次亮相。
2024年3月18日起,每日17时30分至20时30分实行夜间开放。
2024年8月,根据博物馆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10时35分,迎来第100万个游客。
殷墟博物馆
殷墟博物馆建于2005年,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为地下一层建筑,高8米;地面以上1米,地面以下7米,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布展面积1800平方米,包括展厅、文物库房、研究室、报告厅等设施。从平面上看,酷似甲骨文的“洹”字,取依附洹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孕育商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建筑特色:由于殷墟遗址范围太大,殷墟博物馆选择建于洹河西岸的遗址区中心地带。为减少对遗址区的干扰,设计淡化和隐藏建筑物体量,博物馆主体沉入地下,地表用植被覆盖,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地貌浑然一体,维持了殷墟遗址原有的面貌。
殷墟博物馆新馆
殷墟博物馆新馆建筑呈现鼎形,矗立在水中央,古铜色的大门上方是甲骨文字大邑商三个字。建筑外观为青铜饰面幕墙,像一座从商代走来的青铜鼎。殷墟博物馆新馆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院士领衔设计。
建筑特色:设计团队以殷商时期的国之重器“鼎”为设计意向,通过对青铜方鼎元素的抽象、演变,以整体大气、简练有力的四方之形为博物馆建筑载体,馆上面的纹理和图案是殷墟出土的青铜器文物上的纹理演变而来。新馆外观设计以《诗经·商颂》为源,以绿野草台、鼎立大地、层叠深邃、青铜装裹为形,以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为要,形成具有殷墟文化内涵和考古学意义的“中华之范、文明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