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门遗址博物馆,以仿唐式建筑群为依托,馆内集应天门遗址展示、文化科普等于一体,成为人们了解隋唐历史的好去处。应天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是隋唐洛阳宫城——紫微城的正南门。历经隋、唐、五代、北宋等多个时期,存世530多年,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城门,有“天下第一门”之称。
近年来,洛阳市加大“大遗址”保护力度,在原址保护的基础上建设应天门遗址博物馆,采用历史建筑的外观形制对应天门遗址进行保护性展示,最大程度还原历史风貌,再现应天门恢宏气势。列入洛阳市第一、第二批客家祖根地人文胜迹。
据2022年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年参观量37.85 万人次。
20世纪60年代至2010年,历经5次考古发掘发现,应天门遗址由门楼、朵楼和东西阙楼及其相互之间的廊庑组成“凹”字形巨大建筑群,是隋唐两京考古发掘出的第一座宫城门阙遗址,也是全国发现的等级最高的城门楼遗址。
2016年10月,我市启动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2019年1月,洛阳文保集团开始实施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内部装修装饰和南北广场建设。
2019年9月13日晚,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古都洛阳再添地标性建筑。
历经近3年的努力,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标志着隋唐洛阳城宫城区应天门、天堂明堂、九洲池“四点一区”格局的形成迈出了关键一步。
鼓声阵阵,应天门开;国风乐起,穿越千年;酷炫投影,梦回隋唐。在灯光的映衬下,该博物馆再现了千余年前应天门的巍峨。
此外,2019年河洛文化旅游节期间,即10月7日前,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北广场每晚将进行2场3D激光投影秀演出,时间分别为19时30分和20时15分,每场演出时长为12分钟(受天气等不可抗因素影响除外)。
2024年10月8日,一段由游客上传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视频中,游客称河南洛阳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存在以照片代替实物展览的情况。该游客表示,自己花费60元购票进入博物馆后,发现部分展品为玻璃框架内的文物图片。游客还在评论区提醒公众不要将此博物馆与洛阳博物馆混淆。针对此事,10月9日,记者致电洛阳应天门遗址博物馆进行核实。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已知悉此事,并解释称博物馆入馆的确需要购买门票,馆内并非所有展品均为照片,而是部分展馆采用了视图展示方式。10月9日上午,该博物馆工作人员回应记者,隋唐洛阳城出土的文物在相关单位,工作人员正做文物考古研究,用照片代替实物为临时展,已与相关文物部门对接,准备做实物展览。据工作人员介绍,洛阳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共两层,设有四个展馆,其中仅有一个展馆部分采用展品视图展示,一层主要展示壁画和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