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后,居住在浙东山村里的祥林嫂(白杨饰)命运凄惨,丈夫祥林早年去世,他死后的棺材帐越滚越大,一家人生活举步维艰。婆婆走投无路,为了还清债务,给二儿子阿根娶亲,在中人卫老二(管宗祥饰)的怂恿下不惜偷偷将媳妇卖给贺老六。阿根将此事告于嫂子,祥林嫂得知此事,便连夜逃走到了鲁镇。在阮大嫂的介绍下,到鲁四老爷(李景波饰)家当了女佣。可没过多长时间,祥林嫂还是被抓了回去,带到山坳里成亲。在拜堂时,祥林嫂一头撞在了香案上,昏了过去,但她醒来时,被新丈夫贺老六(魏鹤龄饰)的老实、真诚打动,便留了下来,一年后生下儿子阿毛。
可好景不长,两年后的冬天,卫老二来逼债,但贺老六因为卧病在床,所以无力还债,卫老二乘机唆使贺老大霸占老六的几间破房,并商量等老六死后,再把祥林嫂转卖,为此,老六与卫发生了口角,被打得奄奄一息。这时,外面又有人高喊"狼来了",祥林嫂赶紧冲了出去找阿毛,但最后在山上只找到了一只小鞋,祥林嫂哭得死去活来,被搀回家后,老六早已断气,她走投无路,只得又到鲁四老爷家帮佣。但鲁四老爷等人认为祥林嫂克夫克子,是个有罪的晦气女人,每逢祭礼拜神时,都不让她沾手,只让她在厨房里干些粗活。祥林嫂由于受到重重打击,变得很木讷,经常向人念叨阿毛的事,人们经常讥笑她,祥林嫂内心益发悲苦。
后听人说在庙里捐条门槛供万人踏便可以洗脱罪过,祥林嫂以为见到了希望,便拿出所有积蓄10吊钱捐了一条门槛。但事后大家依然歧视她,鲁四老爷还因她碰了供品而横加责骂,并将她赶了出去。祥林嫂从此疯疯癫癫、乞讨为生。又一个年夜,可怜的祥林嫂在一片看似欢庆祝福的气氛中悲惨地死去。
(注:因电影剧本有所改动,电影剧情、人物设定与原著有多处不同)
白杨 饰 祥林嫂
魏鹤龄 饰 贺老六
备注 祥林嫂再嫁后的丈夫
李景波 饰 鲁四老爷
史林 饰 鲁四太太
邸力 饰 柳嫂
备注 鲁家女佣之一
李健 饰 婆婆
备注 祥林嫂的婆婆
管宗祥 饰 卫老二
备注 中人,他介绍卫老婆子把祥林嫂卖到山里去的
凌元 饰 阿德嫂
李孟尧 饰 王师爷
丁惟敏 饰 阮大嫂
备注 老邻居,她介绍祥林嫂到鲁家打工
原著 鲁迅
导演 桑弧
副导演(助理) 陈怀皑
摄影 钱江
配乐 刘如曾
美术设计 池宁
造型设计 孙鸿魁
服装设计 孙松
录音 陈燕嬉
祥林嫂
演员白杨
本姓卫,原是卫祥林的媳妇,祥林死后,被婆家以80吊钱的价格买到山坳里再婚。因不愿再嫁逃到鲁镇做女工,后来还是被婆家发现,强行抓回去与贺老六成亲。后因丧子、丧夫,再次回到鲁镇打工。
贺老六
演员魏鹤龄
祥林嫂再嫁后的丈夫,因态度友善,使祥林嫂被感动,自愿与其和解成婚。婚后育有一子阿毛。结婚时欠下债务,为还债受伤,遭受丧子打击致死。
鲁四老爷
演员李景波
他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坚决捍卫封建思想,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在精神上迫害祥林嫂,才让她生存信心彻底毁灭,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主要人物。
鲁四太太
演员史林
鲁四老爷的妻子,佛口蛇心。头一次留祥林嫂是因为她能干。祥林嫂被绑架走后,她害怕给自己惹麻烦。之后惦念祥林嫂不是因为关心她的命运,而是后来的佣人都没有祥林嫂那么顺心。以后祥林嫂再来,已不像过去那样灵活能干了,她开始不满,进而警告,最后把祥林嫂赶出家门。
婆婆
演员李健
祥林嫂的婆婆,是一个精明强干、有心计的女人,也是封建社会中自私自利的典型形象。她拿走了祥林嫂的工钱,把祥林嫂当成工具,并且不顾祥林嫂的反对,就把她嫁到偏僻的村庄来获取高额的彩礼钱。同时她也精明能干,面对鲁四爷的时候从容应对。
柳妈
演员邸力
她和祥林嫂一样,都是旧社会的受害者。并且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贞洁”在她心里十分神圣!至于她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主观愿望还是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可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效”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了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之中。
1957年7月第10届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获特别奖,1958年在墨西哥国际电影节获“银帽奖”。
《祝福》里的人物个个形象鲜明:贺老六的纯朴忠厚,阿根的老实善良,鲁四老爷的伪善残酷,鲁四太太的刁削成性,卫老二的狡诈奸滑,柳妈的迷信麻木……导演以高超技艺把他们刻划得人各有貌、个个血肉丰满。影片成为新中国电影史上一部永远闪光的作品。(《电影创作》)
《祝福》的改编体现了夏衍以往的编剧风格,以严谨的结构、精炼的笔触,忠实地再现了原作的思想,保持了鲁迅作品中冷峻、深沉、凝重、窒息的悲剧气氛和艺术风格。夏衍这些创造性的丰富和改动,使影片既完整地体现了原著的精神风貌,又突出了电影表现特点,为名著改编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广州日报》)
1、《祝福》是中国第一次进行文学名著的电影改编、第一个将鲁迅笔下的典型人物搬上银幕、第一部自行摄制的彩色故事片。
2、选祥林嫂的扮演者时,先后有5位都很优秀的女演员前来试镜头,花了几百米当时还很紧张与昂贵的胶片。经过筛选,最后只剩下白杨与秦怡,一度难以确定高下。后来因为“秦怡的外形虽显得更美一些,但更像现代的女性;而祥林嫂则是个四十年前的农村妇女”选中了白杨。有人戏称:秦怡的因外形太美错失“祥林嫂”。
1955年春夏之交,经有关领导研究决定,将鲁迅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祝福》改编成电影,在翌年10月纪念鲁迅逝世20周年时公映,并将剧本改编任务交给了夏衍。
上海电影制片厂(简称上影)决定让曾在上影导演过《梁山伯与祝英台》彩色片的桑弧做导演、白杨饰祥林嫂、魏鹤龄饰贺老六,并安排导演和男女主演去绍兴体验生活。就在此时,突然接到文化部和北京中央电影局通知,让《祝福》拍摄任务由上影转交北京电影制片厂(简称北影)。后又安排了自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实习归来的钱江和池宁分别担任摄影师、美工师。
起初北影方面并未认可上影初拟的这一角色扮演人选,于是重新扩大范围遴选祥林嫂的扮演者:让所有拟选演员进摄影棚试镜拍几段最主要的戏,然后由厂领导与导演等有关人员一起,集中对这些由不同演员分别试拍的样片进行评选,最后还是选中了白杨。
剧组在绍兴一带拍外景时,碰到阴雨不停,眼看赶在鲁迅逝世二十周年(1956年10月19日)上映成问题,北影厂长汪洋立即召集摄影师钱江、美工师池宁商量对策。最后,剧组决定撤回北京先拍内景。所有待拍外景镜头,到十三陵附近和玉泉山搭景,让北方山地改观为江南水乡。这对美工和摄影都是严峻考验。为了逼真,摄制组把绍兴的门窗和乌篷船都运到“假水乡”。祥林嫂在河埠洗衣、淘米以及被抢的镜头,都是在这里拍出来的。
中国
该片原计划首轮只在1956年10月19日至23日期间于北京的“首都”、“大华”两家影院上映,不料一经映出,影院门前购票者人山人海,由于广大观众向电影发行部门发函要求扩大上映,不得不决定由各甲级影院轮流上映,连映55天达370场,上座率一直保持最高纪录。
俄罗斯
1957年5月首先在莫斯科公映,白杨、魏鹤龄两位演员应邀前往出席隆重的开幕式。苏联电影发行部门洗印了500部俄语译制片拷贝送往各地放映,因供不应求又加印300部,创造了中国影片在苏联上映的最高纪录。随后该片又在东南亚各国和英国等发行上映,当地报刊都相继发表了评介文章。
虽有很多人的赞誉,也有行家和观众提出不同看法,主要集中在影片为表现祥林嫂的反抗性格而让她去“砍”土地庙门槛这一增添的细节上,有的认为这样做“违背人物性格的发展规律”,是“为了加强政治因素”而产生的“庸俗社会学的倾向”。而多数的评论则予以肯定,认为这一细节的增添是严谨并具有创造性的,符合祥林嫂性格发展的规律,她由于绝望而产生对神权的某种怀疑和自发性反抗行动,并不等于对神权观念已具有彻底的认识和实行根本的决裂。编剧夏衍对此回应称,“砍门槛” 这一细节的增加并非是自己的创意,早在解放前摄制的越剧《祥林嫂》的电影中,就已经有了这一场面,后来经常在舞台上演出的越剧、评剧,也都把这个场面保留了下来,他因此把它写进了《祝福》电影剧本。
这样的不同意见的争论持续颇久,直到八十年代还有人就《祝福》的电影改编撰文与夏衍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