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由德国、英国、美国联合拍摄的纪录片,由马克·林菲尔德、艾雷斯泰·法瑟吉尔联合执导。该片于2009年4月22日在美国上映。
《地球》以北极熊、非洲象和驼背鲸这三种生物在全球范围内的迁徙为拍摄主体,讲述了三个动物家族的迁徙生活故事。
帕特里克·斯图尔特 饰 (英文版:解说)
詹姆斯·厄尔·琼斯 饰 (解说)
乌尔里奇·图克尔 饰 (德国版:解说)
50亿年前,一颗巨大的小行星迎面撞上地球,这次宇宙级别的交通肇事造成的后果相当严重,但对于生命而言,却是重大利好,地球从此有了23.5度的斜角,四季和几大气候带由此产生并延续至今,生物界也有了多种多样的物种。
在北极的高地上,当无尽的冬夜被阳光驱走,一只母北极熊和她的两只幼崽结束了冬眠,懒洋洋地走出洞穴。这只母北极熊现在饥饿难忍,为了喂饱自己和孩子,她必须在海冰开裂之前捕猎到足够的食物,四月正是好时候,而一旦到了八月,所有的海冰都会融化,幸好在那个时候到来之前,她和孩子们已经回撤到陆地上了。然而一只公北极熊却没这么好运,他游得太远了,只能在海象的小岛上歇歇脚,此时他实在太累了,已经没有力气猎杀嘴边的美餐海象了,一番鏖战之后,他死在了海象的利齿之下。
在非洲的卡拉哈利戈壁,一群非洲象向水源地进发,六月的非洲异常干旱,但这群非洲象可以循着祖祖辈辈留下的足迹找到水源。在遮天蔽日的尘暴中,一只母象和她的孩子与象群失散了,但她们还是回到了象群之中。象群的女族长找到了一个临时水源,但象群不得不与饥饿的狮子分享这点可怜的水。狮群实在是饿极了,不得不铤而走险猎杀象。他们的拿手好戏是,在晚上占领高处,利用自己极佳的夜视能力寻找落单的象,一旦发现目标,就群起而攻之。旱季结束之后,荒漠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温暖的热带浅海是座头鲸的产房,但这里食物不多,并非久留之地。一只母座头鲸带着她的孩子开始了长途自助旅行,她们行程长达6400公里,要历经数月,她们才能游到食物丰富的南极,这是所有海生哺乳动物中最长的迁徙。一路上,她们设法逃过了凶残的大白鲨的攻击。到了十月,她们终于到达南极水域。十二月里,阳光融化了南极的冰层,座头鲸吃起了磷虾大餐,这是她们无上的美味。
制作人 Melissa Caron、艾雷斯泰·法瑟吉尔、Amanda Hill、Sophokles Tasioulis、Alix Tidmarsh、Stefan Beiten、唐·翰、Michael Henrichs、Connie Nartonis Thompson、Andre Sikojev、Jon Thompson、Nikolaus Weil
导演 艾雷斯泰·法瑟吉尔、马克·林菲尔德
编剧 马克·林菲尔德、艾雷斯泰·法瑟吉尔、Leslie Megahey
摄影 Andrew Shillabeer、Richard Brooks Burton、Mike Holding
配乐 乔治·芬顿
剪辑 Martin Elsbury、Vartan Nazarian
该片以座头鲸、北极熊和非洲象等三个动物家庭的迁徙为主线,而且使用了高清摄影机和其它的电影科技,展示了地球的自然环境那令人叹为观止的壮观一面和野生动物的旺盛生命力,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影响,可谓有史以来最震撼人心的自然类纪录片。(新浪娱乐评)
这部纪录片的确提供了一些娱乐方式,该片让观众觉得原来地球如此美丽,漂亮。壮观的拍摄、优雅的编辑,并且有效的说明了气温变化的严峻现实。(时光网评)
《地球》是纪录片中的大制作,辗转各大陆的200多处地方,剧组除了采用空中和水下拍摄,还借助高科技手段,利用安装在直升机上的设备拍摄到了许多空前的动物特写镜头。整套电影和电视剧耗资居然达到了4700万美元,其中光是制作电影就用去了1500万美元。一部纪录片成本如此之巨是因为,为了拍摄整套电视片和电影,130多位摄影师共花费了超过4000天的时间,电影的主要拍摄工作开始于2004年,完成于2006年。
拍摄条件最艰苦的,就是拍摄北极熊,虽说是北极的春夏天,但是气温也只有零下30度。茫茫雪原上,没有任何生物,只有一个母北极熊带着两个小北极熊在寻找食物。为了尽量不打扰到它们,采用了超长焦镜头进行拍摄。
在拍摄象群的过程中,摄制组使用了航拍。在广袤的非洲沙漠中,一组象群横穿而过的镜头的确非常非常震撼,这种震撼不仅仅来自画面的冲击力,更来自对生命的礼赞。航拍摄影师是第一次从天上看这些镜头,的确非常难忘。尤其是刮起沙尘暴的时候,大象在风沙里艰难前行的样子很让人动容。
在拍摄驼背鲸的过程中,摄制组也是兵分两路,一组航拍,一组在水面上位潜水员做后援,一组在空中航拍。在拍摄的过程中有个小小的插曲,航拍组拍到了一次非常少见的驼背鲸进食过程。
在潜水员拍摄中,不放过任何一个拍摄水下生物的机会。所以拍到了大白鲨捕食海豹的镜头,拍到了海豚和海豹围捕沙丁鱼的镜头,拍到了天空中的海鸥扎进水里捕食的镜头。这些都是这个星球上最令人难以置信的动物,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地球上还会有这种动物。
该片的英德工作小组将整个影片用高清数字信号或者是35mm胶片摄制。
该片是BBC和绿光传媒合作拍摄的五部生态学纪录片之一。
该片预算高达4700万美元。这是剧组拍摄的最为昂贵的纪录片。
剧组对珠穆朗玛峰经行航拍,由于海拔高度的原因,而无法使用喷气机或者是直升机进行拍摄。无奈之下,剧组像尼泊尔军方租用了间谍侦察机完成了这个镜头的拍摄。
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
英国 2007年11月16日
中国台湾 2010年6月4日
法国 2007年10月10日
列支敦士登 2007年7月14日(瓦杜兹电影节)
西班牙 2007年9月22日(San Sebastián电影节)
希腊 2007年9月(雅典电影节)
瑞士 2007年10月11日(法语区)
希腊 2007年10月11日
西班牙 2007年10月26日
比利时 2007年10月31日
以色列 2007年11月1日
荷兰 2007年11月29日
日本 2008年1月12日
德国 2008年2月7日
匈牙利 2008年5月1日
新西兰 2008年8月21日
韩国 2008年9月4日
日本 2008年10月24日(东京国际电影节)
冰岛 2009年3月5日(DVD首映)
委内瑞拉 2009年3月22日
意大利 2009年4月22日
美国 2009年4月22日(有限)
阿根廷 2009年4月22日
巴西 2009年4月22日(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