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定日地震

#地震# 0 0
北京时间2025年1月7日9时5分,中国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8.50度,东经87.45度,,震源深度10公里,截至1月14日08时,共计监测到余震3614次。此次地震是2025年以来中国的最大地震,造成100多人遇难,地震波及定日、拉孜、萨迦、萨嘎、定结等5个县,约6.15万名群众不同程度受灾。
详细介绍 PROFILE +

1·7定日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25年1月7日9时5分,震中位于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措果乡(北纬28.50度,东经87.45度),震源深度10公里。震源机制为拉张型破裂。截至1月14日08时,共计监测到余震3614次。

1·7定日地震造成地表破裂约26公里,最高烈度为Ⅸ度(9度),Ⅵ度(6度)区及以上面积约23986平方公里,等震线长轴呈近南北走向,长轴约191公里,短轴约152公里,共涉及西藏自治区1个市6个县45个乡镇。

2025年1月7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针对西藏定日6.8级地震灾害,将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二级。中国地震局启动二级应急服务响应。西藏自治区应急指挥部将地震应急响应级别升级为一级。习近平对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力开展人员搜救,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确保安全温暖过冬。2025年1月8日,救援搜救工作已转为灾民安置和灾后重建。1月13日上午9时30分,西藏定日6.8级地震遇难同胞悼念仪式在受灾最严重的长所乡举行。向遇难同胞默哀3分钟。1月18日24时起,西藏自治区应急指挥部终止西藏自治区地震一级应急响应。3月3日,定日6.8级地震8个整村推进村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启动。

此次地震震级高、烈度大,造成126名同胞不幸遇难,27248户房屋受损,其中倒塌房屋3612户。地震波及定日、拉孜、萨迦、萨嘎、定结等5个县26个乡镇206个村(社区),约6.15万名群众不同程度受灾。

地震情况

地震背景

基础背景

定日县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所在地,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麓珠峰脚下,东临定结、萨迦两县,西接聂拉木县,北连昂仁县,东北靠拉孜县,南与尼泊尔王国接壤。县域平均海拔4500米,县城驻地海拔4325米,距日喀则243公里。全县行政区域总面积1.386万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180个行政村,381个自然村。截至2021年6月,全县总人口61785人,是西藏人口最多的边境大县。

本次地震(6.8级地震)周边5公里内的村庄有塘仁村、雪珠村、嘎热果吉村、美朵村、查吉、拉仓、康穷,20公里内的乡镇有措果乡、曲洛乡。震中距定结县34公里、距定日县36公里、距拉孜县67公里、距萨迦县71公里、距昂仁县92公里,距日喀则市164公里,距拉萨市379公里。震中20公里范围内人口数约6900人,震中20公里范围内有3个乡(镇、街道)驻地,有27个村。

根据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提供的最新遥感影像显示,地处本次震中位置的定日县措果乡,周边有长所乡、曲洛乡及其下各村,人口相对密集。从影像上可以看出,措果湖湖面尚有大部分冰封,当地气温较低,会对灾后救援和居民安置带来一定困难。

地质背景

在区域大地构造上,本次地震发生在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的喜马拉雅地块内。震中所在大地构造二级单元为东西向条带状展布的北喜马拉雅碳酸盐台地,主要出露古生界至新生界地层。其北侧紧邻二级单元拉轨岗日被动陆缘盆地,出露中-上元古宇、古生界、古近系地层;南侧为高喜马拉雅基底杂岩带,地层以中上元古宇为主。南亚次大陆在震区定日与定结县交接处形成局部向北突起的小型构造结。本次地震位于该小型构造结的西侧。

发震断裂

传统观点认为高原南部地区同时受到南北向挤压和东西向拉张应力作用,高原内部南北向裂谷所处的伸展环境发育正断层系以及对应的拉张型地震。据姜文亮课题组InSAR结果,证明本次地震是一个正断层破裂过程,推断发震断裂为登么错断裂。InSAR结果显示震中最大变形发生在上盘,最大变形量接近2m。与登么错断层空间展布基本一致。与震源机制解获得近南北向破裂性质基本吻合。另据中国地震局地球所依托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提供的2m/8m光学卫星星座,通过影像解译此次地震的地表破裂特征,认为此次地震的地表破裂不连续分布于登么措东岸,长约11km,具拉张性质,最宽处接近200m。与InSAR形变场在空间上存在明显偏移。具体原因或机制有待进一步调查分析和解释。

余震情况

地震应急监测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科研团队利用“谛听”地震大模型精准识别震相能力,对距离西藏定日6.8级震中最近的珠峰台(ZHF)和日喀则台(RKZ)在2024年12月7日-2025年1月7日间记录到的地震连续波形数据进行了自动处理,自动识别到震前事件452个,震后27小时余震事件429个,通过单台定位生成AI地震序列目录。

综述

截至2025年1月14日08时00分,共记录到余震3614次,其中2.0级以下3104次,2.0-2.9级458次,3.0-3.9级45次,4.0-4.9级6次,5.0-5.9级1次,6.0级以上0次。

余震列表

时间 震级 震源深度 震中位置

2025年1月7日8时11分 3.3级 10千米 北纬28.53度,东经87.42度

2025年1月7日9时5分 6.8级 10千米 北纬28.50度,东经87.45度

2025年1月7日9时24分 4.4级 10千米 北纬28.35度,东经87.37度

2025年1月7日9时31分 3.8级 10千米 北纬28.77度,东经87.50度

2025年1月7日9时37分 4.2级 10千米 北纬28.36度,东经87.67度

2025年1月07日10时22分 3.0级 10千米 北纬28.78度,东经87.47度

2025年1月7日10时27分 3.8级 10千米 北纬28.51度,东经87.47度

2025年1月7日10时32分 3.2级 10千米 北纬28.64度,东经87.50度

2025年1月7日10时34分 3.9级 10千米 北纬28.40度,东经87.44度

2025年1月7日11时41分 3.5级 10千米 北纬28.91度,东经87.43度

2025年1月07日11时45分 3.5级 10千米 北纬28.70度,东经87.36度

2025年1月07日11时52分 3.2级 10千米 北纬28.90度,东经87.46度

2025年1月7日13时57分 3.9级 10千米 北纬28.78度,东经87.50度

2025年1月07日15时04分 3.2级 10千米 北纬28.64度,东经87.48度

2025年1月07日15时54分 3.9级 10千米 北纬28.46度,东经87.49度

2025年1月7日21时07分 3.1级 10千米 北纬28.84度,东经87.55度

2025年1月7日21时29分 3.6级 10千米 北纬28.68度,东经87.41度

2025年1月07日22时04分 3.1级 10千米 北纬28.67度,东经87.37度

2025年1月07日23时06分 3.3级 10千米 北纬28.87度,东经87.49度

2025年1月07日23时22分 3.2级 10千米 北纬28.45度,东经87.50度

2025年1月07日23时37分 3.0级 10千米 北纬28.40度,东经87.45度

2025年1月08日01时36分 3.0级 10千米 北纬28.88度,东经87.47度

2025年1月08日08时08分 3.1级 10千米 北纬28.77度,东经87.46度

2025年1月08日08时41分 3.0级 10千米 北纬28.51度,东经87.51度

2025年1月08日09时28分 3.1级 10千米 北纬28.39度,东经87.40度

2025年1月08日09时43分 3.7级 10千米 北纬28.44度,东经87.46度

2025年1月08日11时51分 4.0级 10千米 北纬28.42度,东经87.44度

2025年1月09日15时28分 3.8级 10千米 北纬28.45度,东经87.47度

2025年1月9日17时18分 3.0级 10千米 北纬28.86度,东经87.46度

2025年01月10日06时58分 3.6级 10千米 北纬28.38度,东经87.52度

2025年1月10日21时46分 3.1级 10千米 北纬28.69度,东经87.51度

2025年1月12日1时27分 3.1级 10千米 北纬28.48度,东经87.49度

2025年1月12日8时00分 3.1级 10千米 北纬28.75度,东经87.38度

2025年1月12日17时54分 3.4级 10千米 北纬28.67度,东经87.47度

2025年1月13日20时17分 3.0级 10千米 北纬28.71度,东经87.45度

2025年1月13日20时57分 4.9级 10千米 北纬28.42度,东经87.50度

2025年1月13日20时58分 5.0级 10千米 北纬28.45度,东经87.52度

2025年1月13日23时19分 3.8级 10千米 北纬28.45度,东经87.53度

2025年1月13日23时27分 3.0级 10千米 北纬28.39度,东经87.38度

2025年1月13日23时44分 4.2级 10千米 北纬28.47度,东经87.50度

2025年1月16日11时19分 4.4级 10千米 北纬28.47度,东经87.50度

专家解读

地震研判分析

解读方 说明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组织专家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组织专家对此次地震进行研究分析,定日6.8级地震震中位于青藏高原的拉萨地块内部,距离地震最近的断层为登么错断裂,距离约11公里,震源机制为拉张型破裂。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造成的青藏高原隆升、地壳缩短增厚和广泛的高原变形,是控制中国大陆西部构造变形的主要动力学机制。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同时受到南北向挤压和东西向拉张应力作用,高原内部发育有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的两种典型断裂。在这种强烈地壳形变作用下,拉萨地块及周缘断裂带活动尤为强烈。1950年以来,拉萨地块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21次,最大为2017年西藏米林6.9级地震。因此,此次地震属于拉萨地块的一次能量释放。一般来讲,一次较大地震发生后,在其震源区及邻近区域会观测到余震活动,这些余震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强度和次数上逐渐减弱,过程中也会存在起伏活动。因此,原震区及附近地区近几日仍存在发生有感地震的可能。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二级研究员高孟潭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二级研究员高孟潭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非常强烈,距震中67公里的强震台记录表明,最大加速度值达到40%重力加速度(0.4g),震中区的震动应远比这个数值高得多。周边几个县城地震烈度都可能达到六度以上,该地区应急处置有一定困难。”

“震区位于定日-岗巴盆地,喜马拉雅山的北坡。”他说,“属于喜马拉雅地震带,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前沿,是喜马拉雅-阿尔卑斯(欧亚地震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碰撞隆升及影响团队王卫民此次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中南部的近南北走向裂谷,为正断层型,震中在构造上为申扎—定结裂谷的南部正断层体系。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龚正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龚正副研究员等依托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提供的2米/8米光学卫星星座,通过影像解译此次地震的地表破裂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地震的地表破裂不连续分布于登么措东岸,长约11公里,具拉张性质,最宽处接近200米。

西藏日喀则地震发布会1950年以来邻区地震序列统计结果显示,定日6.8级地震邻区200公里范围内有7次6级以上地震,均为主余型地震,另外根据定日6.8级地震邻区的区域构造、历史地震活动、地震序列类型等特征,综合分析认为:震区近期存在发生5-6级地震的可能。

地震相关问题

(一)西藏定日县为何余震不断?青海玛多县地震和它有无关联?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孟潭:定日县6.8级地震发生在喜马拉雅山北坡,属于喜马拉雅地震带。一般在较大地震发生之后,都会发生余震,余震的震级和频度会随着时间逐步降低。余震持续的时间可能是数周、数个月,有的情况下可能延长到数年,但震级和频度会逐渐降低。从目前余震序列的情况来看,衰减情况属于基本正常。

定日县6.8级地震发生后,1月8日又发生了青海的5.5级地震(1·8玛多地震),这两次地震分别属于不同的地震带,一个是喜马拉雅地震带,一个是东昆仑地震带。它们孕震的环境和断裂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两者之间应该说没有什么关联。

(二)地震救援有哪些困难?

冬季的高原,空气含氧量较低,平日动作剧烈一些,都会感到呼吸艰难。救援过程中的紧张与负重,令不少救援人员气喘吁吁。震区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冷天气,也是对救援人员与救援设备的考验。

(三)为什么此次地震人员遇难比例如此高?

(1)震级大、烈度高、构造活动强

本次地震震级高,6.8级地震是该地区近5年来最大地震,且烈度达到8度。震中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拉萨地块内部,新构造活动较为强烈,表现为断裂、褶皱和岩浆活动。震中附近的曲当乡、措果乡、长所乡为地震地质灾害高风险区。

利用震后卫星影像解译发现,此次地震同震地表破裂位于长所乡北约10km处,近南北走向。附近的登么错断裂属于拉张型破裂。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造成的青藏高原隆升、地壳缩短增厚和广泛的高原变形影响,拉萨地块及周缘断裂带活动尤为强烈。此次地震属于拉萨地块的一次能量释放。

(2)房屋抗震能力差,破坏严重

本次地震遇难人数与受伤人数相比,明显高于同等震级情况下的死伤比。网络新闻视频图片显示,倒塌、严重破坏的基本为老旧房屋,土木、砖木、石木房屋居多,墙体多为土墙。这类房屋抗震性能很差。在强烈的地震动作用下,极易发生大量破坏、倒塌,粉碎性坍塌比例较高,导致被砸死砸伤、被埋压人员增多。在所有伤亡人数中,地震致死人数占比偏大。

(3)高寒地区环境恶劣,生存条件差

部分灾区海拔在4300米以上,白天最高气温3℃,最低气温-18℃。低温环境使得受灾群众更容易受到寒冷侵袭,增加冻伤和其他健康风险。被埋压、被困人员在低温环境下存活时间缩短,生存概率进一步降低。如不能及时救出,或身体比较虚弱,人员伤亡就会加重。

受高海拔地区低温、低压、低氧影响,部分地震应急救援人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地震应急救援人员不仅要应对低温、低压、低氧的恶劣环境,还要克服各种身体不适,身体机能、搜索效率效能、持久工作力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受灾地区属于高原、高寒山区,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薄弱。

(4)当地人群构成特殊

定日县总人口6.1万人,常住人口以留守老人为主,不利于开展自救互救。

(四)未来还会发生更高强度的地震吗?

专家表示,喜马拉雅地震带是地震频发地带,原震区及附近地区近几日仍存在发生有感地震的可能。

(五)是否会发生雪崩等地质灾害?

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站长马伟强表示,截至2025年1月8日,珠穆朗玛峰未受地震影响,也未观测到有明显的冰崩、雪崩或地质变动。但是专家提醒,安置人员和救援人员都要时刻警惕,防止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六)高原震后应注意什么?

1、低温:在高原寒冷环境中,冻伤、感冒甚至低体温症是震后最常见的健康风险,尤其是老人、儿童等体质较弱人群,更容易受到侵害。

2、大风:西藏多大风天气,这样的风力极易掀翻临建帐篷,损坏物资储备设施,甚至影响救援直升机的起降与飞行。此外,当地正处于植被枯黄期,加之部分房屋倒塌破损,导致风沙现象加剧,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应注意佩戴口罩,以防止沙尘对呼吸系统造成伤害。

3、强紫外线:强烈紫外线可能导致人体皮肤灼伤、晒斑甚至脱皮,而长时间暴露还可能对眼睛造成伤害,引发角膜炎结膜炎等眼疾。对长期参与救援的人员来说,紫外线还可能削弱免疫系统,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

科考成果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6.8级地震发生后,胥广银研究员等5人组成的科考队赴地震现场,克服高原缺氧、极端天气等困难,历时12天完成发震构造、地表破裂、震害特征、古地震遗迹等关键数据采集。

2月24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西藏定日6.8级地震应急科考成果交流会"。在首席科学家刘爱文研究员的全程指导下,基于现场调查数据,6位科考团队成员呈现了系列跨学科研究成果:龚正关于定日地震的同震地表变形特征的报告获高度关注;王世广关于藏南裂谷活动特征和演化机制的报告引起广泛讨论;雷惊昊提出了古地震同震位移及震级确定的新方法;杨婷总结了西藏定日Ms6.8地震余震序列特征;周贝贝从深部地震孕震的角度介绍了西藏定日6.8级地震震源区及周边的速度结构研究成果,李祥秀开展了定日地震当地民居震害成因分析。

地震影响

人员伤亡

2025年1月7日10时,据西藏自治区地震局消息,已有人员遇难,涉及定日县长所乡、曲洛乡、措果乡等三个乡。此次地震影响乡镇有定日县措果乡、曲洛乡、长所乡、尼辖乡、加措乡、协格尔镇,定结县郭加乡、江嘎镇,萨迦县雄麦乡,拉孜县曲下镇、查务乡、芒普乡、锡钦乡、拉孜镇。

截至2025年1月7日11时,已有9人遇难;截至1月7日12时,地震已造成32人遇难、38人不同程度受伤;截至1月7日12时30分,日喀则市定日县地震已造成53人遇难、62人受伤;截至1月7日15时,地震已造成95人遇难、130人受伤。

截至2025年1月9日6时,地震已造成126人遇难,约6.15万人不同程度受灾。

2025年1月14日,西藏定日县人民政府消息,经过排查,13日晚强烈余震未造成人员伤亡,部分危房出现倒塌情况。

基础设施

房屋

三方面原因导致房屋受损严重:一是地震等级高、烈度强。根据西藏自治区地震局现场调查工作人员初步判断,此次地震极震区烈度达到9度,破坏性极强。二是震源浅,破坏力强。此次地震震中位于“申扎—定结”构造裂谷内,震源深度仅10公里,属浅源地震。震源越浅,破坏力越强,对地表建筑物的破坏力更大。此次震中及周边区域的地貌类型为高原河流冲积平原,土壤偏松软,放大了地震破坏效应。三是震中与周边集镇、村庄距离近。本次地震震中周边5公里内有7个村庄,震中20公里范围内有2个乡镇,震中与周边集镇、村庄距离近。

截至2025年1月9日6时,地震已造成27248户房屋受损,其中倒塌房屋3612户。

电路

截至2025年1月7月15时,定日县绒辖乡电力中断,措拉山口和加措拉山口出现塌方,救援车辆能够通行。截至1月7日下午5时20分,西藏定日县的县城以及多个乡镇都已恢复供电。

交通影响

公路

2025年1月7日,从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获悉,西藏公路养护部门在定日县6.8级地震发生当日,已完成对受影响区域全部路段的排查,截至1月7日18时,所有受损路段均已抢通。

截至2025年1月8日6时,受地震影响的7处受损国省道路段(G219线3处路基塌陷,G318线3处落石塌方,S516线1处塌方)均已抢通,实现双幅通行。定日县国省道现有大桥4座、中桥23座、小桥37座均未受损,桥面保持正常通行。农村公路存在不同程度受损,目前定日县7处(协格尔镇除西线、X222线、C071线、C017线、C070线、C018线、Y018线各1处),拉孜县2处(县城至芒普、芒普至秋古各1处),定结县1处(郭加乡1处),均已抢通,可保障大货车、大客车等应急救援车辆、工程机械正常通行。

截至2025年1月12日,共计出动排查人员831人次,投入机械28台(套),累计排查国省干线桥梁274座、公路952公里,农村公路桥梁639座、涵洞4道、农村公路2533.97公里。投入运力保障救灾物资转运车辆828辆(次)、危险品货物汽柴油运输车辆125辆(次)、客运车25辆(次)。

截至2025年1月15日,交通运输部门累计在核心震区、进出日喀则市和进出藏主要公路通道,以及日喀则农村公路累计投入抢险保通人员3633人(次)、机械设备1008台(套),在日喀则累计投入应急货运车辆1044辆(次),转运救灾物资18400吨,投入应急危险品运输车辆159辆(次)、运输油品4770吨,投入应急客运车辆26辆(次)、转运人员568人(次)。

截至2025年1月16日,通往灾区的所有国省公路和农村公路运行正常。

铁路

2025年1月7日10时,央视记者从青藏铁路公司了解到,地震发生后,拉日铁路区间内有一趟C885列车已经扣停,沿线各单位正在排查线路。

2025年1月7日14时53分,经铁路部门认真排查,受定日县地震影响的拉日铁路相关区段恢复运行。

航班

2025年1月7日,日喀则定日机场唯一待进港航班成都双流飞日喀则定日的CA4431,先是返航,后来调整为备降拉萨贡嘎机场。CA4431航班备降拉萨贡嘎机场后取消后序飞行。国航客服热线工作人员称,该航班计划上午10时30分备降拉萨贡嘎机场。

2025年1月7日,日喀则和平机场计划执行进出港航班6架次,截至上午10时20分,已提前取消2班次,余下航班的动态信息显示仍在正常计划中。其中,成都双流飞日喀则和平机场TV9976航班已于上午9时13分抵达,从日喀则和平飞往成都双流的TV9975航班已于上午10时18分起飞,预计12时03分抵达。

2025年1月7日14时49分,日喀则定日县震后第一个航班——国航CA4431航班安全降落在日喀则定日机场。该航班原计划执行成都双流机场—日喀则定日机场任务,因地震原因备降拉萨贡嘎国际机场,后于13时52分从拉萨贡嘎国际机场起飞,赴日喀则定日机场执行紧急运输任务。地震发生后,日喀则定日机场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工作人员和旅客均无伤亡。经检查,日喀则定日机场飞行区道面、空管设备等各类设施设备均无异常,机场满足运行要求,可以正常保障航班运输任务。

地表裂缝

此次地震造成距离震中(措果乡)约8千米处的登么错东岸地表破裂。

景区关闭

2025年1月7日,据日喀则珠穆朗玛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消息,因日喀则市定日县2025年1月7日9时5分发生6.8级地震,为了保障游客及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珠峰景区于2025年1月7日10时开始暂停对外开放,开放时间另行通知,不便之处敬请谅解。

2025年1月7日上午,定日县珠峰景区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原本计划前往珠峰景区的旅游观光车已停止运营,珠峰景区已全面关闭,将根据余震结束后的情况恢复开放。另据珠峰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当前珠峰景区有三位客人,已在户外空旷地带进行紧急避险和妥善安置。定日县当前温度为6至13摄氏度,游客保暖情况良好。

2025年1月7日起,萨迦古城景区和萨迦寺景区暂停对外开放,待完成隐患排查工作和评估工作,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受灾亲历

地震发生后,新华社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定日县县长扎西顿珠获悉,地震发生时定日县震感特别明显。另外,很多西藏、甘肃、四川、云南等地的网友表示收到了地震预警。有正在前往珠峰大本营的网友表示,“车狂摇”。

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距离震中110公里的吉定光伏电站震感明显。从视频画面中可以看到,电站震感从9点05分38秒开始,05分56秒达到顶峰,06分20秒震感基本结束,持续时间达到42秒。在此期间,龙源电力吉定光伏电站主控楼及逆变小室晃动明显,值班人员听见明显的金属扭动摩擦的声音,但未发生位移,室内外设备运行正常,未损坏。

另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2025年1月7日6时52分左右,总台记者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感受到强烈震感,总台记者拍摄下了地震发生时,屋内挂饰摇晃的画面。

卓玛 卓玛(化名)住在定日县珠峰南路一座三层建筑的三楼。据她回忆,地震导致的摇晃持续了近20秒,震感明显,正在睡梦中的她被晃醒,房间桌子上的化妆品都被震落,她还听到“整栋楼都在摇晃的声音”。她顾不上穿鞋,光脚跑出房间。下楼时,因为摇晃,她难以站稳,在其他住户的帮助下,她最终逃出建筑。地震停止后,卓玛返回房间,取出鞋子和衣物。

刘先生 刘先生介绍,当时不少人都跑到了街上避险,“市区的情况还好,我住的附近没有看到房屋倒塌和人员受伤。现在街上避险的人都回去了。”

马先生 在日喀则从事外卖行业的马先生说,“早上9点刚起床手机上的60秒地震预警就响起来了,就赶紧把室友叫起来,我住在一楼,跑出去后发生了地震。当时感觉到晃动,但震感不是特别强烈,我现在已经在正常工作了”。

芹宝 西藏日喀则拉孜县居民芹宝:早晨8点12分时,手机响起了地震预警,当时震级仅为4级多一点,我们没有在意就继续休息了。因为这边天亮得比较晚,要到8点40分左右天才开始亮,所以我们决定再睡一会儿。然而,到了9点稍过,大约是9点10多分的时候,手机再次响起地震预警,同时,整个房屋开始摇晃,我们都站不稳。于是,我们迅速打开门逃到屋外,砖石不断掉落,对面的车辆也被砸中。不仅如此,对面房屋也出现了裂痕。

次仁平措 古荣村是这次地震受灾严重的村庄之一,回想起地震时的场景,长所乡古荣村党支部书记次仁平措仍然心有余悸。次仁平措说,地震的时候太紧张了,想跑也跑不动,摇完了就准备救人。党员组织村里的劳动力就开始救人。地震中,次仁平措的老母亲不幸遇难,他强忍着内心的悲痛,迅速组织村民,开展搜救工作。

地震处置

领导指示

2025年1月7日,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要全力开展人员搜救,全力救治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防止发生次生灾害,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做好善后等工作。要加强震情监测预警,及时调拨抢险救援物资,抓紧抢修损毁基础设施,安排好群众基本生活,确保安全温暖过冬。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作出批示指出,要抓紧核实灾情和人员伤亡情况,全力以赴组织抢险救援,并加强震情监测,防范各类次生灾害,尽最大努力减少伤亡。地震灾区位于高原高寒地区,正值冬季,要千方百计保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和温暖过冬。

根据习近平重要指示和李强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率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赶赴现场指导救援处置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启动国家地震三级应急响应,西藏自治区组织力量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

2025年1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西藏定日抗震救灾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指出,西藏定日6.8级地震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有关地方和部门反应迅速、组织有力,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奋战,特别是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央企等救援力量,克服高寒缺氧困难,争分夺秒搜救被困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抗震救灾总体顺利。

会议强调,现在抗震救灾工作处在关键阶段,不能有丝毫松懈。要把工作做得更细一些,坚决打赢抗震救灾这场硬仗。要继续开展救援善后工作。要组织医疗专家会诊,全力救治受伤人员。要用心用情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统筹好临时安置和过渡期安置,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要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抓紧做好基础设施修复和废墟清理工作,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要切实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好权威信息发布。要进一步提高重点地区房屋、基础设施抗震能力和地震灾害应对能力,做好各项应急准备。会议要求,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起政治责任,各有关方面要密切协同配合,各级干部要坚守一线、全力以赴,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2025年1月17日,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应询介绍,西藏定日6.8级地震发生以后,国务院国资委组织中央企业积极调动各方资源力量,迅速投入救灾工作,各中央企业纷纷捐款捐物,驰援灾区,中国安能调集了专业救援人员180人紧急赶赴灾区;国家电网派出应急发电车和抢修队伍等第一时间开展应急抢险保电保供工作;中央发电企业全力做好电力保供,确保随时“调得起、转得稳、发得足”;中央通信企业紧急抢修中断的通信设备,第一时间抢通日喀则地区的通信服务;中央建筑企业协调机械、人员、设备,准备医疗和生活物资,组建派出救援团队,为打赢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官方工作

国务院副总理

张国清抵达日喀则后即赶往受灾最重的定日县长所乡,先后到抢险处置现场、临时安置点和医院,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受伤人员,查看人员搜救、医疗救治、物资保障、生活安置和损毁设施抢修等情况。随后主持召开会议,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李强总理要求,研究部署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启动地震三级应急响应,派出王昆率工作组赶赴震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2025年1月7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已将国家地震三级应急响应提升至二级,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已将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

2025年1月7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针对西藏定日6.8级地震灾害,将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二级

中国地震局

2025年1月7日,针对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中国地震局迅速启动二级应急服务响应。应急管理部负责人立即作出部署,中国地震局负责人第一时间视频连线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西藏自治区地震局,听取震情汇报,要求有关单位开展联合会商,加强震情监视跟踪和震后趋势研判,及时报告有关情况。根据部署,中国地震局负责人带队的工作组赶赴震区指导地方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25年1月7日,接到震情报告后,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立即作出部署,要求及时了解灾情,指导和支持地方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已启动地震应急三级响应,第一时间与受灾地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联系,指导开展震后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安全应急评估、抢险抢修等工作。

自然资源部

为做好地震可能引发次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根据《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御响应工作方案》,自然资源部决定于1月7日10时启动地质灾害防御Ⅳ级响应,派出专家前往灾区,协助指导地方做好救援技术支撑、次生灾害排查、应急处置等工作。自然资源部要求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及时组织开展巡查排查,切实做好监测预警、会商研判和值班值守、信息报送等工作;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加强组织协调和专家调度,全力指导地方做好会商研判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2025年1月7日13时,自然资源部决定将西藏地质灾害防御响应等级由Ⅳ级提升为Ⅲ级,派出司局级同志带队的工作组赴现场指导开展次生地质灾害排查、抢险救援技术支撑等工作。

根据《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御响应工作方案》,自然资源部决定于2025年1月19日16时终止对西藏的地质灾害防御响应。自然资源部要求相关单位、专家按照预案和职责及时做好调整,驻守当地的专家继续跟踪了解情况,指导地方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及时提供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

中国气象局

2025年1月7日11时,中国气象局启动地震灾害气象服务三级应急响应。1月7日15时,中国气象局提升地震灾害气象服务三级应急响应为二级。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5年1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立即进行部署,迅速了解灾情和人员伤亡情况,目前已紧急调派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重症医学、骨科和急诊科等专业专家赶赴地震灾区,并要求周边省份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做好救援准备,根据需要随时支援。地震发生后,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伤员搜索等工作,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已调派8辆医疗救援车辆和26名医务人员赶赴当地。灾区相关医院已开通伤员救治绿色通道,收治床位充足,伤员救援和医疗救治及公共卫生等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作出的重要指示和李强总理的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支持西藏自治区做好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和残疾。相关负责同志已赶赴现场指导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农业农村部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后,农业农村部第一时间启动国家地震灾害应急三级响应措施,后升级为二级。会同地方核实灾情,协调西藏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抓紧调度上报有关情况,指导支持地方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加强防返贫致贫风险排查。据初步调度,当地越冬饲草料、动物疫苗、消毒药等应急物资储备较为充足。另外,当地正在开展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伤亡及房屋受损、农业受灾等情况统计核查工作。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持续关注地震灾情变化,实时调度掌握受灾情况,指导地方农业农村部门与其他部门协同配合做好因灾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和养殖环境清洗消毒,对受灾脱贫群众及早采取精准帮扶措施,加强农业防灾减灾技术服务,帮助加固种养殖设施,维护农产品市场供应稳定。

水利部

地震发生后,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李强总理批示要求,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立即作出安排,要求迅即对震区水利工程设施进行深入排查分析研判,及时采取措施,严防次生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水利部迅速启动水利抗震Ⅳ级应急响应,要求迅即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对震区水利工程和可能引发的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开展拉网式排查和风险研判,及时处置各类险情,落实危险区群众预警和转移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同时,协调组织调用相关卫星遥感影像,对地震造成的水利工程影响情况进行分析。

2025年1月7日,针对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的6.8级地震,水利部迅速启动水利抗震Ⅳ级应急响应,开展水利工程震损情况排查。西藏自治区水利厅已组织日喀则市及定日县、定结县、萨迦县、拉孜县等开展水利工程险情排查工作,经初步排查,未发现重大险情。

2025年1月9日,水利部滚动会商研判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震区雨水情和水利工程震损情况,进一步安排部署水利抗震救灾各项工作。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专题部署,要求继续做好水利工程震损排查和应急修复,确保水利工程安全、城乡供水安全。水利部维持水利抗震救灾Ⅳ级应急响应,利用“水利一号”等遥感卫星,对震中及周边地区进行监测,派出的专家组正在震区一线协助指导水利工程震损排查及险情处置等工作。

公安部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后,公安部启动应急机制,西藏公安机关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和相关警种联勤值守,及时研究救援工作措施、调度跟进救灾工作进展,确保各项抗震救灾工作高效有序推进,确保各方救援力量、装备和物资安全顺利抵达灾区。

铁路部门

地震发生后,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统一部署,有序组织,立即封锁拉日铁路卡如站至日喀则西(含)间线路,在杰琼站扣停C885次列车。同时组织工务、电务、供电、房建等部门对相关区段内的铁路线路、桥梁、隧道、涵洞、信号、电力、房屋等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掌握设备状态,最大限度减少地震对铁路运输秩序的影响,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受地震影响,拉日铁路停运1月7日日喀则至拉萨C886次旅客列车。为解决旅客出行需求,加开1月7日日喀则至拉萨C924次旅客列车。

邮政部门

截至2025年1月7日13时30分,日喀则市共有10个邮政、快递网点的房屋出现不同程度受损,暂无行业从业人员伤亡和车辆受损报告。地震发生后,国家邮政局党组高度重视。党组书记、局长赵冲久和党组成员、副局长廖进荣作出安排,要求邮政管理部门密切关注行业运行情况,及时妥善组织做好应对地震影响相关工作,切实保障邮政快递从业人员人身安全。西藏自治区邮政管理局对震后应急处置工作进行部署,动员应急车辆、人员根据地方政府的工作安排,配合做好相关物资保通保畅工作。日喀则市邮政管理局启动三级应急响应,并派工作人员前往定日县了解邮政快递业受损情况,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抢险救灾相关工作。西藏邮政快递企业积极行动,梳理可调配的应急物资、车辆、人员,邮政、京东、顺丰、中通、申通、韵达、圆通等企业购买调配帐篷、棉被、棉衣、食品等物资,主动对接受灾地方政府,积极驰援地震受灾区域。

地方政府部门

西藏自治区地震局已派出26人现场工作队紧急赶赴震区,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应急工作。2025年1月7日12时30分,西藏自治区应急指挥部启动二级应急响应。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启动抗震灾害一级应急响应。

2025年1月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在自治区维稳指挥部调度部署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王君正第一时间提出工作要求,到自治区维稳指挥部调度部署,并赶赴震区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王君正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科学调配专业救护力量,抢抓黄金救援期,全力救治受伤人员,及时组织防灾避险,妥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伤亡。王君正强调,要强化应急抢险救援力量调度,做好物资准备,开展灾情摸排、安抚群众情绪,全力做好灾区群众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困难群众给予重点关注和特殊照顾,让受灾群众有棉衣穿、有热饭吃、有干净水喝、有安全温暖的临时住所。王君正强调,要全力抢修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迅速组织力量核查灾情,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严防发生次生灾害造成新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面排查水库、山体、电站、河道等重点部位,及时核查房屋、道路等受损情况,进一步摸清底数,精准统计受灾群众和房屋受损情况,为下一步抢险救援和灾后重建提供有力支撑。王君正强调,要跟踪研判震情灾情,地震、应急等部门要加强震情监测,各地市各部门要加强应急值守,及时准确发布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进展情况,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人心安定。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应急指挥部按照《西藏自治区地震应急预案》相关规定,决定将地震应急响应级别升级为一级地震应急响应,立即进入一级地震应急响应状态。

2025年1月7日,日喀则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发布公告,为确保抗震救灾工作顺利进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现决定对G318、G219部分路段实施临时交通管制。地震发生以来,日喀则市公安机关累计组织1155名警力赶赴受灾现场,全力以赴开展抢险救援、交通疏导、治安维护等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针对西藏定日6.8级地震灾害,将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二级。本报记者从应急管理部减灾中心卫星应用部了解到,通过卫星图像对比,震区大量房屋倒塌。鉴于当地高原高寒环境对震后救援带来的极大挑战,《中国应急管理》杂志呼吁,社会救援力量和普通民众一定要客观评估自身救援能力和装备保障水平,谨慎前往当地参与救援。1月10日,西藏自治区首批7家检测机构17名技术人员抵达拉孜县,在拉孜县城和离定日震区最近的芒普乡开展房屋鉴定工作,陆续还有33名自治区应急部门技术人员赶往拉孜县,开展地震灾害损失评估。1月14日上午,根据西部战区命令,西藏军区某部派出2架直升机再次飞赴定日县进行空中勘察。直升机克服了高原复杂的气象条件和险峻的地势等困难,在空中对灾区的房屋受损情况、道路通行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勘察。1月18日24时起,西藏自治区应急指挥部终止西藏自治区地震一级应急响应。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代理主席嘎玛泽登在西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进行政府工作报告时称,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震后第一时间启动国家地震三级应急响应,根据灾情发展及时调整至二级,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指导协助抗震救灾工作;其中,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出动1500余名指战员,携带2.6万余件(套)装备器材参与救援;统筹调度应急救援力量紧急增援;紧急调拨中央救灾物资,预拨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启动应急物资政社协同保障机制,全力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中国地震局组织开展多次紧急会商,滚动研判震区近期地震趋势,派出西藏、四川、云南、甘肃、青海、新疆等省级地震局以及震防中心、地质所、工力所等单位人员,携带专业设备紧急赶赴震区,开展现场应急流动加密监测、灾害调查、烈度评定等应急处置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下达1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地震灾区灾后应急恢复,重点用于灾区受损道路桥梁、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急恢复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赴西藏组织协调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紧急调拨临近省份应急通信装备支援西藏。公安部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调度部署西藏公安机关全力开展抢险救援、交通疏导、治安维护等工作。民政部全面落实救助政策,动员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抗震救灾。

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预拨1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支持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自然资源部派出工作组赴现场指导开展应急测绘、次生地质灾害排查、抢险救援技术支撑等工作。

生态环境部调度核实环境影响情况,指导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妥善应对,防范地震次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住房城乡建设部派出工作组赴灾区,指导开展震后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安全应急评估、抢险抢修,以及活动板房建设等工作。

交通运输部成立专班,派出指导组赴现场,指导震区公路抢通保通和灾后重建工作。

水利部组织对震区水利工程和可能引发的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开展拉网式排查和风险研判,落实危险区群众预警和转移措施。

农业农村部组织做好农业灾情调度和评估,指导地方派出市县两级工作组核实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伤亡及房屋受损、农业受灾情况。

商务部强化市场监测和物资调度,与地方商务部门建立工作联系机制,指导激活保供企业应急状态,协调临近省份和重点保供企业向灾区捐赠、调运物资。

国家卫生健康委调派具有丰富紧急医学救援经验的专家和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赶赴灾区支援,部署指导灾后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和卫生防疫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全力保障灾区国库、现金和支付等服务,为灾区企业提供个性化金融帮扶措施。

国务院国资委督促指导中央企业迅速排查电力、通信等基础保障设施受损情况,协调企业积极参与抗震救灾。

金融监管总局组建工作组赶赴震区,指导辖内财险机构做好保险理赔服务等工作。

中国科学院组织开展专项研究,为地震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气象局制作震区气象服务专报,支持救灾避灾和安置人员的防寒保暖工作。

国家粮食和储备局按照应急管理部调用指令,组织紧急调运中央救灾物资。

国家能源局派员赶赴灾区,指导企业做好抢修和电力供应。

国家国防科工局启动民商卫星应急响应机制,向应急救灾部门推送灾区应急成像遥感数据,为抗震救灾提供信息支持。

国家移民局采取措施保障各口岸通关秩序正常,维护边境检查站交通保畅。

中国民航局成立前方指挥部,保障做好航空运输工作,为救灾任务航班计划审批开通绿色通道。

国家邮政局全力保障震区邮政快递服务不中断。

共青团中央启动共青团青年志愿者应急响应机制,团属基金会启动相关募资和物资调配工作。

中国红十字会派出工作组和救援队伍赶赴震区,开展灾情需求评估及救援救助,紧急募集救灾资金、调运物资。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对震中附近铁路进行封锁检查后及时恢复正常行车。

救援组织

综述

地震发生后,当地已出动包括交通、水利、住建、乡镇及驻村干部等开展救援,同时组织群众安全撤离,以防余震影响。西藏军区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派出救援官兵赶赴定日县长所乡、措果乡、曲当村等受灾严重的地区,全力抢救伤员,搜救被困群众。

截至2025年1月8日8时,应急管理部已组织投入各类应急救援力量共计1850余人、直升机3架,其中,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1500余人,工程抢险、安全生产等专业应急救援力量260余人、社会应急力量90余人。同时,根据现场救援进展,随时调度跨省区应急救援力量实施增援。

截至2025年1月8日12时,统筹调集部队、公安、武警、消防、森林消防、边境管理以及党员干部群众共14668人参与抗震救灾工作,共搜救出被困人员407人。区、市、县三级共派出医疗救助队伍26支581人、救护车107辆开展转运救治工作,受伤人员全部收治,1名重伤员转运至自治区级医院进行治疗。

2025年1月8日,西藏日喀则市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灾区工作已由紧急救援转为群众安置阶段,且灾区处于隆冬季节、高寒缺氧、路途遥远,救援队伍已饱和,非灾区民间救援队等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在现阶段未经审批,请不要自行前往灾区。

截至2025年1月8日16时,参与地震救援的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移民管理警察共解救被困群众50人,救助伤员132人,清理倒塌房屋230余间,转移牲畜2200余头,运送并向受灾群众发放应急物资13吨,搭建应急帐篷并安置受灾群众700余人,疏散定日县、定结县有危房余震风险的群众6300余人。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还组织警力对辖区定日、定结、吉隆、聂拉木4个边境县1.5万余户5.1万余人进行走访,协助解决受灾群众面临的各种困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截至2025年1月8日18时30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共出动1515人参与救援,共营救被困人员28人,疏散转移群众2308人。截至同日,已调集各级应急救援、消防救援、森林消防、公安干警、部队官兵以及社会应急救援力量1.2万余人进行救援,全力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截至2025年1月9日17时,应急管理部已组织投入工程抢险、安全生产、应急供电等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和社会应急力量共计84支队伍1586人、各型装备1019台套、直升机3架。排查受损房屋160余间,配合安置受灾群众500户2600余人,安装板房100余间,运送各类应急物资6.1万余件。

搜救安置

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定日县长所乡森嘎村房屋倒塌损毁严重。救援人员从曲洛乡吉雄村一村民家中,成功救出一位90多岁的奶奶。奶奶身体并无大碍,已被妥善安置。1月7日22时消息,在日喀则定日县长所乡的临时安置点,已经安置100余户,400余位受灾群众。救援人员介绍,现场已经搭建起了三十余个救灾帐篷,会有更多的保暖物资送到安置点。截至1月7日22时8分,各方救援力量已搜救出被困群众407人,设立14个转移安置点,转移安置受灾群众3.04万余人。截至1月7日22时,西藏边检总站移民管理警察将第一批56顶帐篷在杂村安置点安置完毕。每顶帐篷分别配备了单兵自热食品、压缩干食等群众必需生活物资。当前已有100余名老弱妇孺等受灾群众入住帐篷。

2025年1月8日下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西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党委副书记、厅长洪力在发布会上通报,目前救援搜救工作已转为灾民安置和灾后重建。

日喀则全市震后废墟清理工作已正式启动。截至1月10日13时,公安、消防、武警等救援力量已联合清理震后废墟512处,移交财物3000余件,包括生活用品、家具、贵重物品、粮食、车辆等,以及现金5万余元。

截至2025年1月8日12时,设立187个转移安置点,共搭建帐篷3705顶,转移安置46525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

2025年1月8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1.07”地震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8日在日喀则市召开,会上通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区内484名游客(含13名外籍游客),已于1月7日12时前全部安全返回日喀则市区。

截至1月9日,已向安置民众发放了棉被、毛毯、棉衣棉裤、棉鞋等保暖物资25万余件。

截至2025年1月9日,灾区共设置224个安置点,安置人员4.75万人。搭建帐篷12730顶、安装加热器12043个、调拨电热毯3020床,共紧急调运棉帐篷、折叠床、毛毯、取暖器、食品、药品等物资共61.2万余件(个),以及煤炭和牛羊粪等燃料104车,储备应急车辆390辆,随时做好应急运输准备工作。截至1月9日,已向安置民众发放了棉被、毛毯、棉衣棉裤、棉鞋等保暖物资25万余件。

西藏日喀则定日县“1·07”地震受灾救援工作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在国家及社会各界支援下,救灾物资供应基本充足,群众基本生活能够得到保障。受灾群众穿上了棉衣,住进了帐篷,盖上了被褥,生起了炉火,吃上了热气腾腾的饭菜,喝上了干净的饮用水,生病也能得到及时治疗。还通过各级调运保障米、面、油、蔬菜、牛羊肉、糌粑、酥油等食材供应,组织人民解放军、干部职工、公安干警以及社会餐饮企业等,在灾区集中供应热菜、热饭、热水,并配发厨具,确保民众有热饭吃。

截至2025年1月10日,定日县措果乡日喀则军分区安置点已搭建救灾帐篷18顶,拥有取暖炉97台,折叠床、睡袋、被褥97套,设立了2个热食供应点和1个医疗救护点,能满足400人热食供应和医疗救助。另外,日喀则军分区共出动了70名官兵,协助当地政府在长所乡古荣村搭建两个活动板房安置点。这两个安置点共有活动板房53套,板房的框架结构和用电线路已经铺装完成,可以基本满足照明、取暖等日常生活用电需求。后续折叠床、取暖器等生活设备也将陆续配备。

2025年1月10日,在定日地震受灾严重的长所乡古荣村,首批20户共107名受灾群众从临时安置帐篷搬入板房。据了解,每间板房有18平方米,可容纳4到5人,板房设有折叠床、桌子、炉子等设施。

截至2025年1月12日18:00,西藏定日6.8级地震灾区已累计搭建2198套板房,到位物资有十几类,包括被毯类16.62万件;火炉取暖类40737个;服装类11.8万套(件);燃料类569吨;照明类32363个;主食类(糌粑、米、面、油)50531.545公斤;肉类139.39吨;蔬菜水果类486.81吨;食品类224808.3公斤;饮品类85247箱(件);饲草15.2吨;其他生活用品41275个。

截至2025年1月13日14时,西藏军区一共出动1200余名官兵,救援群众1460人,搭建帐篷1100多顶,搭建板房98间,消杀面积29000多平方米,供给药品7000余盒,提供热食保障42000余份。

截至2025年1月14日,西藏军区继续协助地方建设过渡安置保障设施,共救援受灾群众1580人、搭建帐篷1114顶、搭建板房218间、消杀面积51500平方米、医疗巡诊和心理疏导15000余人次、抢通道路100公里,热食保障45000人份,清理堆积物2300余立方米,运输物资2500余吨。

为了保障物资发放的精准高效,定日县整合了44辆县政府救灾物资转送车、197辆各乡镇的物资运输车,并调动了大量志愿车辆。截至2025年1月15日晚6时,共运输救灾物资超105万件。

截至2025年1月16日,西藏自治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紧急调运并及时向受灾群众发放帐篷、被褥等各类救灾物资,安装火炉(电炉)9525个,配发电褥子取暖器4万余件,运送燃料759吨,配发被子毛毯25.97万余件、棉服18万余件,动用储备粮油560吨。已筹集到13000套板房,已运抵灾区6135套、搭建5152套,其余板房正陆续运往灾区。

截至2025年1月16日,灾区各救援力量已抢救现金超695.51万元。经初步核实,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救援力量累计搜寻现金46.41万余元,搜寻贵重物品1640件,其他财物29466件;公安部门抢救财物3.46万余件、现金225万余元;消防部门帮助受灾群众清理震后废墟750处,抢救财物6万余件,现金324.1万余元。此外,森防部门帮助措果乡相关银行等抢救现金100万余元、办公设施和重要文件资料300余件,转移珍贵文物13件。

2025年1月25日,西藏定日县6.8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定日县长所、措果、曲洛三个重灾乡受灾群众全部搬进板房。

调拨资金

2025年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下达1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西藏地震灾区灾后应急恢复,重点用于灾区受损道路桥梁、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急恢复建设,推动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财政厅启动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向日喀则市拨付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西藏地震灾害救灾补助)10000万元,加上自治区提前预拨的3000万元,截至1月7日17时,已累计拨付13000万元。

2025年1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迅速启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开通国库资金汇划“绿色通道”,确保受灾地区国库资金收付不中断,全力保障救灾资金及时拨付到位。截至1月7日18时,国家金库日喀则市中心支库向定日县、拉孜县共拨付救灾补助资金4亿元。

2025年1月7日,辽宁省省委、省政府向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致慰问电,代表辽宁全省人民,向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向遇难者家属、受伤人员和地震灾区人民表示深切慰问,向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致以崇高敬意。慰问电说,作为对口援藏省份,定日县震情牵动着4200万辽宁人民的心弦。辽宁省将拨款1000万元支援地震灾区人民抗震救灾工作,并愿提供必要医疗援助,帮助西藏自治区夺取抗震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2025年1月8日,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紧急预拨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8000万元,支持西藏做好地震灾损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设施修复等相关救灾工作,并对灾后生产恢复购买药械、燃油、饲草料等给予适当补助,促进受灾地区尽快恢复农业生产秩序,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

2025年1月8日,共青团中央向团西藏区委划拨特殊团费100万元,专项支持基层团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工作。截至1月8日晚,全团向西藏地震灾区捐赠资金、物资共计2562.2万元。

2025年1月8日,黑龙江省总工会紧急拨付100万元应急资金,捐赠给西藏自治区总工会,支援西藏日喀则地震灾区职工群众恢复生产生活,重建家园。

2025年1月,江苏省慈善总会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召开会长办公会议,通过西藏自治区慈善总会,向地震灾区拨付100万元,用于抗震救灾和灾区群众基本生活。

2025年1月,为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灾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的关怀温暖,组织部从代中央管理的党费中向西藏划拨5000万元,用于支持抗震救灾等工作。

2025年1月9日,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紧急下达资金3000万元,用于支持西藏地震灾区迅速开展公路抢修保通工作,并加强对灾区公路、桥梁的隐患排查和专业检测,严防次生灾害,全力保障抢险救灾物资与民生物资运输通道畅通。

截至2025年2月5日24时,黑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紧急驰援西藏地区抗震救灾募捐活动累计接收社会捐款23.58万元。

基础保障

信号抢修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通信管理局获悉,定日县全境共有751个基站,地震发生后,定日县曲当乡、曲洛乡通信受损较严重,西藏移动曲洛乡光缆中断,西藏电信曲当乡1处本地网断点,西藏联通长所乡、措果乡2处本地网断点,暂未出现通信全阻乡镇。

2025年1月7日12时,央视新闻记者了解到,定日县措果乡、长所乡、曲洛乡三地受地震影响,信号暂时中断,定日县其他城区信号未受影响。中国移动已启动应急预案,出动应急抢险队伍携带抢险物资奔赴震中地区开展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3104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词条所在榜单
相关知识文章
史上十大伤亡最惨重的地震 世界著名大地震排行 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曾经经历过很多次恐怖的大地震,这些大地震破坏巨大,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也使得无数的生命罹难。下面maigoo小编将为大家盘点世界十大伤亡最惨重地震,它们是:华县地震、洪洞地震、海地地震、海原大地震、唐山大地震、阿勒颇大地震、印度洋大地震、达姆甘地震、关东大地震、墨西拿地震。
中国史上伤亡最惨重的十大地震 盘点令人悲痛的中国十大地震
中国是地震较频发的国家,尤其是处于地震带的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等省份和地区,历史上发生地震的次数可谓数不胜数,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伤害。那么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大地震?造成伤亡最惨重的地震是哪次?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令人悲痛的中国十大地震,包括1556年华县地震、1303年洪洞地震、1920年海原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2025年世界十大地震事件 2025全球6级以上地震大盘点
进入2025年以来,全球地壳活动愈趋频繁,世界各地已发生多起6级以上的大地震,其中最大的地震是2025年3月28日在缅甸发生的7.9级地震。那么除此之外,2025年全球6级以上大地震还有哪些?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2025年世界十大地震事件,包括2·8洪都拉斯地震、1·7定日地震、3·25新西兰地震等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21世纪全球十大地震 21世纪地震死亡人数排名 21世纪最强地震盘点
21世纪全球地震灾害频发,许多地方都遭受了强烈地震的袭击。迄今为止,7.0级以上的地震达到了20多处,这些地震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那么,你知道21世纪全球历史大地震有哪些吗?21世纪世界最严重的地震是哪次?本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21世纪全球十大地震,有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2010年海地地震、2005年克什米尔大地震、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2023年土耳其南部地震、2001年印度古吉拉特邦地震等,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20世纪全球十大地震 20世纪地震死亡人数排名 20世纪最严重的地震
在20世纪,全球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地震灾害,其中8.5级以上的达十几次,7.0以上的也至少有三十多次,有些地震还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那么,你知道20世纪全球历史大地震有哪些吗?20世纪世界最严重的地震是哪次?本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20世纪全球十大地震,有1920年中国海原大地震、1976年中国唐山大地震、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1908年意大利墨西拿地震、1948年土库曼阿什哈巴德地震等,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十大国家 地震之国 全球地震最频繁的国家盘点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全球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只不过绝大多数因为震源小而不被人们所察觉。只有3级以上地震,才能逐渐被人们所感知,每年全球约发生近5万次3级以上地震,位于地震带上的国家会地震频发。其中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十大国家依次是墨西哥、印度尼西亚、日本、智利、加拿大、菲律宾、中国、新西兰、美国、哈萨克斯坦,下面跟随MAIGOO编辑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国家的详细情况吧。
中国最容易地震的十大省份 中国比较容易地震的省份有哪些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全球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只不过绝大多数因为震源小而不被人们所察觉。由于中国地处板块交界处,属于易发生地震区域,每年会发生数百起地震,这些地震大多分布在一些容易发生地震的省份。中国最容易地震的十大省份依次是新疆、四川、西藏、云南、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河北、河南,下面跟随MAIGOO编辑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省份的详细情况吧。
中国十大最不容易地震的城市 中国地震少的城市有哪些
中国是地震多发国家之一,地震活动频繁。严格来说,中国就没有真正不会发生地震的城市,只能说存在还没有发生过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的城市,但仍存在发生地震的可能性。相对来说,中国地震主要集中在北方,南方大部分城市还是相对比较安全,地震规模普遍不大。中国十大最不容易地震的城市有衢州市、深圳市、长沙市、南宁市、南昌市、宜春市、贵阳市、六盘水市、杭州市、嘉兴市等,下面跟随MAIGOO编辑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城市的详细情况吧。
伤亡最惨重的十大日本地震 日本历史上破坏严重的地震排名
日本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尤其是地震和海啸,在日本历史上造成大面积伤亡的地震比比皆是,maigoo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伤亡最惨重的十大日本地震,包括:1923关东大地震、3·11日本地震、宝永大地震、阪神大地震、明治三陆地震、浓尾地震、福井地震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土耳其十大地震排名 土耳其最严重的地震 土耳其历年大地震盘点
土耳其位于阿拉伯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汇处,由于这一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多年来地震频发。本文中maiGoo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土耳其发生过的大地震有哪些,例如1939年12月27日埃尔津詹7.9级地震、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南部的7.8级地震、1999年8月17日土中部和西部的7.4级地震,都曾给土耳其带来巨大损失。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历史上的土耳其大地震。
河南史上十大强震 河南最严重的地震 河南历次大地震盘点
河南省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分布着太行山前断裂带、聊兰断裂带、华北断块南缘断裂带等一系列活动构造带,是地震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河南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多次强震活动,其中5级以上地震30次、6级以上地震7次。那么河南历史大地震有哪些?河南最严重的地震是哪次?下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河南历史十大地震,有1556年华州大地震、1820年河南许昌地震、1502年河南濮城地震、1587年河南修武东地震、1524年河南许昌张潘店地震等,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河北史上十大强震 河北最严重的地震 河北历次大地震盘点
河北是我国华北地区地震最为频繁的区域之一,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多次强震活动,据河北地震历史记录可知,该地区历史上6.0级以上地震次数多达20次以上。那么河北历史大地震有哪些?河北最严重的地震是哪次?下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河北历史十大地震,有1976年中国唐山大地震、1679年河北三河平谷地震、1945年河北滦县地震、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1830年河北磁县地震等,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云南历史十大地震 云南历年大地震 云南最大的地震
云南属于地震多发省份,是中国乃至全球地震最多的地区之一。你知道云南历史上有哪些大地震吗?本文MAIGOO网编就为大家盘点下云南历史十大地震,有1500年云南宜良地震、1515年云南永胜地震、1588年云南建水曲溪地震、1652年云南弥渡南地震、1733年云南紫牛坡地震、1799年云南宝秀地震等,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吉林史上十大强震 吉林最严重的地震 吉林历次大地震盘点
吉林省境内有不少地震带,有北东向的嫩江断裂、松辽盆地东缘断裂、伊通-舒兰断裂等,因此它也是我国一个地震频发的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地震。那么,你知道吉林历史大地震有哪些?吉林最严重的地震是哪次?下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吉林历史十大地震,有1597年吉林长白山地震、1973年吉林汪清地震、1917年吉林珲春地震、1918年吉林珲春地震、2002年吉林汪清地震、1119年吉林前郭地震等,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四川历史十大地震 四川史上最大的地震 四川历年大地震盘点
据史料记载,四川是我国地震发生较为频繁的省份之一。下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四川历史十大地震,有公元前186年川甘陕交界大地震、公元1327年四川省雅安天全大地震、1786年四川省康定-泸定磨西镇大地震、1933年四川省茂汶县迭溪镇大地震等,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广东十大地震事件 广东历史大地震排行 广东最严重的地震盘点
广东虽然不是地震高发区,但也存在地震带,因此发生过一些小型地震,大型地震则相对少见。本文中maiGoo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广东发生过的大地震有哪些,例如1918年汕头南澳的7.3级地震、1969年阳江的6.4级地震、1962年河源的6.1级地震,都曾给广东带来一定损失。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历史上的广东地震有哪些。
内蒙古史上十大强震 内蒙古最大的地震 内蒙古历次大地震盘点
内蒙古板块位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境内地形和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同时是我国地震最活跃的省区之一,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多次强震活动,其中6.0级以上地震次数多达十几次。那么内蒙古历史大地震有哪些?内蒙古最严重的地震是哪次?下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内蒙古历史十大地震,有1290年宁城地震、1954年腾格里沙漠地震、849年包头大地震、1954年阿拉善右旗地震、1976年和林格尔地震等,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甘肃十大地震事件 甘肃历史大地震排行 甘肃最严重的地震盘点
甘肃境内地形和地质构造极其复杂,是我国一个地震频发的地区,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多次强震活动,其中6.0级以上地震次数多达20次以上。那么甘肃历史大地震有哪些?甘肃最严重的地震是哪次?下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甘肃历史十大地震,有1932年昌马地震、1927年古浪地震、1718年通渭・甘谷地震、1654年天水地震、1879年武都地震等,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台湾十大地震事件 台湾最严重的地震 台湾历年大地震
由于台湾地处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边界地区,所以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中国地震的多发区。本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台湾历史十大地震,上榜的有1920年台湾花莲地震、1999年台湾嘉义地震、2024年台湾花莲地震、1906年台湾梅山地震、1935年台湾新竹–台中地震、1848年台湾彰化地震等,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青海史上十大最强地震 青海最严重的地震 青海历次大地震盘点
青海地处于青藏高原地震带上,是我国一个地震频发的地区,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多次强震活动。那么青海历史大地震有哪些?青海最严重的地震是哪次?本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青海历史十大地震,有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1990年青海共和地震、2023年积石山地震、2021年青海玛多地震、2022年青海门源地震、2000年青海兴海-玛多地震等,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