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简介
外港位于澳门半岛之东面,是为往来香港之定期客轮上落乘客所专用。外港航道宽为120公尺, 其海图深度维持4.4 公尺。
内港位于澳门半岛西面,由34个码头组成,货物之装卸都在此运作,而内港14号码头只供获本局批准之船只上落乘客。南舢舨码头位于内港8号与9号码头之间,供锚泊于内港之船舶上的人员登岸及离岸,且只限持有澳门居民身份证、 葡藉认别证或获有权限当局批准的人士才可在此登岸及离岸,并应事前向该处的水警稽查分站报备。 往内港航道及内港航道均为55公尺宽,两者之海图深度都维持3.5 公尺。九澳港位于路环岛之东北面,九澳港包括有油库码头、水泥厂码头、集装箱货运站码头及发电厂码头,往九澳港之共同航道,宽为75公尺。
在澳门的对外交通运输中,海运占有重要地位,也曾在历史上辉煌一时。400多年前,澳门就是一个优良港口,而且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曾以帆船制造业名噪一时。同时,澳门本身资源贫缺,经济上对外依赖性强,因此水上运输更具重要的地位。但是澳门一直没有什么直接的远洋运输,只有沿海和内河的水运,这是由于澳门的海岸线虽长,但受到港口水道淤浅、狭窄等不利条件的影响,只适合停靠1000多吨级的中小型船只,不能停泊大型船只。特别是鸦片战争后,大型的远洋轮逐步取代了中小型的人力帆船,加上邻近的香港开埠,使澳门的船运地位不得不让位给香港,并开始依赖香港,造成了澳门的海外运输绝大部分都通过香港转运,也使得澳门同香港的水上客货运输业务非常发达。
在澳门,沿海运输主要是指澳门与中国内地沿海口岸及香港、台湾高雄之间的客货运往来业务,其中以澳门至香港的直达航线为主。澳门75%的进出口货物和80%的旅客是靠水运完成的。可以说,水上运输是澳门的生命线。因此,为了改变澳门没有深水港的落后状态,适应澳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80年代后,澳门先后投资兴建深水港和新码头,疏浚和加深人工航道,使澳门水上运输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1991年12月,九澳深水港投入使用。九澳港位于路环岛东端的九澳,水深5米,总投资3亿澳门元。工程分两期进行,第一阶段建燃料和集装箱码头,第二阶段疏浚航道。九澳货柜码头的集装箱运输,已使澳门连年增长的对外贸易获得强劲支撑。因此,九澳深水港的建成结束了由于澳门水道淤浅,远洋轮要靠香港转口的历史。1993年10月,澳门另一项引人注目的大型工程——澳门新港澳客运码头正式启用。该码头耗资8.5亿元,总面积为6万平方米,设计年客运量达3000万人次,并拥有两个直升机场。澳门新港澳码头专营来往港澳客运航线,全天候运作,每年客流量已达1300万人次。
本世纪50年代,港澳之间仅有两三艘轮船航行。随着港澳间水上交通的逐步发展,现在来往港澳间的庞大现代化船队已拥有世界上最快速的喷射船、飞翔船、飞翼船、双体船,共40多艘,是世界上客轮最先进、航速最快、航班最密的一条航线。乘坐客轮往来港澳,单程只要45分钟,平时平均每10分钟至半小时就有一班客轮从澳门和香港对开。目前,澳门还拥有一支世界上最大的喷射船队,有10多艘“星”字号的喷射船。这些喷射船是用波音飞机的发动机来发动的,时速逾40海里。它们是贴水面飞航的,即使遇上6级风暴,乘客也没有颠簸的感觉。在货运方面,有机动木船、货轮、货柜船等。1988年9月,澳门与台湾高雄之间的海上客运航线开始运行,台澳的海上直航,除了两地居民可以进一步开展文化和商业交流外,还为前往大陆探亲的台湾人士开辟了另一条方便途径。
澳门与内地,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内河运输,在80年代以后随着两地经济联系的密切开始繁忙起来。澳门陆续开通了到广州、江门等地的客货运输航线,又恢复了澳门——珠海的轮渡交通,每日定时开航,遇节假日还要增加班次。澳门与内地的内河货运主要运送澳门所需的基本生活资料,如主副食品、蔬菜及部分工业原料等。统计资料表明,在澳门与内地的内河运输方面,无论是船只、乘客还是货运量均以江门等珠江三角洲西岸的口岸居多,说明澳门与珠江三角洲的内河客运联系主要以珠江三角洲西岸为腹地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