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圣雅各中学旧址位于芜湖市新芜区十一中学校内。圣雅各中学是中华圣公会利用清政府庚子赔款所办的学校,也是圣雅各教堂附设的教会学校。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中华圣公会在芜湖洋街(华盛街)创办学校,初名广益学堂。1910年,美籍瑞典人卢义德在狮子山上建起了圣雅各中学高中部,同年5月竣工,9月招生,卢义德任第一任校长。学校的课程第一注重圣经课,通过圣经课可吸收学生入教。第二注重英文课,所有学生毕业时,英文课成绩优异者可保送到洋行、海关、邮电等部门工作。后来,在校学生日渐增多,单高中部每年可达三、四百人。学校校规极其严格,学生一律住宿,无论课堂、课外,服装一律整齐。
王稼祥同志1924年就读于圣雅各中学,1925年芜湖爆发反帝反奴化教育的学潮,王稼祥是主要领导人之一。
圣雅各中学修缮工程顺利竣工
2011年12月7日,圣雅各中学修缮工程顺利通过验收。此次维修主要是对建筑屋顶、外立面以及部分腐朽的木楼板进行修缮。圣雅各中学位居芜湖市区狮子山山顶,现为芜湖市第十一中学办公楼和教学楼。共有三幢单体建筑,总体上气势恢宏,整齐严谨,展示出对称、均衡的设计技巧。
圣雅各中学在中国现代史上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王稼祥同志曾就读于圣雅各中学高中部,还领导过“争取宗教信仰自由、反对奴化教育的学潮”;恽代英、李克农等老一辈也在圣雅各中学有过活动或上过学。200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圣雅各中学旧址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雅各中学历史悠久
圣雅各中学由基督教圣公会第一任会长卢义德开创,系中华圣公会利用清政府庚子赔款所办的学校,也是圣雅各教堂附设的教会学校。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中华圣公会在芜湖洋街(华盛街)创办学校,初名广益学堂。1902年学校迁至石桥港(今花津桥北),更名圣雅各中学堂。1910年,美籍瑞典人卢义德在狮子山上建起了圣雅各中学高中部,当年9月招生,卢义德任第一任校长。据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任圣雅各中学校长的李肇文回忆:“得美国万博仁师母捐助,购得城西江滨狮子山胜地,大兴土木,筑教学大楼,高中部遂迁至此。于1923年重编新制,乃划狮子山为完全高中部。而石桥港为初中部及附小,时规模渐至完善。”学校的课程第一注重《圣经》课,通过《圣经》课可吸收学生入教。第二注重英文课,所有学生毕业时,英文课成绩优异者可保送到洋行、海关、邮电等部门工作。后来,在校学生日渐增多,单高中部每年可达三、四百人。学校校规极其严格,学生一律住宿,无论课堂、课外,服装一律整齐。1924年,卢义德再次募得捐款后,便在博仁堂东边建造了义德堂;经方堂位于西边。
博仁堂、义德堂、经方堂三幢单体建筑,呈“凹”字形分布,整齐严谨。市文物办编纂的《鸠兹古韵》对此有详细记载:博仁堂“地处狮子山山顶南部,坐北朝南,以钟楼为中轴线,东西对称布局,平面形似一杆天平。占地面积544平方米,建筑面积1807.56平方米,主体为三层砖木结构,红砖净缝砌筑墙体……”义德堂“坐东朝西,二层楼,平面简洁……占地面积154平方米,建筑面积307平方米,大门开在建筑西向中部,拱券式门罩向外凸出……”经方堂“位于博仁堂西北向,这幢楼是李鸿章的长子李经方捐资建造的,故名‘经方堂’。坐西朝东,二层楼……占地面积336.16平方米,建筑面积672.32平方米,平面布局长方形……大门开在东南角,用水磨石做成几何形纹样的矩形门罩,门罩向外凸出……”
市文物办文物保护部主任石宝友告诉记者,圣雅各中学申报国保源于该建筑群在建筑、教育和历史三个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建筑上,圣雅各中学三幢单体建筑体量硕大,布局严谨,形体优美,体现了高超的建筑技艺,如主楼的屋顶设置,至今仍是中、西建筑技艺的参照例,具有极强的学术、艺术表现力,加上保存完好,实属难得。同时,圣雅各中学在芜湖教育发展史和芜湖近代历史上也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是芜湖最早的教会学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