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佛堂坐落在孔水洞出水口的墩台上,始建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为幽州卢龙节度使朱希彩布施出资创建,原名龙泉大历禅寺,寺名为唐代宗御赐。创寺的同时,雕凿巨幅汉白玉浮雕《文殊、普贤万菩萨法会图》,嵌于孔水洞上端的石崖上。后经战火,寺院被毁。金代初期,海慧禅师将寺院修复。蒙元时期,寺院再度被毁,直至明代弘治末年到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才重新修复。此次建寺,在孔水洞的西北侧修建了天王殿、伽蓝祖师殿、天妃圣母殿等多座建筑。同时,又在孔水洞山崖之前重建大历万佛龙泉宝殿,将《文殊、普贤万菩萨法会图》全图组嵌于殿内后壁和两侧的山墙上。
万佛堂是孔水洞古刹仅存的一座殿宇,是一座无梁殿建筑,通体砖石结构,歇山顶,灰筒瓦屋面,面阔三间,门窗为汉白玉石发券,其上雕刻飞禽花卉图案,门楣上嵌有浮雕莲花瓣石额。殿内的《文殊、普贤万菩萨法会图》通长23.8米、通高2.4米,由三十一块长方形汉白玉石浮雕拼接组成。石雕内容丰富,人物面容丰腴,衣纹流畅,姿态优美,堪称唐代浮雕艺术的珍品。
万佛堂、孔水洞的两翼各有一座塔。左翼为辽咸雍六年(公元1070年)建造的花塔,通高约20米,平面呈八角形,塔身有辽“咸雍六年”、“寿昌七年”等题记,为探讨我国花塔出现的年代提供了实物资料。右翼为元代建造的“龄公和尚舍利塔”,通高约18米,为八角形七级密檐式砖塔。两座塔均保存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