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南郊苗圃墓地去年发掘出92座墓,其中有4座壁画墓,是汉魏时期的,极具研究价值。自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辽阳周边陆续发现汉墓群,并且有近百座汉墓内有精美的壁画,色彩依然鲜艳,这在全国来说也很罕见。这些国宝级文物都被封存保护起来,下一步如何开发利用,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苗圃接连发掘92座墓葬,去年5月开始,辽宁省文物考古所对辽阳苗圃院内西北部进行了考古发掘,到9月份结束,共发掘墓葬92座,其中土坑墓48座、石室墓43座、砖石混筑墓1座。难能可贵的是,这92座墓葬群中有4座汉魏壁画墓,这是在苗圃墓地首次被发现的壁画墓。但保存较差,用颜料直接绘制于石板上,有人物马、牛车等图案。另外还有一座是纪年墓,石板上刻划有“建安三年”、“茂安”等。
出土随葬品约400余件,有壶、罐、长颈瓶、盘、灶、井、仓、奁、盒、铜镜、铜印、铜钱、玉猪等。土坑墓随葬品均放置于头顶棺外的椁箱或墓穴内,多为两件盘口壶。石室墓以陶器为主,为长颈瓶、盘、盆、灶、井、罐等。根据纪年文字、出土遗物及墓葬形制等初步判断,该墓地时代跨度较大,为西汉早期至魏晋时期。出土的文物包括变形四叶夔纹镜、神人龙虎画像镜、铜印等珍贵物品。
辽阳汉魏壁画墓群、墓葬多分布在太子河沿岸的冲积平原上,即辽阳近郊的北园及三道壕等地,再加上以后陆续发现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及未列级的大量壁画墓,在北郊形成约八平方公里的“马蹄形”墓葬分布区域。
辽阳有2000多年历史,是东北建城最早的城市,明末以前一直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古代辽阳城比较小,但也有4万人左右,由于生产力水平较高,这里生活的大多是贵族望门。这些人离世后,许多选择葬在城周围,所以在辽阳周边发现大量的汉魏墓葬就不足为奇。
壁画汉墓均为石椁,石板的大量应用为壁画汉墓提供了方便条件。而且,辽阳用石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本溪南芬一带,大量页岩开凿下来,即平整又光滑,几乎不用打磨,装船顺着太子河很方便就运到了辽阳。而目前发现的壁画汉墓群都在太子河沿岸。
汉代厚葬风盛行,而“孝悌”成为选拔、任用官吏的主要标准,致使上层社会对长辈厚葬历来都很重视,加上绘画技术的成熟,为专业匠人绘画提供了条件。
达官贵人死后会修建高坟大墓,许多墓葬经历上千年的风雨冲刷仍然伟岸高大,从这些地名就可以略知一二,青堆子、东台子、南台子、棒台子,这里有明显高出周围的土台,事实证明下面就有大型的壁画汉墓。
辽阳壁画内容多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比如车马出行、夫妇对榻宴饮,楼阁、仓廪、歌舞、斗鸡等,还有绘有庭院车马、家禽,云气等,月中蟾蜍、后羿射日等神话传说也是常有题材。这些都是人们现实生活的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彩绘的颜料大多由矿物质和植物质调配而成,许多本身具有防水功能,即使在潮湿阴暗的地下,颜色也不会脱落。孙志奇称,“我想,先人们当时也不会预想到壁画能保存上千年,而且色彩依然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