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东省邹城市西北1公里一块斜坡为45度的巨大花岗岩石坪上。刻石南北长66.2米,东西宽16.2米,面积1085平方米。根据刻石的内容可分为经文、石颂、颂文和题名四部分。经文,系摩崖刻经的主要部分。17行,现能够辨认的近800字,经文排列整齐,行距匀称,界格清晰,内容为佛教《大集经·穿菩提品》,字体以隶为主,篆楷意味浓厚,间有行草。石颂,位于经文上端之西,刻“石颂”二字,篆书,直径90厘米,系颂文的标目。颂文刻于经文右侧,12行,字径22厘米左右,隶书为主。颂文记述了刻经的位置及周围环境、经主家世、刻经年代,并特别赞美了刻经书法艺术的精妙,颂文记述的刻经时间为:“皇周大象元年岁大渊献八月庚申朔十七日”,即公元579年。题名位于刻经的下部,记叙了宁朔将军大都督任城郡守经主孙治等的名字和摩崖刻经的书写者安道壹。
岗山位于邹城市北关,南连铁山,两山之间有岗山前村,东有104国道、李官庄村,山西北有曾家沟、苏家庄,北有傅庄、红新庄等村。山体为圆形,海拔234.5米,面积2平方公里,周长5.5公里。
道教在岗山早有兴盛,传说岗山上玉皇庙始于唐代,1935年前后有道士40多人,门外道二、三百人。岗山上建有灵官庙、岳王庙、王母祠、日落晚照寺等多处建筑。1937年前山上的道观知名度较高,统管峄山、玉皇山、山西会馆等。1988年1月13日,岗山摩崖石刻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岗山地质地貌景观区于1999年10月1日被济宁市政府列为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
铁山摩崖石刻在铁山之阳,刻于一巨大的花岗岩石坪上,倾斜约45度,长61米,宽17米,总面积1037平方米。根据字体大小、内容和位置,可分为大集经文、刻经颂及题名三部分。据刻经颂文记载,它刊刻于北周大象元年 (579)。主持刻经者为匡喆,书丹者为北齐僧人安道壹。大集经文在刻面右部,共17行,行50~60字不等,因风化剥蚀,现存 922字,字径在40~50厘米之间。书体以隶书为主,间用篆势,杂以行草。用笔方圆兼施,以圆为主。刻经颂在刻面左部,上刻篆书“石颂” 2大字,字径70~95厘米,下刻颂文12行,行52~55字不等,计 600余字,字径20~25厘米。颂文记载了刻经的时间、经过与参与者。石刻题名在刻面下部,原3处,现存1处,共 6行,行3~5字,字较小,有“宁朔将军大都督任城郡守经主孙洽”、“东岭僧安道壹署经”等。
岗山摩崖石刻在岗山北麓,分布在东西长约 300米的山峪中。周围悬崖耸立,巨石相叠,由于多年山水冲蚀,许多刻石位置移动或断裂。现存刻石 26 石,刻字32处,每处多则百余字,少则一、二字,总计 400余字。字径45厘米,10厘米。山峪东侧陡崖之上,有巨石耸立,当地俗称“鸡嘴石”,三面刻字,为岗山摩崖刻字最集中的一处。巨石北面,浮雕造像 1尊,另刻比丘惠晖题名50余字,字径15厘米,其中有“大象二年 (580)七月三日”等字。巨石东、南两面刻《佛说观无量寿经》 177字,字较小。峪内尚有《入楞伽经》经文,东西向分布在20块岩石上,共 185字。字或大或小,少量残缺。还有零星的佛家梵语偈言,或一字,或数字,刻于各处卧石上下左右。岗山刻石书体奇谲变化,与铁山摩崖迥异。大字多以方笔结体,以楷为主,间有隶意,行笔多露锋,小字则圆润端秀。岗山刻石中除《佛说观无量寿经》疑为安道壹所书外,其他刻字可能是当地书僧与佛门信士们的作品。
1973年在铁山摩崖石刻周围砌筑了防护墙和防水设施,又在刻石两侧开凿了阶梯道路。
1988年1月13日,岗山摩崖石刻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岗山地质地貌景观区于1999年10月1日被济宁市政府列为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