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发掘单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发掘领队:郑同修
时代:西晋
2003年5月初,山东省临沂市在市区王羲之故居公园扩建工程施工中,发现两座较大的砖室墓葬。随即,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临沂市文化局联合组成考古队进行了抢救发掘,取得了重要成果。
墓葬位于临沂市市区洗砚池街北侧、王羲之故居公园东北部。两座墓葬东西相距30余米,除墓门为石制之外,其余均为砖筑。其中1号墓为双室墓葬,为山东已发掘汉晋大中型砖室墓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山东已发掘大中型砖室墓葬中惟一一座未被盗掘的墓葬,出土了丰富精美的随葬品。
出土文物
墓葬出土随葬品十分丰富,有铜器、瓷器、陶器、漆器、铁器、金器及其它质料的随葬品250余件(套)。其中瓷器主要为南方风格的青瓷,器形有盘口壶、鸡首壶、罐、钵、水注、烛台等。陶器有盘、釉陶瓶等器类,其中盘多为漆衣陶。铜器有熏炉、鼎、魁、斗、熨斗、灯、碗、弩机、带钩等。金器主要为装饰品,有手镯、钗、簪、铃、串珠、牌饰、指环等。铁器有刀、灯、镜诸类。墓葬随葬漆器数量也很多,但多腐朽严重,可辨器形有奁、壶、耳杯、盘、勺等类。在出土随葬品当中,尤以青瓷胡人骑兽烛台、青铜人物骑兽烛台、凤鸟形铜熏炉等器物造型优美,保存十分完整;铜弩机上刻有"正始二年五月十日左尚方造..."等30余字铭文;部分漆器的底部有清晰的朱书文字,记载明确的年号,内容有"太康七年"、"太康八年"和"十年"三个年号以及"王女"、"李平"、"李次"、"官"等文字。
2号墓葬为单砖室墓,主墓室前有宽大的甬道,是山东已发掘砖室墓中规模最大的单室墓葬,虽然经过两次盗掘,但墓室结构保存依然完整,残存各类文物20余件。
墓葬结构
从两座墓葬的形制结构、随葬品的器物组合特点和纪年资料初步判断,墓葬的年代应属西晋时期。1号墓完整地反映了当时的葬制葬俗。同一墓葬埋葬3个未成年人,是考古发掘中极为罕见的现象。出土随葬品丰富而精美,为山东晋代墓葬中所仅见。2号墓虽然被盗,但规模更大,墓室结构完整,与1号墓葬相距不远,时代相近。两座墓葬规模较大、构筑方式考究、出土文物丰富精美,墓主应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或一定的政治势力,应与当时的名门望族或达官贵族有一定关系。
对研究当时葬制葬俗有重要意义
临沂洗砚池二号晋墓规模宏大
《光明日报》消息:本报6月6日报道的临沂洗砚池晋墓挖掘,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过考古工作者的努力,日前又发掘出二号墓。一、二号墓出土文物近日在临沂展出。 二号墓东距一号墓36米,墓顶距现地表1米左右,封土夯筑。门南向,墓门前有墓道,上口宽5.56米、残深4.1米、底宽3米。墓门近处的墓道上口有一砖铺平面遗迹。墓室结构为砖券单室墓,双层券顶由甬道和主室两部分构成,甬道门前两侧有门垛。南北通长13米、东西宽7米、高4.42米。主室内长6.64米、内宽4.1米、内高2.78米,甬道内长2.94米、内宽2.9米、内高2.8米,门垛南北长1.2米,高3.3米。主室与甬道均有石框双扇石门,可自由开合,石门西扇凿有条状把手。石门两侧各有一掖门,以平砖封堵。甬道门外砌封门砖。墓内地面铺双层砖,亦呈弧面隆起。有两处盗洞分别从甬道门与东南角进入室内。 二号墓墓室建筑规模宏大,保存完整,是山东省汉晋砖砌单室墓中所罕见。根据墓室结构与出土文物的特点等埋葬情况综合分析,考古专家认为,该墓当为晋代夫妻合葬墓,与一号墓墓主应属同一家族,对于研究当时的葬制葬俗有着重要意义。二号墓因先后两次被盗,墓室内已被严重扰乱,随葬品所剩无几。甬道内仅见一件陶灯,主室内有两具棺木残迹,周围散落有铁棺钉。两具成人骨骼分别散落于墓室西部。随葬品仅见青铜器虎子、残熨斗各1件,铁器残鼎1件、镜3件,青瓷灯、罐、碗残器各1件,串饰玛瑙珠3枚、小珍珠一宗,另有棺饰小金钉24枚及小银钉等。
洗砚池
洗砚池位于长葛老城镇内福泉井之旁,池呈长方形,长80米,宽30米,水深1-3米。池水呈墨青色,久旱不涸,池边有一高台为钟繇学书台,池前立有1920年《重修洗砚池碑记》碑,高0.91米,宽0.4米, 碑文记述了钟繇的书法成就及其学字精神,对重修后的洗砚池景观也作了描绘。据传三国时期大书法家钟繇常邀胡昭字台上练字,穷究先师技法,久而久之写秃的笔堆集如山,写过的纸帛弃之成垛。由于洗笔洗砚,把满池的水都洗成黑色了。解放后,人民政府曾对此进行了修复、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