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英、德、美、日等国外商在烟台山附近设立的洋行还只有11家。甲午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承认外国在华投资权,烟台遂成外商主要争夺的市场之一。1901年,烟台的洋行发展到26家,1906年增加到40家。
这些洋行,在17国领事馆的庇护下,依靠特有霸权形成垄断性经营,控制着烟台口岸的命脉,从事鸦片等非法贸易活动,大豆、豆饼、棉花、枣、咸鱼、粉丝、小麦等大量农副土特产品被低价掠走,鸦片、棉布、火柴、铁制品、胡椒、糖等外国商品通过烟台口岸被源源不断地输入内地市场倾销。
烟台港1864至1867年的各项贸易总额所占比重统计显示,1864年洋货进口总额占进出口总额的27%,到1867年洋货进口总额上升到51%;而土货出口则直线下降,1864年还占进出口总额的47%,到1867年则下降到25%。到1905年,烟台对外贸易额达到1420万海关两,其中洋货进口960万海关两,土货出口仅为460万海关两,进口贸易额是出口贸易额的两倍多。
一座城市无疑是需要某种记忆留存的。烟台山现存的7国领事馆建筑,便是这座城市的记忆所在,承载着烟台独特的近代史。烟台山的领事馆群,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历史的缩影。每当我们看到这些风格迥异的洋建筑,会想起那段苦难的历史,激发我们民族复兴的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