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是唐朝第三位皇帝唐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修建于盛唐时期,规模宏大,建筑富丽雄伟,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是陕西唐十八陵中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
乾陵是唐代“依山为陵”纪念性建筑工程的杰作,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秦汉以后,皇帝、皇后多不合葬,而乾陵夫妻“二圣”合葬墓独树一帜。乾陵是唐代帝王陵墓中唯一发现有双重城垣的墓葬,内城象征京城长安的皇城,外城相当于官员和土民居住的郭城,反映了当时中国古代都城的整体格局。
乾陵也是唯一历经千年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其地宫遂道编号刻字砌石已被发现,出土有细腰铁拴板、锡铁锭等,具有一般陵墓所没有的独特价值。
乾陵墓室是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前、中、后三个墓室组成,或有耳室。中室置棺床,以放置皇帝的“梓宫”即棺椁,“梓宫”的底部有防潮、防腐材料,以珍宝覆盖,其上加“七星板”,板上置席、褥,旁置衣物及珪、璋、璧、琥、璜等“六玉”。地宫的后室设石床,其上放置衣冠、剑佩、千味食及死者生前的喜好之物。前室设有“宝帐”,帐内设神座,周围放置玉质的“宝绶”、“谥册”和“哀册”。另外在过洞两侧的耳室和甬道石门的前后,放置有大量珍贵的随葬明器。
乾陵地面建筑仿照唐代都城长安城营建,分为内城、外城和陪葬墓区三个部分(分别相当于长安城的宫城、皇城和外廓城)。据有关史料记载,乾陵原有两重城垣,内城占地230万平方米,外城“周八十里”。在内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设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个城门。陵园内原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等房屋建筑378间,历时1300多年后,乾陵宏伟的地面建筑已经不复存在,如今保存最完整的就是内城朱雀门外神道两侧对称排列的一百多件大型精美的石雕,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无字碑、述圣纪碑、六十一蕃臣像、石狮等独具特色的石雕艺术作品,因此乾陵素有“唐代露天石雕艺术博物馆”的美誉。
乾陵除主陵外,在它的东南方位呈扇形分布有十七座陪葬墓,1960年至1972年已发掘了其中的五座,出土的文物精美、丰富,尤其是色釉亮丽的唐三彩、雕刻精美的石椁线刻画和绚丽多彩的唐墓壁画被称为“唐墓文物三绝”。后经修复整理,除燕国公李谨行和中书令薛元超墓回填外,现在正式对外开放的是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和懿德太子墓。
永泰公主墓是乾陵的十七座陪葬墓之一,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座。墓主人永泰公主名叫李仙蕙,她死时正处于碧玉年华,只有17岁,但她的墓葬却是迄今为止已发掘唐代女性陪葬墓中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座。永泰公主墓是1960年至1962年开始挖掘清理,1965年对外开放。墓道全长87.5米,均宽3.9米,呈28度斜坡,属于斜坡土洞砖室结构,由一条墓道、5个过洞、6个天井、8个便房、前后甬道和前后墓室组成。1978年在永泰公主墓墓址上建成了乾陵博物馆,馆内现设有基本陈列“乾陵文物精品展”、专题陈列“丝路唐梦—唐代胡俑精品文物展”和《武则天时代展》,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再现了盛唐文化的精彩。
章怀太子,即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李贤。这座墓位于乾陵东南方向3公里处,墓冢呈覆斗型,墓前现存一对保存比较完整、雕刻生动的石羊。墓室同样为土洞、斜坡、砖室结构,由墓道、天井、过洞、便房、前后甬道、前后墓室组成。墓道全长71米,平均宽度为3.3米,最深处距离地面7米。1971年至72年对该墓进行了发掘,出土各类文物600余件,有三彩、陶器、铁器、石刻等,尤其是唐三彩的创作,个体高大,内容丰富、题材广阔,包括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章怀太子墓等级虽不是很高,但墓中出土的壁画、陪葬品等级数量却是最多的,无论是造型精美、色釉艳丽的唐三彩,还是内容丰富、栩栩如生的唐墓壁画,都是一批高水平的艺术作品。
另外,墓室壁画在整个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出土了一批题材广、品位高的壁画,如有反映中外交往的《客使图》、有反映宫女生活的《观鸟捕蝉图》、有反映唐代体育运动的《马球图》、还有反映唐代贵族享乐生活的《狩猎出行图》等,这些都是乾陵陪葬墓壁画中的精品,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唐代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民族关系融洽,充满勃勃生机的大唐风貌。
懿德太子李重照,是唐中宗李显与韦皇后的长子,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孙子,与永泰公主是同胞兄妹,因避则天名讳而称重润。
懿德太子墓距乾陵最近,也是迄今为止发掘唐代陵墓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属帝王级的墓葬。这座墓的形制与永泰公主墓基本相似,也属于斜坡、土洞、砖式结构。墓道全长108.8米,平均宽3.9米,由墓道、六个过洞、七个天井、八个小龛、前后甬道和前后墓室组成。此墓虽经被盗,但出土各种珍贵文物1900余件,唐墓壁画450多平方米,石雕线刻画100多平方米,最有代表性的包括《阙楼依仗图》和《列戟图》。
乾陵大唐牡丹园是以武则天与牡丹的历史渊源为背景,以“牡丹归来”文化内涵为主线,在乾陵大景区规划范围内建设集牡丹观赏、油用、产品深加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牡丹产业示范园,项目总投资1.5亿元,累计完成种植面积7300亩,其中核心区域1000亩,园区内汇集了紫斑、丹凤、欧洲牡丹、日本牡丹、美国牡丹等来自世界各地的牡丹名品30余种。
述圣纪碑位于司马道西侧,与无字碑相对,是武则天亲撰、其子唐中宗李显书丹,是为唐高宗歌功颂德的一通功德碑,北距西阙8.65米。述圣纪碑记述高宗文治武功,开帝王陵前立功德碑之先例。在乾陵之前,帝王的陵墓不树碑,墓内也不放墓志铭,乾陵突破了这一惯例,因此述圣纪碑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
述圣纪碑为方形,高7.53米,每边宽1.86米,重约89.6吨。碑顶为庑殿式建筑,檐角刻有4个护法力士。檐雕斗拱中间为五节碑身,由五块完整的青石榫卯相接而成。下为碑座,亦用榫卯相接。碑座刻有獬豸和海石榴纹。全碑由顶、身、座七部分构成,碑首象征太阳,碑座象征月亮,中间五节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日、月、金、木、水、火、土”这七个部分所组成,所以,述圣纪碑又有“七节碑”之称。七节取“七曜”之意,故立七节碑也就是寓意高宗皇帝的文治武功如日、月、星、辰一样普照天下,光照千秋 。述圣纪碑全文镌刻在碑的正阳面,碑身五节除第一块和四块无字外,其余三块的正面及东西两侧均刻有字。碑文为骈体,共计46行,5600余字,皆楷书。由于千年风雨侵蚀,加之人为破坏,现仅存文字1600余字。据资料记载碑文刻好后,每个字的凹槽处都填有金屑,远远望去金光闪闪,故又称“金子碑”。初建有碑亭,碑亭建筑基址呈方形,南北18.80米,东西18.85米,现碑亭早已不存。
在朱雀门外的司马道东侧,耸立着闻名于世的无字碑,通身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总重量98.8吨,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额未题碑名,碑额阳面正中一条螭龙,左右侧各四条,共有九条螭龙,故亦称“九龙碑”。碑的两侧有升龙图,各有一条线刻而成腾空飞舞的巨龙,栩栩如生。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或称狮马相斗图),长2.14米,宽0.66米。其马屈蹄俯首,雄狮则昂首怒目。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
无字碑北靠东阙,南依翁仲,西与述圣纪碑相对,巍峨壮观,雕刻精美,为历代群碑之冠。
宋金以后,开始有游人题字于碑,使无字碑成为有字碑。再历元、明、清各代,碑上逐渐镌刻了许多文字,不仅在内容上自然形成了评价武则天的“碑文”,而且在书法上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备,或许这正符合了武则天当初立碑的本意。其中1135年《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保存比较完整,以女真文字刻写,旁边有汉字译文。女真文字现已绝迹,因此,碑上的文字成为研究女真文字和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乾陵陪葬墓共计17座。计有太子墓二(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王墓三(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节、彬王李守礼),公主墓四(义阳公主、新都公主、安兴公主、永泰公主),大臣墓(王及善、薛元超、杨再思、刘审礼、豆卢钦望、刘仁轨、李谨行、高侃、苏定方、薛仁贵)。
1960—1971年已先后发掘了永泰公主、章怀太子、懿德太子、中书令薛元超、燕国公李谨行等5座陪葬墓,出土珍贵文物4300多件。其中有100多幅绚烂多彩的墓室壁画,堪称中国古代瑰丽奇绝的艺术画廊,《马球图》、《客使图》、《观鸟捕蝉图》、《出猎图》、《仪仗图》等壁画,不仅对研究唐代绘画,而且对研究唐代建筑、服饰、风俗习惯、体育活动、宫廷生活、外事往来等具有重要价值。
从梁山南二峰的天然双阙起,往北依次对称排列。端立首位的是1对高达8米有余的八棱柱石华表,这是帝王陵墓的标志,其造型昭示着生命长存的理念和古代先民对人类生殖行为的崇拜。接着是一对昂首挺胸、浑圆壮观的石刻翼马,马身两翼雕以卷云纹,似有腾飞之势。翼马之北是1对优美的高浮雕鸵鸟,是唐王朝同西域人民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的象征。紧接鸵鸟的是5对配有驭手的石仗马和10对高4米左右的石翁仲(或称直阁将军)。陵园内城的四门之外,还蹲踞着4对8尊高大雄伟的石狮,以朱雀门外的最为雄伟。这对石狮昂首挺胸,巨头披鬃,瞋目阔口,两足前伸,身躯后蹲,凛然挺拔如泰山。置石狮于陵前,增加了陵园的神圣和威严气势。
乾陵引人注目之处,还有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着的两组石人群像。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这些石人是当时唐王朝属下的少数民族官员和邻国王子、使节,唐高宗入葬时前往参加葬礼,武则天为炫扬大唐威势,将他们雕像立于陵前。在石人像的背部刻有国别、官职和姓名,今字迹可辨认者有“木俱罕国王斯陀勒”、“盛于阗王尉迟璥”、“吐火罗王子持羯达犍”、“默啜使移力贪汗达干”、“播仙城主何伏帝延”等七尊。
这些石人残像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习惯上把这些石像称之为“蕃像”、“宾王像”,也称“六十一蕃臣像”。这些与真人大小相仿的石人,穿着打扮各不相同,有袍服束腰,也有翻领紫袖。但他们都双双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恭,仿佛在这里列队恭迎皇帝的到来,但这些石像都没有脑袋。
考古学家对此进行了分析,发现可能是自然灾害给这些石像带来了灾难。通过大量资料证明,在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一带发生了强烈的地震,震级高达8—11级。由于地震发生在子夜,所以致使80多万人死于这场地震中。而乾陵距华县只有100多公里,同样属于震中地带,乾陵也因此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据专家们推断,这场地震才是造成这61座石像头部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石像的材质不是很结实,石料中有一些石瑕,所以石像受损的时候,头部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研究人员推断,这61尊石像很有可能是一部分毁于那场大地震中,还有一部分是毁于明末清初的战争中。
乾陵景区游客中心---仿唐地宫---唐永泰公主墓&乾陵博物馆---唐懿德太子墓---乾陵---唐章怀太子墓
乾陵依山为陵,可徒步到梁山山顶俯瞰整个乾陵风光。需要爬山,对体力有一定要求,往返需要2-3小时。
所有景点之间可以全程步行,景点与景点之间步行大概需要30分钟左右;也可以乘景交车,景交车从乾陵景区游客中心出发,来往于乾陵与其余的三个陪葬墓之间。持车票的游客,在景区内的各景交车站台可以多次上下车。
乾陵景区面积较大,除了乾陵,还有已经开发的陪葬墓。周围3个陪葬墓分别是: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这三座墓都可进入墓道里面。感受1300多年前的盛世恢弘。墓室有天井、便房,壁画,石门,棺椁,石椁线刻画等,从这些文物中可以了解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非常值得一去。
(一)旺季(3月--11月30日)
全价:邮资门票--102元/人 普票--100元/人
半价:邮资门票--52元/人 普票--50元/人
(二)淡季(12月--次年2月底)
全价:邮资门票--82元/人 普票--80元/人
半价:邮资门票--42元/人 普票--40元/人
乾陵景区门票可以游览以下景点:
1、乾陵
2、唐永泰公主墓&乾陵博物馆
3、唐懿德太子墓
4、唐章怀太子墓
5、仿唐地宫
景交车票20元/人,在景区游客中心售票处购买。开放时间:8:30-18:30(12月-2月)、8:00-18:00(3月-11月),建议游玩时长3-6小时。
1、游客直接可以持身份证在乾陵景区购票窗口直接购票;
2、微信公众号购买
第一步: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第二步:在“在线预定”中选择“在线购票”
第三步:进入购票页面,按照流程提示操作
3、登录景区官网购买
4、可在第三方平台上购买
1、残疾人、记者、65周岁以上老年人(含65周岁)、6周岁以下(含6周岁)或者身高1.2米以下的儿童,凭军官证(离退休证)、士官证、残疾证、记者证、居民身份证实行免票。
2、对6周岁至18周岁(含18周岁)的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凭有效证件实行半票。
3、港、澳、台等入境游青少年凭学生证有效证件,享受与内地青少年同等的优惠政策。
4、对全国消防队员(含退休消防员)和消防救援院校学员持有效证件免票。
5、对全国公安民警凭有效证件实行免票,咸阳地区民警凭有效证件可带一名家属免票。
6、对全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持有效证件免票,省级摄影家协会持有效证件实行半价票。
7、对现役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凭军官证(离退休证)、士官证实行免票。现役军人家属(限配偶、18周岁以下子女)予以免票;对退役军人、军人“三属”(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持有效证件实行免票。
8、对院士凭本人院士证或“三秦优才卡”实行免票,持本人“三秦优才卡”可享受单次携带3人免票。
1、陕西省西安市内自驾,从西安市中心出发约1小时30分钟到达乾陵景区游客中心即可。
2、高铁:西安北站-乾县站,再转乘公交1路、2路,或者乘坐出租车到达乾陵景区游客中心即可。从西安市中心出发约2小时30分钟。
3、陕西省外来乾陵,乘坐飞机到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乘坐出租车到达乾陵景区游客中心或乘坐地铁14号线到咸阳北站-乾县站,再转乘公交1路、2路,或者乘坐出租车到达乾陵景区游客中心即可,约2小时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