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宝梵寺,位于四川省蓬溪县宝梵镇宝梵村境内,始建于北宋,称罗汉院。宋英宗赵曙赐名,义为“佛中之圣,梵中之宝”。
明景泰元年重建。建筑面积为1852平方米,大雄殿气宇轩昂,蔚为壮观,建国后古建筑学者赞其“设计精细,结构严谨,形式美观,基础牢固”,誉为明代中期建筑的佳作。大雄宝殿内87幅、181.5平方米壁画中外驰名,宗教界尊此画为禅宗秀迹,绘画界赞美有画圣吴道子笔意,文博界誉为蜀中明代壁画代表作,群众敬之为仙画。《中国绘画史》、《中国名胜词曲》、《中国建筑工艺辞典》、《艺苑掇英》、《世界美术集粹》(日本编著)等十余种辞书对此壁画均有文字记载。
明代成化二年,再染塑粉绘,遂成誉满海内外的宝梵寺壁画。有殿阁五重。现大雄殿存明代佛教故事《西方镜》彩绘壁画十幅,为明代壁画代表作,壁画笔力遒劲深厚,色彩鲜艳明丽,颇似唐著名画家吴道子笔意,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因其艺术价值极高而蜚声海内外。
寺庙建筑
宝梵寺建筑呈三进复四合院布局。在现存建筑中,除两侧廊庑改建于清代外,中轴线上的天王殿、大雄殿、观音殿均是典型的明代建筑,尤其是重建于明景泰元年(1450)的大雄殿,斗拱飞檐,玲珑剔透,建筑体貌庄严静穆,
此殿为木构单檐歇山顶,三间四架椽抬梁式结构。殿成正方形,长、阔均为15.3米,通高8.5米。檐下施斗拱18朵,制作均为7铺单抄双下昂,出昂作篦齿状,昂角灵翘,昂尾直抵平椽。屋面施青瓦,砖雕龙脊,塑剑鳌、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等物象。四角均为飞甍系铁马。此殿建筑历来备受各地古建专家学者赞赏,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来此考察后,认为:“宝梵寺大雄殿属‘另类’明代建筑,国内少见,十分珍贵”。
蜚声海内外的宝梵寺壁画就绘制于大雄殿内。据史料记载,明成化二年(1466),僧人清澄、净元等延请画工于大雄殿泥壁图画12铺,其上拱眼绘有佛像24尊,名曰《西方镜》,共计104平方米。取材于唐玄奘译著《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等梵典,描述的是诸罗汉及众仙佛共赴佛会的故事,因而《西方境》又称《罗汉图》。壁画现仅存10铺,空缺两铺,一铺为卷首,为后人毁损,一铺是卷尾,传说中为“仙人”所废。
距今已有530多年的宝梵壁画,均采用工笔重彩,沥金挤粉等技法。虽为佛门题材,却立足人间现实——所绘法像103人,或聆经说法,或穿针引线,或窃窃私语……各具情态,栩栩如生。天上人间,融为一体,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超凡的艺术魅力。著名敦煌学专家、原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教授称之为是“不可多得的祖国绘画艺术珍品”,著名书画家、原重庆画院院长谭学楷赞其是“四川壁画之精华”。
寺庙布局
现存宝梵寺占地1000余平方米,坐北朝南,青砖砌墙,布瓦盖顶。山门面阔三间,出檐为青砖透雕仿木垂花形,砖雕葡萄、鲜果、鲜花、动物,剔透玲珑,栩栩如生。处处突出地方特色,体现了古代匠人高超的技艺及较高的艺术品位。山门内泥塑哼哈二将手持兵剑,威风凛凛,分列两旁。左右各设券门及钟鼓二楼。弥勒殿似一顶花轿停在院中,内塑弥勒佛坐像笑看世间。尔后拾阶而上,为该寺大殿。前廊施石柱石联,上悬楷书金匾“华严真境”。
内设神台,上塑三世坐佛,金面金身。殿内两侧壁画绘释迦牟尼出世成佛的神话故事,共40案。描述了释迦牟尼从天而降,降生在一个皇宫王族家中。经历了人世间的生、老、病、死各种疾苦,之后,舍弃皇宫王族,离家出走,历经艰险,遍访名师,多年苦行,最终在佛陀菩提树下脱凡成佛。壁画色彩鲜艳,描绘栩栩如生,再现了古代艺人的绘画艺术才华和绝妙的艺术构思。它以神话故事启迪人们,表现人世间的真善美,反映了佛教文化的文明与精神。
大殿左右各设偏殿。东西配殿各七间,相互对称。东配殿依次为药王祠、观音殿、城隍祠。西配殿依次为纯阳祠、地藏殿、土地祠。整个寺院布局对称,错落有致。大殿均采用苏式彩绘,更使寺院古雅幽静,和谐统一。寺院内外青砖透雕,活灵活现,俯拾皆是。院内松柏参天,生气盎然。是一处游览观光、瞻仰佛教文化的新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