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十四年(1354年),建孔子庙,庙址在粥衙东侧,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毁于兵燹。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又重建。明天顺二年(1458年)重修大成殿及东西两庑,并刻“石屏州庙学记”碑以记其事。明嘉靖二年(1523年)至天启五年(1625年),对文庙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清初顺治元年(1644年),知州刘维世和学正罗天柱又主持进行了全面修缮,使文庙面貌焕然一新。
棂星门为木石结构牌坊,通面阔31米,进深3.88米,通高13.5米,正中一间宽4.25米,进深3.88米,左右两间各宽3.6米,进深3.88米。牌坊正面匾额书“棂星门”,背面书“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的颂词,为清乾隆时石屏州学正,蒙化(今巍山)人张瑞亮所书。镶嵌于牌坊左右墙壁上的“太和元气”四字,为清康熙(1662—1722)时石屏举人涂晫所书,背面“鸢飞鱼跃”四字为州人刘宣所书。
东西向两边侧门各宽2.18米,进深1.74米,牌坊为单檐歇山顶,呈品字型,侧门为单檐悬山顶,顶上铺青瓦。
由牌坊而进,即是泮池。池上建造单孔石拱桥一座,俗称“状元桥”。泮池通阔20.2米,进深15米,占地面积303平方米,石桥宽2.8米,长15米,栏板高65厘米,望柱高160厘米。
过泮池,即是大成殿,殿东为名宦祠,西为乡贤祠。均为单檐歇山顶,木结构建筑。大成殿面阔17.3米,进深8.55米,占地面积147.9平方米。为五开间、三进间。单檐歇山顶,房顶铺青瓦,殿顶竖琉璃宝瓶和兽吻。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用九架梁。用柱子24棵,其中檐柱6棵,无斗拱,仅檐柱头上用一斗一昂。
再进为先师殿,是文庙的中心殿堂,面阔16.73米,进深10.9米,占地面积182平方米,单檐歇山顶,殿顶原竖琉璃宝瓶和兽吻,青瓦铺顶。为五开间三进间,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用斗拱12攒,其中角科
斗拱4攒,平身科斗拱4攒,柱头科斗拱4攒,整座建筑用柱子24棵,其中檐柱6棵,金柱6棵。柱础为青石,直径60厘米,高29厘米,上有浮雕双龙护宝图。
先师殿前有墀台,占地面积174平方米。正中龙雕两边各六道石阶,供每年农历8月27日祭祀孔子诞辰的主祭官员上下。
先师殿前有东西庑各九间,东庑面阔30米,进深6.2米,通高4米,木结构平房,瓦顶。内供孔子的七十二贤牌位。由先师殿左右侧门再进,就是崇圣殿。崇圣殿后面是尊经阁。
1983年10月公布为第二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2月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目为“石屏县文庙及玉屏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