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坝水电站一厂是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由昆明商人王筱斋为首招募商股、集资筹建的。引水渠长1478 米,利用落差15 米,引用流量4 立方米/秒,安装两台向福伊特订购的、单机容量240 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用22 千伏输电线路向距电站32 公里的昆明市供电。1932年一厂扩建,增设一台720 千瓦机组。
1909年,云南大的商户、“钱王”王炽之子王筱斋联络了19位商业同仁,要求成立一家股份公司来办电业。官府同意,清朝末代云贵总督李经羲批复:“从今起,二十五年内不许外人来滇办电。”
1912年5月28日(农历4月12日)晚,耗资50万银元的水电厂建成,两台向福伊特定制的机组正式发电。昆明各界人士汇集翠湖海心亭,庆祝石龙坝水电站通电开灯。当时市民仍比较迷信,装用电灯的人较少,电厂以“免费装灯头”搞推销,尔后电才在昆明渐渐普及。中国(大陆)第一座水力发电站起名“耀龙电灯公司石龙坝发电厂”。
1935年又将最初安装的两台240 千瓦小机组拆除,增设第二台720 千瓦机组,使一厂最终规模达到1440 千瓦。由于一厂只利用落差15 米,仅为河段总落差的一半,故在1924~1939年间,又引用一厂尾水,再利用落差15 米,先后建成二厂和三厂,装机容量分别为1000 千瓦和480 千瓦。石龙坝水电站经过三四十年新建、扩建和改建,到1949年,全厂总装机容量为2920 千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石龙坝水电站进行了彻底改造:另建新厂房,由原来的两级开发改为一级开发,将原来的7台小机组拆除,改为两台单机容最为3000 千瓦的机组,全厂总装机容量达到6000 千瓦。
1950年7月,耀龙公司与昆湖电厂合并,成立了“云南省电力工业管理局”,统一管理全省的电力工业。
1954年新厂房建成,安装第一台瑞士产的机组投产。
1958年7月1日第二台中国产机组发电。改建后的电站利用落差31 米,引用流量24 立方米/秒,至今仍在运行。
2006年05月25日,石龙坝水电站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09年7月,石龙坝水电站已更名“华电云南发电有限公司石龙坝发电厂”。
2018年1月27日,石龙坝水电站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名单。主要遗存:厂房、两台水轮发电机和水轮机。11月,入选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中国大陆早的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石龙坝水电站的管理、保护工作。国家文物局下发了《关于石龙坝电站修缮方案的批复》,下拨专项资金200多万元,对石龙坝水电站进行文物修缮。
石龙坝水电站修缮工程包括:正房、东厢房、西厢房、东厢房耳房、倒座、东偏厦、东炮楼、西炮楼、过廊及其它修缮等工程。国家文物局将逐年投入工程费用230多万元,资金费用将随着工程实施进度逐步到位。受国家文物局委托,云南省文物局副局长余剑明,云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云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古建筑专家李炳楠、昆明市文化局文物处处长李东明等一行11人到石龙坝水电站协商了修缮方案,进行了保护工作的安排和部署。
石龙坝水电站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郊的螳螂川上,是中国早兴建的水电站。电站一厂于1910年7月开工,1912年4月发电,最初装机容量为480 千瓦。
螳螂川是滇池的泄水通道,从滇池出口到平地哨一段,河道平缓;平地哨以下从滚龙坝到石龙坝一段,坡陡流急,集中落差30余米。石龙坝水电站就是以滇池为天然调节水库,利用该段较集中落差兴建的引水式水电站。
石龙坝水电站是中国的首座水力发电站。抗日战争期间,日军曾于1939至1941年先后4次轰炸石龙坝水电站,仍未能破坏供电,电站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鉴于石龙坝的历史意义和价值,1993年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成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高龄机组
无论是百岁发电机组,还是防空洞、炸弹坑,都能反映出石龙坝水电站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价值与意义。1910年修建的水电站办公楼如今已成文物陈列室。里面,各种文字与实物向游客讲述着水电站一路走来的故事。
石龙坝水电站占地面积213亩的电站静卧在一片葱翠的树林后,穿过一条条巷道,随处可见近代风格的建筑。电厂里端的一车间是厂里老的机房之一,青色砖墙,拱形窗,下午的阳光透过窗户射进来,让人仿佛进入了另一个时空。尽管已有百岁年龄,那台泛着青铜色光芒的德国机器仍能发电,它就是早引进的第一座240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过去的百年里,它曾因厂里引进了发电功率更高的机器而赋闲,抗战时期又重新发电;上世纪50年代,这台机组还曾被拆装到开远效力,后来又被送到过绿水河、石屏、通海等地支援;直至1987年,石龙坝水电厂花钱购回这台机组。而建厂时与它一起引进的另一台“兄弟”机组,至今仍在富源效力。
一颗侵华日军轰炸石龙坝水电站的炸弹壳摆在展柜里。对于水电站的明天,发展旅游可能是将来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早在水电站开建70周年时,相关部门就投入3000多万元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食堂、假山……但是,这些举措并未让旅游形成气候,不少现实问题仍摆在电站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