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战国,富盛窑址进行烧造。
北齐武平七年(576年)以前,富盛窑址已经在瓷器上采用护胎釉了。
1978年,绍兴县文化发展中心文物保护处考古人员对富盛窑址进行了试掘,发掘出了1座战国时期的龙窑。
2008年,中国全国第3次文物普查,浙江绍兴野外普查组对富盛窑址进行了调查登记。
富盛窑址南北并列2条龙窑,其中1条龙窑残长6米、窑床宽2.46米。富盛窑址在富盛镇倪家溇村南瓜岭长竹园和诸家山等地。长竹园在陈灶户山的西麓,北距富盛仅300米,南行200米为瓜陵村,是富盛与瓜陵中间一块狭长的缓坡。坡上原来是一片竹林,故名长竹园。在长竹园东西宽20、南北长200米范围内,密集地散布着原始青瓷和几何印纹硬陶碎片以及扁圆形托珠、红烧土等,其中中部长约100米的地方受汉、六朝以来历代所扰乱,破坏严重;南北两部分保存较好,堆积层厚1.5米。
长竹园下是长竹园水田畈,隔畈为诸家山。在诸家山东北麓另有几何印纹硬和原始青瓷窑址1处,惜巳遭到严重的破坏。在长竹园窑址南部的渠道断面上,发现了南北并列的古窑床遗迹2处。2处窑床遗迹相距3.5米,每处都保存着重叠的5座窑床。即当第1座窑损坏到不能再烧时,就在它的上面兴建第2座窑,一直到第5座窑烧废为止。由此可见这2处窑址的使用时间是比较长的。富盛窑址2处龙窑遗迹的周围,计南北长43米、东西宽20米的范围内,有大量的原始青瓷、几何印纹硬陶、托珠和窑渣等的废品堆积层。这些原始青瓷和几何印纹硬陶,都是烧成品。
富盛窑址绍Y1是一条东西向的龙窑,窑头在西,窑尾居东,方向北偏西86º,保存有窑的中后段,残长3米、宽2.42米。拱顶、墙和窑底都用当地粘性很好的红色粘土做成。窑墙厚12一15厘米、残高20厘米,靠窑内的一面烧结坚硬呈青黑色,有较厚的窑汗1层,拱顶厚15厘米,窑床旁边的废品堆积层是由原始青和印纹硬陶等混合叠成。窑底厚12厘米,倾斜不分级,斜度16º,底上铺砂粒1层,厚8一10厘米,已经烧结成块,比较坚硬,呈灰黑色。窑的北墙在残长2 米处向内弧收和与此相对称的南墙中也有向内弧收的残迹。挡火墙与东墙之间长方形的一块是出烟孔。
富盛窑址北面为1处窑床遗迹,存在上下5窑的叠压关系。在地表下1一1.22米是第1座窑的窑底,距地表1.3一1.44米是第2座窑的窑底,1.52一1.66米是第3座窑的窑底,1.68一1.77米为第4座窑的窑底,1.92一2米为第5座窑的窑底,以下是生土层。上下窑的间隔距离都很小,特别是第,3座窑与第4座窑的窑底之间只有2厘米,大的也不过15厘米。
富盛窑址的原始青瓷都用瓷土做坯,质地细腻坚硬,烧成温度较高,多数呈灰白色,也有作灰色的。器形规正,内底有一圈圈细密的螺旋纹,外底留有一道道切割的线痕。器物内外施青中泛黄的薄釉,釉层不甚均匀,往往凝聚成芝麻点状,外底多数不施釉。品种有碗、盘、碟、钵和盖等,种类不多。碗、碟、钵的形状基本相同,只是大小不同,都是直口直腹,内底大,外底小,底部甚厚。其中有的钵,口缘内敛,唇面有凹槽。碗大小不等,可以配成套。盖作笠帽式,盖缘下折,顶部装绳纹钮。盘有2种,一种为敛口外翻唇,腹上部鼓出,下腹向内斜收,平底微凹;另一种器形较大,盘口坦张,有的是小平底,有的为圆底。上器底内底大,外底小,底部厚。几何印纹硬陶都为罐、坛一类的贮盛器,多数胎骨坚硬,呈深紫色、紫黑色或深灰色,碰击时能发出铿锵之声;少数呈传红色,胎较松。
富盛窑址的印纹硬陶胎内含有细砂粒,都用泥条圈叠法成型,外壁拍饰各种几何形花纹。内壁有一个个圆形的“抵手"凹窝。其中坛,器形高大,口向外卷,颈较高,圆肩深腹,平底,外拍米筛纹,米字纹、杉叶纹、粗麻布纹、席纹和回纹等,也有上腹拍米筛纹,下腹饰粗麻布纹的。罐有的口沿外卷,颈较高,球腹平底,外壁饰杉叶纹、麻布纹、回纹、或上腹饰回纹、下腹拍寐布纹;有的为敛口圆鼓腹,腹较浅,器形较小,平底,肩部划细密的波浪纹,腹部饰麻布纹和回纹等。在少数坛、罐的肩部,有用泥条粘贝占的直耳,其中有的有小小的圆形耳孔,可穿绳提系;有的无耳孔。
从富盛窑址原始青瓷和印纹硬陶的器形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匠师们已经是根据不同的原料制的发展,北齐武平七年以前已经在瓷器上采用护胎釉了,这是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制瓷工艺的新成就。在富盛窑址出土的青瓷烛台中残剩1小块腊,这是腊烛遗物,为古代照明燃料的研究工作提供宝贵的资料。富盛窑址对研究中国瓷业生产,尤其是绍兴地区早期制瓷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2006年5月25日,富盛窑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要求批准公布泗洲造纸作坊遗址等34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
富盛窑址所在的绍兴是於越族生存繁衍的地方,是越文化的发祥地。於越,也称大越,是百越中的一支,据史料记载早的首领是无余,传至允常时,越国开始崛起,其疆域据《国语·越语》云:“南至于句吴,北至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其范围大致以绍兴为中心,包括宁绍平原、杭嘉湖平原和金衢丘陵一带。新石器时代,吴越地区就已经出现了印纹硬陶。在陶器烧制前 ,用刻有几何纹样的拍子,拍印在器物表面,形成漂亮的花纹,这就是所谓几何印纹陶。商周之际,成为了越地的主流陶器,越文化的重要标志。绍兴城周边散布窑具众多,富盛窑址是越地极为典型的制作窑场。
富盛窑址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富盛镇倪家溇村南300米瓜岭长竹园 ,在绍兴的东面,南距南宋六陵3—3.5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