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棺传说
关于这荆竹坝岩棺的来历,宁河两岸的人们众说绘坛。有的说,这悬棺是铁铸的,里边装的都是鲁班的“元字天书”;有人还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了个传说哩: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宁河峡中一个绿竹掩映的小村子里,有个神通广大的孩子,一位“算命先生”给他算命说,这孩子有当天子的福分,只是要从某年正月初一起,一百天内开不得大门,否则……一日三,三日九地过去了,到了“算命先生”所说的那年正月初一,这户人家果真紧闭前门.从后门进出 眨眼问,九十九天过去了,可就是这最后一天的早晨,孩子的舅父来到他家。孩子娘想,反正今天就是一百天了,自己的兄弟远道而来,怎么能让他不走前门走后门呢?于是,她打开大门,迎接贵客。谁知门刚打开,门口松林里就响起了“僻哩叭啦”竹子的爆炸声,象雷滚滚而过。满屋的人惊呆了,跑到松林一看。根根竹子全部炸天,地上躺满了已经死去的金盔银甲的将士。
正在这时,那位“算命先生”叹息地走来,说:“哎,九十九天都过去了,这最后一天你们却挨不过去。看,这些都是日后辅佐天子的臣子啊,可惜!可惜!他再也没有天子之分了。孩子的舅父十分难过,马上置了一些棺木,把死去的臣子收敛起来。孩子气愤至极,当即将那些棺材用脚猛踢。说也怪,一具具棺木全都挂在宁河两岸的岩壁上了……神奇缥缈的传说给悬棺蒙上更神秘的色彩,然而传说终归是传说,悬棺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呢? 据考,古宁河区域是少数民族已人、催人的杂居之地,而巴人无悬棺葬俗,宁河悬棺可能为濮人葬式。唐人张傅曾有这样的记载,古代,人死后,“尽产为棺,于临江高山半肋凿龛以葬之,自山上悬索下枢,弥高者以为至孝。”由此观之,“悬索下枢”就回答了“千斤之物如何挂上悬岩”的问题了。我们可以推测,千百年前,古宁河地带还是莽莽原始森林,那悬岩绝壁上,古藤横生,不正是给人“悬索下枢”提供了攀岩附壁的有利条件么?
悬棺之谜
为了真正揭开大宁河悬棺之谜,1980年7月,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师生在荆竹坝进行了一次实地探索。他们采用木梯接木梯的办法。取下了离地面最低的一具棺(编为十八号),这具棺木长一点六米,宽高各零点四五米。由于千百年来的风雨剥蚀,棺木已轻若木炭,重量不超过五十公斤。棺木的底。盖都是整块的木头制成,制作工艺相当粗糙,刀斧痕迹明显可见;底、盖和两壁各有两个方孔、这大概就是为了便于“悬索下枢”。棺内有两具尸骨,一个是十多岁的男孩,一个是十四五岁的女孩。随葬物有铜带钓两件,长短各一,长的八厘米。短的三点五厘米,两钓象蛇头,钮似桃形,全钓呈琵琶状。还有一只铜手镯。根据制作技术、式样以及铜质的分析,专家们认为,属西汉之物。1981年3月全国在四川洪县召开的首次悬棺座谈会上,一些专家认为,大宁河悬棺甚至要比名声大震哄县悬棺早出一千多年!
2013年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
2014年8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及国务院的有关规定,经巫溪县人民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审议并确定荆竹坝岩棺群保护范围,现公布如下:
一般保护范围:北到棺木岩北边的黄连架溪,南到棺木岩南边的流水沟,西到棺木岩岩檐以后100米区域,东到汉风神谷沿虫溪河向东延伸200米。重点保护范围:黄连架溪至流水沟南北长1000米的整个棺木岩岩壁。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认真履行文物保护义务,未经文物主管部门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私自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乱搭乱建和随意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