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道为分巡道,始设于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管理保定、正定二府及易州、赵州、深州、冀州、定州五直隶州。现位于清河道署位于保定市兴华路3号,并监管直隶境内的苑家口(今霸州城东南十八里)以西、北京以南诸河。全称为“分巡道直隶清河道”。
在古城保定,有这样一座衙署。它没有直隶总督署一般威严大气,亦不如审判过刘青山张子善等大案的直隶审判厅出名。但是,这座衙署曾在九河肆虐直隶省的时候,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这,便是有着280多年历史的清河道署。
北京城南300里,京畿首善保定城。保定府地面有着拒马河、大清河、唐河、一亩泉河、府河等9条河流,是历史上的九河汇聚之地。清王朝初建,保定府连年遭遇连年大雨,“九河泛滥”、“大水决堤”,这类记载,在有关方志中常有记载。作为京南重镇、畿辅要地,保定的水利建设直接影响到皇城的安宁,对皇权统治也易构成威胁。因此,康熙年间,即屡派大员在华北修筑堤防。雍正三年(1725年),“霖雨月余,河水泛滥,东西南北四堤冲决如平地矣”。雍正皇帝再派其弟怡亲王允祥和大学士朱轼“查勘直隶水利”。次年二月,遂大力进行水利整修。 怡亲王为加强华北地区治水管理,建议“将大名道改名清河道,移驻保定府”,主要官吏为道员,正四品,是省与府州之间主管河务的地方长官。保定周边二十余处州县旧有管理河务的大小官员统统归其调遣,后经“吏部议准”,辖保定、正定、河间三府,易、冀、赵、深、定五直隶州,仍管河务。保定府清河道由此诞生。
由于清河道署的设立,保定水患消减。“群泉涌,河纵横”,保定城中“水之占城十之四,渊锦舒徐,青绿弥望……”一百多年前的保定,水运发达,无论是直隶总督还是清河道台,一年中夏季在天津办公,冬季回保定办公,日常事务,乘船往来。
清河道署是清河道台的办公之所,历史内涵丰富,清代清河道员在历史上多为政清廉,有所作为。据记载,整个清代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各朝,共有111位清河道员在此任职,其中有方观承、周元理、刘峨、周馥、杨士骧等9人直接升任为直隶总督。
民国时期,清河道署曾作为军阀王占元的公馆。王占元,晚清投奔保定府淮军行伍,清末北洋第二镇统制,曾一度镇守保定,民初为湖北总督兼省长。当时他在保定开办了乾义面粉公司和电灯公司,成为保定府名噪一时的首富,当年号称“长江三督”之一。王占元公馆是在清河道署基址上增建而成,占地1.4公顷,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布局严谨,由50余间平房组成七套院落,与一座小花园毗邻,建筑形式均为硬山布瓦顶。这座建筑群虽曾冠以“王占元公馆”,但从整体定位上仍是一座中国典型的道台署衙建筑。
王占元公馆至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伪时期,由伪保定市政府占用,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国民党暂编第28军军部。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省供销社、河北省档案馆入驻。上世纪70年代成为民居。
1984年6月1日,保定市政府公布清河道署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7月15日清河道署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清河道署建于清道光年间(始建年代不详),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
清河道署分东、中、西三路,布局严谨,南北方向的主轴线全长160余米,沿线纵向串通一座大门、四套院落。共有大门、垂花仪门院、大堂院、二堂院、三堂院,以及东路东跨院、西路西花厅院、西花厅后院等古建筑18栋。中轴线上四套院落布局规整,均为一正房两厢房,正厢之间有庑廊相连。正房(北房)均为面阔五间,进深两间;两侧东西厢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各院落两侧均开便门,以便进出。
整座清河道署不仅以保存完整闻名于国内,其建筑做工也是非常考究。首先,七套院落的联系是由左、中、右三条轴线串通,由正门经二门穿二、三层院的北上房到第四套院,是中轴线。由大门的左右旁门进,可分别通其他各院,为左右轴线。由大门至后院,这四套院的房间都是外廊式,即房间都设有檐廊。此外,沿各房的外廊全部用回廊相连,这样主轴线上各院各房的联系便能顺廊通过。同时,在各院的北上房和厢房间,又都有通向左、右院的旁门。
建筑标准豪华,施工技艺高超,是这组建筑的另一特点。前、后门楼高大宏伟,门旁曾经各有一对造型雄浑的青石立狮护卫。各院门窗全部是木雕艺术作品,虽吸取但又不拘泥于我国传统的“冰菱纹”、“步步锦”的做法,各院门窗雕饰所采用的图案各有各的基调,如后院是以“方”,中院是以“圆”,前院是以“方圆相配”的图案为基调。这种造型各异、变化多端的门窗花饰,充分表现了建筑艺人们的才智,是建筑珍品。门楣、柱础、脊顶、前檐等关键部位多是雕刻花饰。尤其二门是一座卷棚顶式的垂花门,门楣上部近2平方米的空间,全部是紫檀透雕花鸟,可谓逼真、细腻,手法精巧,给人以庄严、文雅、清新、别致的感觉。清河道署木装修可谓精雕细刻,构图巧妙,均为花草式类,并为各种式样施以不同颜色。
同时,清河道署全部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材质要求也相当高,各房皆歇山顶式,磨砖对缝,砖木结构,房屋内部不仅木条吊顶,木地板,进深宽,净空高,还有相当厚的火墙。房内另有地下室。窗前遍栽丁香、木槿,冬暖夏凉,满院生辉。环视整组建筑,无不为它错落有致的格局,新颖的建筑构思和高超的施工技艺,以及精工细刻的砖石,透雕花饰的门窗所吸引。
与直隶总督相比,道台位低,所以衙门自然也就小了一号。虽然小,但精致。历经百年风雨,清河道署几进院落依然保存完好,尤其是门上的镂雕,十分精美。
保定古城西南隅,准军公所以东,今兴华路北,有一组造型优美、格局独特、地方风味十足的衙署建筑,这就是清河道署。在目前中国境内,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江苏徐州、四川阆中等地都存在着不成组群的道台衙署遗址,而保定清河道署则是中国目前保存较完整的清代道台衙门。
清河道署简要历史清河道署位于保定市兴华西路3号,是清代雍正年间(1733年)设立的河道道台衙门。清王朝建立之初,以保定府为中心的畿南便连年大水,“九河泛滥”、“大水决堤”、“四庐漂没”这类记载,在有关方志中不绝于书,对皇权统治构成直接威胁。康熙中叶,朝廷屡派大员在华北修筑堤防,总算太平了“二、三十年”。到了雍正三年(1725年),“霖雨月余,河水泛滥,东西南北四堤冲决如平地矣”。朝廷忙派怡亲王允祥(也就是十三阿哥)和大学士朱轼“查勘直隶水利”。清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直隶兴修水利,怡亲王允祥为加强华北地区治水的管理,建议“将大名道改名清河道,移驻保定府”,主要官吏为道员,别称道台,正四品,是省与府州之间主管河务的地方长官,“管辖苑家口以西各淀及畿南各河”,二十余处州县旧有管河同知、通判、州判、县丞、主簿等员悉听管辖,经“吏部议准”,辖保定、正定、河间三府,易、冀、赵、深、定五直隶州,仍管河务,这便是保定府清河道来历。
清河道署是清河道台的办公之所,历史内涵丰富,清代清河道员在历史上多为政清廉,有所作为。据记载,整个清代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冶、光绪各朝,共有111位清河道员在此任职,其中有方观承、周元理、刘峨、周馥、杨士骧等9人直接升任为直隶总督。
民国时期,清河道署曾作为军阀王占元的公馆。王占元,晚清投奔保定府准军行伍,清末北洋第二镇统制,曾一度镇守保定,民初为湖北总督兼省长。当时他在保定开办了乾义面粉公司和电灯公司,成为保定府名噪一时的首富,当年号称“长江三督”之一。王占元公馆是在清河道署基址上增建而成,占地1.4公顷,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布局严谨,由50余间平房组成七套院落,与一座小花园毗邻,建筑形式均为硬山布瓦顶。这座建筑群虽曾冠以“王占元公馆”,但从整体定位上仍是一座中国典型的道台署衙建筑。
1984年6月1日,保定市政府公布清河道署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7月15日清河道署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河道署建筑详解保定清河道署这组衙署建筑分东、中、西三路,布局严谨,自临兴华沿线纵向串通一座大门,四套院落。共有大门、垂花仪门院、大堂院、二堂院、三堂院,及东路东跨院、西路西花厅院、西花厅后院等古建筑18栋,中轴线上四套院落布局规整,均为一正房两厢房,正厢之间有庑廊相连,正房(北房)均为面阔五间,进深两间,两侧东西厢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廊步山墙施花卉图案。各院落两侧均开便门,以便进出。在中路二进院以东,存有清河道署东跨院;在中路四套院以西,有由左旁门出,有清河道署西花厅、西花厅后院。清河道署文物遗存现状较完整,详细道来,主要包括:
(1)大门:建筑数量1栋,总面积95. 63平方米。大门为五开间,座北朝南,北出廊;东西各两间为倒座,中间的一间为大门,将大门的南墙加宽加高,立面处理成大门式样,保存基本完整。大门与二进院院门间为一长条形院,是清河道署的第一进院,此院与大门并列,一排倒座的南房,是佣人和警卫房间,在迎门照壁前的东、西围中心位置,分别是八角形洞门。
(2)垂花仪门院:垂花门是清河道署内保存较好的一座建筑,建筑数量1栋,为悬山卷棚布瓦顶,总面积11. 11平方米。
施一斗两升交麻叶,单间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是该门的花罩,即“倒挂眉子”雕刻极为精美,可谓一绝。整块花罩均为透雕,为左右两棵树,枝蔓相交,上面落有两只小鸟。枝蔓施红色,绿叶,白花,两只鸟施黄身绿翅,可谓别出心裁。整个雕刻布局紧凑,繁复细腻,绚丽堂皇,该建筑物保存完好。
(3)二进大堂院:建筑数量3栋,总面积294. 44平方米。正房大堂是清河道迎来送往之所,为五开间硬山建筑,合瓦屋面卷棚顶,正房与厢房间连廊相通。木构架、墙体、屋面及木装修均完好保存,油饰彩画清晰。二进院东、西配房各三间,合瓦屋面卷棚顶,前出廊。建筑物保存完好。
(4)三进二堂院:建筑数量3栋,总面积289 .69平方米。三进院二堂正房是清河道办公治事之所,五开间,跨草盘子清水脊,合瓦屋面,前后出廊。正房与厢房间连廊相通。木构架、墙体、屋面及木装修均完好保存,油饰彩画清晰。三进院东、西配房均为三开间,跨萆盘子清水脊,合瓦屋面,前出廊。建筑物保存完好。
(5)四进三堂院:建筑数量3栋,总面积289.14平方米。四进院三堂正房是清河道员及家眷居住之所,五开间,跨草盘子清水脊,合瓦屋面,前出廊。正房与厢房间连廊相通。木构架、墙体、屋面及木装修均完好保存,曲饰彩画清晰。四进院东、西配房均为三开间硬山建筑,清水脊,合瓦屋面,前出廊。建筑物保存完好。
清河道署大堂院、二堂院、三堂院,各有北上房5至7间,各院均有东、西厢房3间,组成了院落大小不等,房屋高低有致的3座四合院。
(6)东路东跨院:位于清河道署中路二进院以东,建筑数量3栋,总面积205.504平方米。东跨院正房三间带西耳房两间,东耳房已毁,东、西配房各两间。三间正房为硬山建筑,合瓦屋面,木构架、墙体、屋面均完好保存,装修由金柱推至檐柱东西配房均为两开间,硬山建筑,合瓦屋面,前出廊,建筑物保存完好。
(7)西花厅:由中路二进院左旁门出,在中路二进院的西侧,有清河道署西花厅、西花厅后院。西花厅建筑数量1栋,总面积147.18平方米。西花厅是清河道员及下属聚宴之所,正房是三开间周围廊歇山结构建筑,前带抱厦三间,东西两侧带回廊,大木构架,屋面保存完好,装修及油饰彩画部分完好,结构较为特殊,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花厅现被住户非法改造,乱建小房。已经严重影响其风貌,但主体结构没有大的改动。
(8)西跨院又叫花厅后院,建筑数量3栋,总面积235.83平方米。花厅后院位于花厅的北侧,为三合院,正房、东西厢房均为三开间前出廊硬山建筑,建筑主体保存完好,装修及油饰彩画部分完好。
清河道署建筑特色整座清河道署不仅以保存完整闻名于国内,其建筑做工也是非常考究。该组建筑这七套院落的联系,是由左、中、右三条轴线串通,由正门经二门穿二、三层院的北上房,到第四套院,是中轴线,由大门的左右旁门进,可分别通其他各院,为左右轴线。由大门至后院,这四套院的房间都是外廊式,即房间都设有檐廊。此外,沿各房的外廊全部用回廊相连,这样主轴线上各院各房的联系便能顺廊通过。同时,在各院的北上房和厢房间,又都有通向左、右院的旁门。
建筑标准豪华,施工技艺高超,是这组建筑的另一特点。前、后门楼高大宏伟,门旁曾经各有一对造型雄浑的青石立狮护卫。各院门窗全部是木雕艺术作品,虽吸取但又不拘泥于我国传统的“冰菱纹”、“步步锦”的做法,各院门窗雕饰所采用的图案各有各的基调,如后院是以“方”,中院是以“圆”,前院是以“方圆相配”的图案为基调。
这种造型各异、变化多端的门窗花饰,充分表现了建筑艺人们的才智,是建筑珍品。门楣、柱础、脊顶、前檐等关键部位多是雕刻花饰。尤其二门是一座卷棚顶式的垂花门,门楣上部近2平方米的空间,全部是紫檀透雕花鸟,可谓逼真、细腻,手法精巧,给人以庄严、文雅、清新、别致的感觉。清河道署木装修可谓精雕细刻,构图巧妙,均为花草式类,并为各种式样施以不同颜色。廊步山墙施花卉图案。
同时,清河道署全部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材质要求也相当高,各房皆歇山顶式,磨砖对缝,砖木结构,房屋内部不仅木条吊顶,木地板,进深宽,净空高,还有相当厚的火墙。房内另有地下室。窗前遍栽丁香、木槿,冬暖夏凉,满院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