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近代建筑建设可追溯到,1917年在此修建了中国第一条旅游铁路支线后就进入繁荣时期,七年间共增建别墅273幢。北戴河近代建筑群。加上以前三十多年建的253幢,到1924年北戴河海滨有中外别墅楼526幢,其中中国人的别墅占四分之一;以后的二十四年间,又建新别墅193幢,中国人的占了一半。这些建筑分布在北戴河海滨自西联峰山到鸽子窝沿海,总面积18平方公里。如乔和别墅,又名瑞士小姐楼,位于北戴河安二路5号,今水利部北戴河疗养院内。建于20世纪20年代,坐北向南,为地下一层,地上两层,毛石基础,墙体为砖砌水刷石贴面,局部为毛石垒砌,欧式堡垒建筑。该建筑造型独特,风格优雅,占地面积较大,有附属花园,园内种有珍奇花木,环境优美,是目前北戴河优秀近代建筑。
北戴河近代建筑群的建设,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自1917年北戴河海滨修建了中国第一条旅游铁路支线后就进入繁荣时期。其中1917年增加13幢,1918年增加39幢,1919年增加32幢,1920年增加16幢,1921年增加57幢,1922年增加80幢,1923年增加36幢,7年间共增建别墅273幢,加上以前30多年建的253幢,到1924年北戴河海滨有中外别墅楼526幢,其中中国人别墅占四分之一,以后的24年间,又建新别墅193幢,其中中国人的占了一半。但从总数看,中国人建的别墅还是大大少于外国人建的别墅。别墅楼的数字变化,也反映了北戴河海滨自1898年被清政府辟为"允中外人士杂居"的避暑地的发展过程。这些形式各异且具有某些共同特点的别墅楼的设计者,多为外国人,而建造者则都是中国人。北戴河当地的建筑包工头以草厂村的阚向舞最为有名,他因与德国建筑设计师魏迪锡及盖林合作承包了不少工程而发了大财。这些建筑分布在北戴河海滨自西联峰山至鸽子窝沿海三里范围内,总面积18平方公里。建筑风格多为西式别墅,北戴河近代建筑为稍有变化的矩形平面,也有变化多样的平面;多为单层建筑,部分为二、三层建筑;简单的西式四坡屋顶;一面、二面、三面或者四面建有外廊,外廊进深很大。建筑占地面积大,建筑物居中,周围空地多,院内广植花草树木,环境良好,非常适宜休闲避暑。这种建筑风格是西式建筑在殖民地尤其是热带地区根据当地气候、居住的需要,结合当地建筑形式形成的一种建筑风格,它的特点是通风良好,适宜室外长廊活动,这在有关北戴河近代的文献中屡屡提到,北戴河大部分近代建筑为这种殖民式建筑形式。北戴河还有一些近代建筑体量较大,设计优美,现状保存良好,这些建筑的建筑风格是将西式各种建筑风格相融合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已经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近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