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介绍
南顿故城位于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司老街村东北隅。该遗址所在地的交通非常方便:西距大广高速公路2公里,西临漯阜铁路500米,北距漯宁高速公路6公里,东临项城市市郊,周围系平原地带。
该遗址是一处大型的历史文化遗址群,含有夏、商时代遗址、南顿故城城址、南顿故城蛤蟆寨古墓群、南顿故城田园古墓群、光武台遗址及光武庙建筑等历史重要遗迹和文物。遗址时代跨度大,从夏、商时期延续至东汉末年。夏、商时期,人类在这里聚集居住。公元前1005 年周成王东征,为震摄这里商民旧族,封其姬姓子孙在其西北相邻的商水县境内建顿子国。春秋时期,顿子国南迁到此地建新都称南顿。公元前496年楚灭顿,顿民沦为楚奴,顿都遗于后世。秦并天下置南顿邑,归属陈郡,西汉高祖置南顿县延至东汉末年,此400余年旧城复筑。东汉光武帝刘秀之父刘钦任南顿县令,刘秀少年随父生活于南顿。“复兴汉室”后,于建武十九年大驾南顿,南顿民众筑台举城欢庆。刘秀念父老旧情,免南顿二年田租,顿民世代感恩,于光武台上建庙祭之。两千余年毁而复修,香火不衰。
南顿故城遗址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发展
夏商时期,人类在这里聚集居住,公元前1005年周成王东征,为震慑这里的商民旧族,封其姬姓子孙在此建顿子国。公元前496年楚亡顿,顿民沦为楚奴,顿都遗于后世。秦并天下置南顿郡,西汉高祖始置南顿县延至东汉末年,此400余年旧城复筑,所以南顿故城文化蕴藏丰富。东汉光武刘秀,其父刘钦任南顿县令,刘秀少年随父于南顿,“复光汉室”后于建武十九年移驾南顿,南顿民众筑台举城欢庆。刘秀念父老旧情,免南顿二年田租,顿民世代感恩,光武台上建庙祭之,两千余年毁而复修,香火不衰。南顿自封都建国至汉末延续千余年,遗留墓群出土大量文物。南顿故城跨越一千余年作为国都、郡守、县城,所形成的大型文物群,具有典型性和文物性。
南顿故城遗址时代跨度大,从夏商时代延续至东汉末年,至今相承二千多年,遗址分布比较集中,夏商遗址居于故城遗址下1.5米,东西两公里,南北两公里。南顿故城墙大部被农民削高平凹用掉,现存北城墙一部分,长216米,宽30米,高5米。光武台遗址位于南顿故城北城墙外,东西长270米,南北宽245米,现存光武庙大殿和人祖殿。“南海大寺”、“天爷阁”、“光武台”、“钦马池”、“搬倒井”、“古银杏”尚有遗址可现。
公元前1005年,周建王建顿子国;公元前637年,五霸争雄,顿子国将国都南徙,迁至颍水南岸(今南顿),故史称南顿。南顿故城,俗称“鬼修城”,相传王莽赶刘秀时,刘秀令小鬼一夜所筑,于是,流传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与刘秀有关的“饮马池”、“扳倒井”、“白禾树”、“跑马岭”、“阅兵台”等人文景点,至今还留有遗迹可寻。因光武帝刘秀青年时代在南顿生活过(父刘钦做南顿县令时),称帝后,下旨免南顿县二年田租。南顿人民感恩百代,以庙祭之。自东汉至民国近两千年,光武帝庙历遭兵火,毁而复之,香火不衰,形成了集古国、“鬼城”、光武帝庙及历史典故于一体的豫东名迹胜地,闻名遐迩。
虽经2600多年人世沧桑,风雨剥蚀,自然风化,仍然雄风犹存,墙体上层为秦代文化,中层为东西周文化,下层为商代文化,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由南顿镇人民政府投资400万元,做旅游开发。现每月2月、10月两个月庙会,辐射周边邻县200公里,会期人山人海,已被市政府纳入三点一线旅游线作为项城市发展文物旅游的重点项目工程,2004年项城市博物馆将其作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推荐材料上报国家文物局。
地理位置
南顿故城又名“鬼修城”,位于河南省项城市西郊,隶属项城市南顿镇政府,是一处大型的历史文物群。含有南顿夏商时代遗址、南顿故城遗址、南顿故城现存城墙、南顿故城古墓群、光武台遗址、光武庙等建筑历史遗迹和文物。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位于南顿镇东风行政村内,东距市区5公里。南顿古城墙是商代古城遗址。
现存状态
南顿,古为顿子国,有城墙2公里见方,经过2000多年沧桑变迁,原南、东、西城墙皆为平地,仅存东北角一段土城墙,长217米,宽12米,高7米,虽经2600多年的人世沧桑,风雨剥蚀,自然风化,仍然雄风犹存。墙体上层为秦代文化,中层为东西周文化,下层为商代文化,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巡幸南顿,又在古城墙遗址北100米处,筑台修庙,后人称为光武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