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学南京旧址主要包括四牌楼旧址、丁家桥旧址等。四牌楼旧址位于现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及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现为中央大学历史风貌区。
保存建筑有:原中央大学体育馆、图书馆、江南院、金陵院、中大院、大礼堂、南校门、生物馆、科学馆、梅庵等。1922-1933年先后建成。
1921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郭秉文创建国立东南大学,聘威尔逊作校舍规划,现存建筑主要为20~30年代依据规划所建。建筑群南北向对称布局,属西方折衷主义风格,多用爱奥尼柱装饰门厅,钢筋混凝土和砖木结构。南大门,现为东南大学正门,杨廷宝设计,1933年建,式样为3开间4组方柱和梁枋。大礼堂,位于校园中央,由英国公和洋行设计,新金记康号营造厂承建,1930年3月始建,1931年4月底竣工。建筑面积4320平方米,3层,高34米。
1965年其两翼加建2座3层教学楼,由杨廷宝设计。孟芳图书馆,位于大礼堂西南侧,江苏督军齐燮元捐资,外国建筑师帕斯卡尔设计,1922年1月奠基,1924年建成。1933年10月经基泰工程司关颂声、朱彬、杨廷宝设计并扩建,建筑面积达3813平方米,藏书40余万册,现为办公楼。科学馆,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捐资,上海东南建筑公司设计,三合兴营造厂承建,1924~1927年建成,3层,建筑面积5343平方米,现为健雄院。科学馆占地面积1748平方米。生物馆,李宗侃设计,上海金祥记营造厂承建,1929年建成,两翼教室为1957年杨廷宝设计加建,现为中大院。体育馆,位于校园西北角,与图书馆同时奠基开工。附属牙科医院,位于校园东北角,杨廷宝设计,三合兴营造厂承建,1936年建成,现为金陵院。
2002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9月,南京中央大学旧址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它是校园的主要出入口。门楼由杨廷宝设计,建于1933年。门楼由三开间的四组方柱和梁枋组成,外形采用简化的西方古典建筑式样,简洁大方。它与大礼堂、图书馆等建筑群的风格一致。现为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正门。
大礼堂位于校园中央,与南大门在同一条中轴线上。1930年3月28日动工兴建的,后因经费困难而停工。1930年至1931年,朱家骅(1930-1931年在任)任中央大学校长,他利用在国民政府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召开国民会议的名义,获得国民政府的拨款。此后,由建筑系卢毓骏教授主持续建,1931年4月底竣工。
大礼堂由英国公和打洋行(Parmer&Tarner Architects)设计,新金记康号营造厂承包建造。建筑物占地 面积2026平方米,建筑面积432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共三层,属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式建筑风格。正门朝南,门厅立面上部为四根爱奥尼亚式列柱。大礼堂顶部为钢结构穹隆顶,高34米,外部如球体状,用青铜薄板覆盖,自然锈蚀的铜绿形成一层保护膜,在灰白色的建筑主体映衬下,显得分外耀眼。球体顶部建有八边形采光窗。大礼堂内设有观众席三层,2300座席;观众厅南面为宽大的门厅,北部为巨型讲台。厅外部四周有水磨石回廊。1965年,在大礼堂东西两翼加建三层教学楼两座,与大礼堂对称。扩建的教学楼是由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设计,建筑物占地面积848平方米,建筑面积2544平方米。现为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大礼堂,近年来,东南大学又对大礼堂和两翼教学楼进行了修缮和改建。这座矗立在校园中心的大礼堂,以其雄伟庄严和别具一格的造型,在众多的校园建筑中独具特色,成为东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位于大礼堂的西南侧。1919-1925年,郭秉文任职国立东南大学校长期间,得知原江苏督军李纯自杀前所立遗嘱,将遗产的一部分捐给南开大学建造八里台校舍。干是,他便劝说继任督军齐燮元独资捐建国立东南大学图书馆,将好事办在生前,获得齐燮元的首肯。图书馆由外国人帕斯长尔(Jousseume Poscal)设计,1922年1月4日与体育馆同时举行奠基典礼,1924年建成。建馆及配套设备共花费16万元。图书馆落成后,以齐燮元之父齐孟芳之名,命名为“孟芳图书馆”,并请张謇题写馆名。图书馆平面呈倒“T”字形,地丘二层,局部地下一层,正中为主要入口门厅,前部两层为办公和阅览室,后部为书库。内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部采用标准的爱奥尼亚式柱廊、山花、檐部等西方古典形式构图,并用仿石材构造的水刷石粉面,整个建筑造型十分严谨,比例匀称,细部装饰精美,是南京地区较为地道的爱奥尼亚式建筑。1933年10月进行了扩建。扩建工程由基泰工程司关颂声、朱彬、杨廷宝三位建筑师设计,张裕泰营造厂承建,总建筑面积3813平方米,其中扩建面积1305平方米。在原馆两侧加建阅览室,背后扩建书库,使平面成“日”字形,留有内部小院两个,以利通风采光。扩建设计注意新旧建筑风格协调统一。现为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图书馆。
在大礼堂的东南侧。建于1929年,由李宗侃建筑师设计,上海金祥记营造厂承建。占地面积1350平方米,建筑面积4049平方米(包括1957年由杨廷宝设计后加建的两翼绘图教室面积)。立面造型与图书馆相似。坐北朝南,正面为爱奥尼亚柱式门廊,门廊上部墙面装饰有史前恐龙图案。现为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中大院。
1922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中国医药部拟在中国科学力量强的大学建造一座科学馆,请美国国际教育 会东方部主任孟禄博士为代表,会同协和医院韦尔逊教授到有关大学调查。调查结果认为东南大学科研力量居全国之首。1923年,东南大学主楼口字房遭火灾。经校董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几方面协商,决定在口字房旧址建造科学馆。科学馆于1924年动工。因江浙战争和校长易人的影响,利学馆至1927年才落成。落成后,洛克菲勒基金会又捐助仪器设备费5万美元。
科学馆占地面积1748平方米,建筑面积5343平方米。上海东南建筑公司设计,三合兴营造厂承建。砖木结构,中部四层,两翼三层,地下室一层。坡屋顶,屋顶建有老虎窗。入口处建有高大雨篷,雨篷用西方古典风格的立柱支撑。大门为拱券形,大楼中部设有东西向的内廊。现为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健雄院。
在校园的东北角,坐西朝东。建于1936年,由基泰工程司杨廷宝设计,三合兴营造厂承建。采用砖墙承重,混凝土梁板结构,高三层,平面为“T”字形,占地面积1189平方米,建筑面积3566平方米,主要入口处朝东,建有宽大的门套,内部主要为教室、实验室和牙科诊疗室。整幢建筑物造型简洁,美观实用。现为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金陵院。
位于校园西北角,大操场的西侧。1922年1月4日与图书馆同时举行开工奠基典礼。砖木结构,高三层,坐西朝东,南北对称。钢组合屋架,木楼地板。占地面积1185.16平方米,建筑面积2316.92平方米。入口处门廊采用西方古典柱式。屋面为红色铁皮覆盖。现为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体育馆。
位于大操场的北侧。建于1918年。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高二层,面阔十二开间,进深三间,东西对称。平屋顶,墙壁用明代城墙砖砌造。西门楣上刻有“工艺实习场”五个楷书繁体字。在这幢房屋的西南角墙壁上,镶嵌有一块石碑,上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工场立础纪念民国七年十月建”二十一个楷书繁体字样。
此外,在校园东部的文昌桥,还建有多幢学生宿舍和食堂。这些建筑物,是当年的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中大复员委员会工程组主任刘敦桢与建筑系教师张镛森、高乃骢、陈干等人设计建造的。建造时间是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
中央大学的校园建筑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建筑史上折衷主义复古思潮的影响,用西洋古典建筑式样的建筑外壳去包装具有现代特点的使用空间,形成排列有序、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以此来显示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经济实力。
中央大学南京四牌楼旧址现已开发为中央大学历史风貌区,主要包括现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和现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1991年,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群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近代优秀建筑,1992年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国立中央大学旧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保留的建筑有校园南大门、大礼堂、生物馆、牙科医院等。这些建筑,基本上呈对称布局,从南大门至大礼堂形成一条中轴线,其他的建筑物依次排列在中轴线的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