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物600余件,其中玉器200余件,石器130余件,陶器270余件。玉器中神人鸟兽透雕玉饰尤精湛。
赵陵山遗址西北边是草鞋山遗址(在苏州市唯亭镇)和绰墩遗址(在昆山市巴城镇正仪北),西南边有张陵山遗址(在苏州市甪直镇)。
1990年发现的19座墓葬集中分布于土台西北隅坡下,南北呈三列,无墓坑、葬具,随葬品极少。人骨方向不一,大多身首异处、肢体残缺,有的手足被捆绑,经鉴定以青少年为主,尤以男性居多,显然是杀殉之牺牲品。如此集中、规模大、形式多样的集体杀殉现象,在良渚文化考古中发现。
1991年发现的66座墓葬集中分布于土台中部偏西,大致可分三层,每层都分布密集,排列有序,一般都有墓坑、葬具和随葬品。墓坑较浅,作长方形或梯形,葬具多为施有赭色涂料的独木棺。人骨架头向大多朝南,葬式多为仰身直肢。随葬石器有规整、光滑的斧、钺、锛等。随葬陶器中有一批珍贵的彩陶和刻纹陶。随葬玉器有璧、琮、环、镯、管、锥形器、冠饰、串饰、坠饰等,皆以软玉精制而成,多达206件,其中125件出自同一良渚早期氏族显贵大墓。这批玉器中以神人鸟兽纹玉饰为代表的几件透雕玉饰,造型独特,形象生动,工艺精湛,堪称良渚玉器瑰宝。方形玉琮及大石钺亦属罕见。
占地约1万平方米,为一海拔高10.5米的椭圆形土墩,系良渚文化早期大型土筑高台。1990年、1991年、1995年三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9米,上层为春秋时代遗存,中层为良渚文化,下层为崧泽文化。共发现以良渚文化为主的墓葬94座。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墓葬均与土台关系密切,按墓主贫富贵贱分区埋葬,并有规模较大的集中杀殉现象,这在良渚文化遗址发现。出土文物有玉器、石器、陶器。该遗址的发现对研究良渚时期的社会现象有重要意义,1992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成果之一,也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