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4月,宁乡县黄材镇龙泉村一位名叫姜景舒的农民到山上种红薯,一锄头挖出了后来成为国宝的四羊方尊。1959年,一位农民上山开荒种地,挖到了已发现的以人面为主饰的商代青铜方鼎。
记者来到黄材河边时,沩山风景区管委会黎主任和县文物局李局长指着一块高堪说,这就是出土青铜瓿的地方。那是2001年6月16日,几个小学生在河里游泳,突然发现高堪挨水的地方,露出了一点与周围黄沙异样的青铜绿。童性让他们开挖,结果越挖越大。国内迄今所见瓿类铜器大者——“瓿王”,就这样在3000多年后再现人间。一位牧鸭人后悔不迭,说他常在堪上站,脚踏宝贝不识宝。
200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进行试挖掘,发现大型土台建筑遗迹,确定为商周时期古文化遗址。2002年、2003年、2004年连续3年,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大面积的发掘,发现并解剖城墙、城壕和一批同时期的贵族墓葬,出土铜器3000多件。不仅发现有商周时期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和城墙,还在遗址周围发现了大量的西周古墓葬。
炭河里遗址(宁乡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湖南宁乡炭河里西周城址)不仅是南方地区已知早的西周城址,也是中国范围少有的西周城址之一。其城墙构筑方法、城壕及城内布局特点、宫殿建筑类型以及城外墓葬出土的大量铜器等,是非常难得的科学史料。而炭河里遗址和炭河里文化的发现,填补了湖南西周时期历史的空白,为研究湖南乃至南方地区西周时期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社会组织结构及社会形态,族群迁徙和文化交流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以炭河里遗址为代表的炭河里文化的发现和研究,为解决久负盛名的湖南铜器群的来源和性质问题找到了至关重要的突破口,连带地解决了湖南地区青铜文明的形成问题,从而牵涉到湖南先秦地方史结构体系的重建,这是炭河里遗址历史价值的又一体现。
20世纪30年代以来,宁乡炭河里遗址和周围邻近地区陆续出土了多批商周青铜器,达300余件,其中大部分出土在以遗址为中心直径不到2公里的范围内。 如四羊方尊、人面方鼎、兽面纹瓿、“癸”卣(内有环、玦、管等玉器320余件)、“戈”卣(内有珠、管等玉器1170余件)、云纹铙(伴出环、玦、虎、鱼等精美玉器)、象纹大铙(重221.5公斤)等,无一不是中国商周青铜器中的上品,被考古界称为“宁乡青铜器群”。宁乡藉此以“青铜器之乡”享誉海内外。
1959年,一尊在宁乡县黄材镇出土的方鼎,其内壁刻有“大禾”二字铭文,鼎身四面各有一个人面主题图像,遂被称作“大禾人面方鼎”。尽管其名已定,但有关它的猜测一直在继续。
长沙召开“湖南出土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青铜器学术研讨会”,武汉盘龙城遗址博物馆研究员刘森淼称,此方鼎为当时“大禾”方国之物,且方国统治者是一位强权女性。“在商代,青铜方鼎是上层社会的专属用品,诸侯王以上的贵族才能使用。”与多位专家的观点一致,刘森淼首先据此认为,方鼎的出土地宁乡黄材曾是殷商王朝的一个方国,即“大禾方国”。那么,大禾方国究竟为何人所建?对此,刘森淼的观点是:方国的统治者应是一个强权女性。刘森淼说,方鼎所绘人面脸庞圆润,嘴唇丰厚而无胡须,耳垂下又有爪形坠饰,耳上的“几”形则表示头上有发饰或冠带存在。由此,他认为,人面像所表现的应该是一个高贵的女人形象,且极有可能是大禾方国信仰的神明或统治者,“人面方鼎上的女人面或许就在告诉我们,大禾方国是女权的天下,其统治者就是一个强权女性”。
宁乡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喻立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炭河里解谜”。喻立新认为黄材一带与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蚩尤有关,而且,黄材很可能就是蚩尤和蚩尤部落的发祥地。
蚩尤部落向北方扩张并在江汉平原形成九黎部落联盟,后进入中原,与黄帝部落联盟在今河北涿鹿展开了原始社会末期规模空前的部落大战——“涿鹿大战”。最后九黎部落联盟被打败,余部退回到江汉平原,衍变成了新的部族集团——三苗。
三苗夏商时期地域东至赣鄱平原,西至资水下游,南至湘水下游与赣水中下游,北至长江。最晚于商末周初,三苗部落联盟变成了三苗方国,其都邑就在宁乡黄材炭河里,因为2001年至2005年对炭河里考古发掘,炭河里城址始建于商末周初。明代成书的《名义考》云:“三苗建国在长沙,而所治则江南荆杨也”。
铜在古代是战略物资。专家通过研究,中国古代有三大铜都。一是北方的中条山铜都;二是以湖北大冶、江西瑞昌为中心的荆州铜都;三是以南陵大工山、铜陵凤凰山为中心的扬州铜都。在这三大铜都中,北方的中条山铜都比较贫乏,而主要的产铜区还是在长江以南,其中荆州铜都就在三苗范围内。据考古发掘,荆州铜都从商代开始开采,扬州铜都到西周时期才开采。
2004年,炭河里遗址(宁乡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湖南宁乡炭河里西周城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06年5月,中国国务院公布其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跻身国家文物局“十二五”期间7处大遗址保护项目之一。
炭河里遗址是距今2970±50年的一处独立于西周王朝之外的地方国都城所在地;中国发现的不多见的一座西周城址;中国南方青铜文化中心之一,由此找到了破译“宁乡青铜器”之谜的钥匙;中国南方发现重要的商周古文化遗址;炭河里遗址的科考成果和考古学文化产生了商周时期的文化——炭河里文化,奠定了一个新的考古学平台;南方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及国家社会初期形成过渡的重要界标,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2009年5月遗址核心范围被在建公路腰斩;2012年7月开建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也没能阻止始于2009年底的挖砂“侵蚀”。炭河里遗址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出台并提交市人大常委会。
2011年3月4日,国家文物局和湖南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湖南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框架协议》,炭河里遗址列为省部(局)共同推进大遗址保护重点项目。遗址保护发展总规划用地为13.2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保护区建设宁乡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面积为遗址保护范围内的占地80万平方米。围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遗址的建设控制地带的500万平方米内规划配套功能区,其中一级控制地带为200万平方米(含遗址公园),按规定建筑高度不得超过10米,二级控制地带为300万平方米,建筑高度不得超过1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