涠洲岛位于广西北海市正南面,是中国最年轻的火山岛,风情别具,素有南海“蓬莱岛”之称,被评选为“中国十大最美丽海岛”。岛上平均气温23℃,有茂密的植被,也有奇特的海蚀海积地貌和火山熔岩。风景最好,玩得最尽兴的,莫过于人气最旺的7-8月,可下海体验火热的气氛。涠洲岛主要有五彩滩、滴水丹屏、石螺口沙滩、鳄鱼山公园以及盛唐天主教堂等景点,各个景点相距较远,可以租个自行车、电动车或包车环岛游,慢慢享受串联起来的风景。
鳄鱼山景区位于南湾西侧鳄鱼岭,景区内有鳄鱼山灯塔、汤翁台、火山口遗址、龙宫探奇、藏龟洞、贼佬洞、百兽闹海、海蚀拱桥、月亮湾、珊瑚沉积岩景象、海枯石烂、月亮广场等景点,还有火山弹冲击坑、古树化石、水帘洞、海蚀柱、海蚀墩等地质奇观。蓝天,碧海,白云,岩石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涠洲岛“滴水丹屏”位于涠洲岛西部的滴水村,是涠洲最为醒目、壮观的海蚀地貌。裸露的岩层有红、黄、紫、绿、青五色相间,纹理清晰,崖顶之上藤树缠绕,红花绿叶倒挂崖头,展现出旖旎多姿的色彩,滴水丹屏的形成堪称中国火山景观的奇迹。巨崖岩层上长年涌动着水珠,不断地向崖下滴落,所以取名“滴水”。
石螺口位于涠洲岛西部,其附近村庄形似石螺,名石螺,属于海岸地貌,风暴事件和地事件趁沉积极为丰富。沿岸火山岩、海蚀岩,丰富、奇特、怪异。这里海域沙滩宽广,海水清澈,是海上娱乐的理想去处。延绵的沙滩一直延伸到滴水丹屏景区,整个西海岸都是一个适合看日落的好地方。
五彩滩景区位于涠洲岛东海岸,景区内长达1.5公里的海岸几乎都发育有20-50米高的海蚀崖,崖面耸立。五彩滩是涠洲岛上看海上日出的绝佳地方,平台上一道道的海蚀沟、青苔和海水,在朝阳的照映下,五彩斑斓,十分漂亮。退潮之后,可以观看到神奇的地质景观,在海蚀崖与海蚀平台的交界处,形态各异的海蚀洞也随处可见。
涠洲岛盛塘天主教堂位于涠洲岛盛塘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晚清四大天主教堂”之一。教堂由法国巴黎外方传教士建于1853年,历时10年建成,主体建筑保存较为完好。整座建筑主要取材于海底珊瑚沉积岩,运用周密的力学设计建成,是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哥特式教堂,外表高耸的罗马式尖塔有着“向天一击”的动势,造成一种“天国神秘”的幻觉。教堂高13.5米,长56米、宽17米,全用岩石、珊瑚粒及竹木瓦建造,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教堂内可容纳教徒1500人。
涠洲岛湿地公园主要以牛角坑湿地为主要区域,湿地内溪流潺潺、植被茂密、水草连绵,是生态休闲游的好去处。因涠洲岛是沿太平洋海岸迁飞候鸟的重要驿站,湿地里的水草鱼虾可是过往候鸟的美味,所以湿地公园成了候鸟的重要栖息地。在涠洲岛,也许你游览了很多景点都不一定能看到几只鸟,但是进到牛角坑湿地,很小的范围就能见到比较多的鸟类。
城仔景区位于涠洲岛城仔村,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核心建筑是城仔教堂,由法国传教士历时2年建成,风格和特点是法国浪漫主义时期典型的欧洲乡村的小型哥特式教堂。城仔教堂是法国天主教设在涠洲岛的圣母堂,钟楼正面雕有“圣母堂”三字。建筑前面是高14米三层的钟楼,后面是教堂,建筑面积265平方米,附一建筑面积为405平方米的二层西式神父楼。
涠洲岛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于涠洲岛湾背山坡顶颠,于2013年被北海市人民政府列为第六批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碑建于1950年,由主碑碑座,基地,凉亭,花圃等绿化美化设施四部分构成。碑高15米,砖混结构,碑基呈正方形,共分三层,基座四周设回廊式栏杆,贴耐磨砖面;主碑呈剑柄形,贴仿石瓷砖,上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隶书金色大字,蔚为壮观。涠洲革命烈士纪念碑四面绿树掩映,凉亭、小路点缀其间,环境幽静,庄严肃穆,是涠洲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第一种:龟石海滨公园(骑上北海地区最陡的山坡)—大沙滩—渔家风情村—海参养殖厂—天主教堂—石螺背—海底珊瑚区(潜水)—百兽闹海。
第二种:鳄鱼山公园看日出—游火山口遗迹—仙人洞—滴水丹屏—三婆庙—风波岭(下北海地区最陡的山坡)—猪仔岭。
上岛需乘坐客船往返,不同类型船票价格不同。快船有飞逸1号、飞鸽号、飞达号、飞鱼号、北游6号、北游8号、北游12号,慢船有北部湾1号、北部湾2号、北部湾3号。涠洲岛船票价格和购票方法>>
快船航行约1小时,慢船航行约2.5个小时。旅游旺季、大风浪天气开慢船。船票售票点及营业时间:国际客运码头07:15-18:00、华美广场07:15-22:00、旺盛路07:15-22:00。
公交线路
路线1:北海福成机场—北部湾广场—3路公交车—国际客运码头—涠洲岛。
路线2:北海火车站—2路公交—3路公交车—国际客运码头—涠洲岛。
路线3:北海南珠客运站—15路公交车—北部湾广场—3路公交车—国际客运码头—涠洲岛。
涠洲岛位于北部湾中部,北临广西北海市,东望雷州半岛,东南与斜阳岛毗邻,南与海南岛隔海相望,西面面向越南。经纬度范围为20°54’-21°10‘N,109°00-109°15‘E,总面积24.74平方千米。
涠洲岛位于广西沿海大陆架之上,3亿年以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2亿八千五百万年之后一直处于陆地状态。直到五千万年以前的第三纪早期,此处仍处于干燥炎热的大陆气候环境中。到2500万年开始北部湾地区才大规模沉降,形成浅海陆棚,到300万年北部湾北部海水又渐渐退去,一直到90万年之间,涠洲岛又成为陆地,呈现风化剥蚀状态。气候仍然温暖潮湿间或出现干旱。90万年之后的中更新世早期,涠洲岛又一次处于海平面之下,直到23万后的晚更新世后期,涠洲岛才完全上升露出海面,呈现出现今的样子。在250万年之后到7000年之间涠洲地区发生了至少四期数以百次的基性火山喷发,形成了现在岛上地层主体。这中间涠洲岛多次发生海洋风暴以及地震及引发的海啸,加上平时海水与海岸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现今涠洲洲岛丰富多彩的海蚀、海积、海滩地貌。
涠洲岛的岛形近似于圆形,东西宽约6公里,南北长约6.5公里。从地质状况来看,涠洲岛为玄武岩台地,地表微微起伏,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紫红色玄武岩风化物。岛之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东、西拱手一带最高,海拔均在75米左右,向北逐渐倾斜,到北部之北港村一带海拔降至20米左右,然后逐渐过渡到平坦宽阔的沙质海滩,地貌类型比较简单。
涠洲岛的南半部以海蚀地貌为主,无论是海蚀崖、洞,还是海蚀台、柱发育得很成熟;北半部则以海积地貌为主,有沙提、渲湖、沙滩及礁坪。在海蚀地貌中又以南湾沿岸为典型。南湾原是一南边破口的火山凹地,被海水淹没形成海湾,其周围是火山沉积岩。在海浪和潮汐的交相侵蚀下,潮间带附近的岩石首先遭到破坏,便形成了呈层分布的海蚀洞穴,而洞穴上部的岩石失去支持后沿垂直节理断裂或崩溃下来,于是又形成陡峭的海蚀崖。东、西拱手间近5公里长的海湾上布满这种海蚀崖,它们高度在30~50米之间,坡度大于75°。
海蚀平台是海蚀崖不断后退而在崖脚下被保存下来的天然平台。南湾东侧猪仔岭脚下的海蚀台不但平坦,而且在其台面上经常可以发现很多火山弹及共形成的冲击坑。每当台面上的火山弹被冲走后,海浪还会挟带岩屑继续磨蚀那些坑坑窝窝,使之形成大大小小的圆桶状瓯穴。海蚀产台上有时会残留下一些坚硬的岩石柱体,这就是海蚀柱。猪仔岭就是一个巨大的海蚀柱,高35米、宽不足30米,长却有100米左右。
涠洲岛的海滩以宽阔平坦的沙质海滩为主,一般宽150~300米,沙砾层厚4~8米,平铺于玄武岩之上层部岸断间或有玄武岩出露。潮间带一般比较宽阔,最宽者可达150米。潮下带宽约60米,有珊瑚分布。珊瑚的下面就是礁坪。被波浪打碎的珊瑚残体很容易与壳沙砾等堆积胶结成海滩岩。涠洲岛北港一带的海滩岩从古泻湖一直延伸到潮下带上部,覆盖于玄武岩之上。
原来的火山口已变成了南湾的深水良港,火山形态十分明显,火山口为高达50~80余米的弧形陡壁。涠洲岛北部潮上带有新老两道沙堤,南部海蚀崖上有三层海蚀洞,崖脚有两极海蚀台,反映了第四纪以来涠洲岛一直在间歇地抬升,其幅度可超过20多米。
截至2012年,涠洲岛鸟类自然保护区共有鸟类186种,隶属16目52科,占广西鸟类种数543种的34.125%。这些鸟类中共有13种被IUCNX列为受胁物种,其中濒危(EN)物种有3种,易危(VU)物种有6种,近危(NT)物种有4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9种,包括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27种。候鸟(包括冬候鸟、夏候鸟和旅鸟)占有很大的比重,在186种鸟类中,候鸟有172种。留鸟仅有14种。在候鸟中,旅鸟最多,有117种,冬候鸟48种,夏候鸟7种。
涠洲岛的树种主要为苦楝、桑、黄葛树、樟树等。新引进树种主要是木麻黄、台湾相思、银合欢和桉类等,主要为木麻黄和台湾相思构成的防护林。
涠洲岛汉时属合浦郡,唐初属雷州椹川巡检司,宋、元两代因沿未变,元朝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建涠洲巡检司,在遂溪县“第八都博里村海岛中”,即涠洲岛。
明初仍属协州府,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巡司迁往雷州遂溪的蚕村,司海防和监守珠池之责。
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从雷州移民于岛上垦耕。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游击署移驻廉州合浦县永安所。此后,涠洲处于雷、廉两府的军事行政双重管辖之下。
清康熙元年至嘉庆十一年(公元1692--1806年),涠洲居民三度被迫内迁,驻岛行政机构裁撤,但仍有少数“寮民”居留,军事管制由雷州徐闻县的海安营游击和廉州合浦县的龙门协分管,每年分上下二班轮流巡防。
咸丰末年(公元1860年),有内地人400名因避战乱,不顾艰险和官府之禁,来岛定居。
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官府鉴于岛上民居已成事实,便重开岛禁,移雷廉二州船户客民于岛上。至此,荒置百数十年的海岛,田庐重兴。是时法国天主教势力乘机染指该岛设教堂于盛塘村,后又在城仔及斜阳岛各建一座,广纳教徒,是为钦谦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基地。
光绪二十余年,涠洲由雷州正式划归合浦县管辖,置涠洲巡检司,军事建制隶属于龙门协的永安营。
宣统初,归属合浦县的靖海团,设“公局”民政机构于岛上。
民国初至1931年,先后属合浦靖海团和合浦第二自治区辖镇。
1936年至1949年,先后属合浦县第二行政区、第五行政区和第三行政区辖镇。
1938年9月13日起,涠洲岛沦于日寇野蛮统治七年之久。在这期间,本岛成为日寇威胁侵扰我华南大后方的海空军基地。
1945年6月18日,涠洲岛人民奋起歼灭残寇,涠洲光复,归县领的乡建制。
1950年3月6日,人民解放军渡海解放涠洲,初设乡人民政府,直隶于合浦县。同年8月起,归北海镇人民政府管辖。
1953年改设第三区,分设涠东、涠西、涠北、南湾四个乡。
1959年改为涠洲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