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柏据专家考证,已有大约五千年的树龄,据传说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亲手所种。这株“轩辕柏”高二十多米,树围周长约八米,当地人有“七搂八拃半,疙里疙瘩不上算”的说法。意思是说,轩辕柏的树围七个人搂不过来,还要剩余“八拃半”。成年人“一拃”约二十厘米,八拃半就是一点七米左右。关于轩辕柏“七搂八拃半”的说法,反应了民间惊叹于轩辕柏粗壮已久,早已有很多人忍不住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用胳膊去“丈量”。丈量结果是“英雄所见略同”——七搂八拃半。
据说陕西黄陵的轩辕柏是世界上树龄最久的柏树,曾有英国友人称之为“世界柏树之父”。但是,众所周知,轩辕柏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树龄之久,更多的是在于轩辕柏所寄托的轩辕文化。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的寝陵就位于陕西延安黄陵县桥山之颠。桥山有中国面积最大、独一无二的古柏群,面积达一千三百余亩,共有古柏八万余株,其中千年以上的古柏就有三万余株。这些古柏中,又以传说是轩辕黄帝亲手种植、位于轩辕庙内的轩辕柏最为著名。1961年,黄帝陵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编号为古墓葬第一号。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所在,轩辕柏作为守护黄帝寝陵的著名古木,作为中国始祖文化的象征,居中国古木之首,乃众望所归,无可替代。
较耐寒,抗风力较差。耐干旱,喜湿润,但不耐水淹。耐贫瘠,可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上生长。生长缓慢,寿命极长。分布在陕西省黄陵轩辕庙。
轩辕柏,柏科,侧柏属常绿乔木。又称柏树、扁柏、香柏。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树高一般可达20米。树皮红褐色,纵裂。小枝扁平。叶鳞片状,小形。雌雄同株,球花单生枝顶。球果近卵形。树冠广卵形,小枝扁平,排列成1个平面。叶小,鳞片状,紧贴小枝上,呈交叉对生排列,叶背中部具腺槽。雌雄同株,花单性。雄球花黄色,由交互对生的小孢子叶组成,每个小孢子叶生有3个花粉囊,其内的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许多不具气囊的花粉粒。雌球花仅由4对交互对生的珠鳞组成,但只有中部的2对珠鳞各生1~2个直立的胚珠。珠鳞和苞鳞完全愈合。球果当年成熟,种鳞木质化,开裂,种子不具翅或有棱脊。
有个英国人研究轩辕柏树龄有3700年,国内有科学家研究说有2000年左右。得《陕西古树名木》一书,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陕西柏树生长速度,推知这棵老柏树的树龄如下。书载,除黄帝陵内柏树(林业分类为侧柏)外,陕西有树木年龄和胸围数据的侧柏一共128棵,树龄数据部分来自于历史记载或访问调查,部分来自于科学测定,出入可能有些,估计不大。128棵树的树龄合计是106754年,胸围合计为376.25米,平均283.73年生长1米。轩辕柏1999年测得胸围7.6米,那么树龄就是2156年,是在公元前157年种下的,那年西汉文帝和景帝交接班。
这个分析有些笼统。陕西南北跨度大,气候不同,尤其秦岭南北,冷热差别大,柏树生长速度肯定不同。书载陕南侧柏42棵,树龄合计20519年,胸围合计112.97米,平均181.63年生长1米,这比平均数快了102年。其余关中(陕北只有个别树)有侧柏86棵,树龄合计86235年,胸围合计263.28米,平均327.54年生长1米,比陕南慢了近146年。按照这个速度,轩辕柏的树龄为2489年,为公元前490年所植,在春秋晚期,比传说晚了一倍多。黄帝陵里另一棵名树汉武帝挂甲柏胸围4.5米,按照这个速度树龄是1474年,是在公元525年所植,那时是北魏孝明帝年间,是武帝时代后面600多年。
关中渭北的侧柏生长速度的确太慢了。327年胸围放大1米,直径增加31.8厘米,那么一年直径增加还不到1毫米。人的性子太急,陪不住,所以历史上所有的人都死了,树还活着。
不要说一棵树活5000年,2000多年也都是奇迹了,人类生生死死,树却活了下来,没有遭遇山火,没有旱死也没有涝死,没有受虫灾,没有被雷劈,也没有被缺柴烧的乡民砍了,没有被贪婪的财主伐去做棺木,只能说这是大自然的特别眷顾,历史的偶然遗存,这一点本已足够让人景仰。
黄帝是以他惩罚邪恶,首次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据说黄帝活了118岁。黄帝死后就安葬在桥山。黄帝陵区约4平方公里,山水环抱,林木葱郁。参观者到达桥山山顶,首先看见路立的一块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马”。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黄帝陵”3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4字。再后面便是黄帝陵。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约4米,周长约50米,陵前40米处有一约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书有“汉武仙台”四字。此台系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巡游朔方归来时,祭奠黄帝,祈仙求神时所筑。黄陵下的轩辕庙里面尚有一些建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跨进庙门,左边有一棵巨大的柏树。相传此柏为黄帝亲手所植,故称“黄帝手植柏”,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
桥山柏和轩辕柏的来历:黄帝在桥国住了很长时间,一天正要启程离去,忽然有个人匆匆奔来拦住他的车乘。黄帝问:“你有什么事?”那人说:“我叫羌尚,一向在海外求仙,曾经得到一个聚宝盆。我日日听到人民颂扬你的功德,决定把此宝献给你,好为天下人造福。当时你在南方跟蚩尤大战,山高路远,千里迢迢,我怕宝物被蚩尤得知夺去,路经这里时,就暗自将宝埋在桥山之上,前不久我听说你在此地教化人民,所以特地赶来献宝。我上山挖宝,准备把它奉献给你,不料登上桥山,只见此地原先荒草遍野,不长树木,如今柏树成林,宝物已经无处可寻。我只好带上一颗柏苗前来领罪,请你降旨派人上山寻宝。”
黄帝问:“你埋宝时,可曾作有记号?”羌尚回答:“有记号,小民怕日后忘记,特地在埋宝处载一柏树,以便日后寻找,不想如今遍山都是柏树,已无法辨识了。”黄帝惊异地问道:“果有此事?”
此时,前来送行的桥国人民纷纷证实说:“这人所说都是实情。桥山原本有草无树,后来遍山突然生满柏树,不可数计,我们过去很是惊异,不知原因,没想到却是埋宝的缘故。”黄帝大喜,对羌尚说:“不用寻找了,你埋的宝物已经显灵了,这满山的柏树,就是你献给我的宝物。”“来”黄帝接过羌尚献上的那颗柏苗说,“让我把它栽下,日后咱们子孙好用它造房盖屋。”黄帝当即在车旁挖坑掩土,栽下柏苗。当他要奖励羌尚献宝之功时,羌尚不受而去。黄帝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决定百年之后葬在这里,于是命两个儿子留守桥国护宝,然后继续北巡而去。
相传桥山上的古柏,就是当时羌尚埋宝后生长的。黄陵县轩辕庙里的那棵“轩辕手植柏”,相传就是黄帝那时栽下的。它历经五千年,浓荫遮地,高可凌霄,柏树已有“七搂八柞半,疙里疙瘩还不算”。被称为群柏之冠,“世界柏树之冠”。
黄帝手植柏
在桥山脚下,有轩辕庙一座。轩辕庙院面积约10亩。院内有古柏14棵,右侧有一株古柏特别粗树枝像虬龙在空中盘绕,一部分树根露在地面上,叶子四季不衰,层层密密,像个巨大的绿伞,相传为轩辕氏所手植,距今5000多年。树旁有一碑楼,内嵌石碑一块,上写:“此柏高五十八市尺,下围三十一市尺,中围十九市尺,上围六市尺,为群柏之冠。相传是轩辕黄帝手植,距今约有五千余年。谚云:‘七楼八擤半,圪里圪瘩不上算,’即指此柏。”据说,不久前对此树重测了一次,下围已达到三十市尺,有人说,此柏是全国最大的一株,称为“柏树之王”,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传说黄帝为了教化桥山群民从洞穴中走出,住在陆地上的房子里,便指挥大家大量砍伐树木,以至桥山及周围树木全被砍光。在一次山洪暴发时,居住在半山腰的人和房子全部被冲走冲倒了,悲痛的黄帝看到漫山遍野的沟沟洼洼,立誓今后再不乱砍树木了,并亲手栽下了一棵小柏树,臣民们深受感动,纷纷效仿,不几年,桥山林草茂密,郁郁葱葱,从此,植树造林便成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世世代代一直延续了下来。
桥山古柏面积1335亩,有古柏8.3万余株,其中有千年以上的古柏34600余株,是我国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古柏群。这片护陵柏林也是全国最大的次生古柏群,树种有侧柏、雀柏、亚柏和麻花柏等,其虬枝龙化,形态各异,黛色参天,四季常青,壮观异常。它与黄帝陵庙相互映衬,形成黄帝陵区特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极其珍贵的特殊文物,中华民族的稀世之宝。保护古柏是整修保护黄帝陵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桥山进行大规模人工植柏最迟始于汉代。经过魏晋与隋代,到了唐代,桥山古柏已经满山遍野,郁郁葱葱,苍劲挺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保护桥山古柏的优良传统更加发扬光大。黄陵人民把保护古柏、养山护林作为保护陵庙及其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很大成绩。可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破坏和盗伐的柏树就有200余棵,加上此前几次维修黄帝庙正殿门楼时采伐的几十棵古柏,累计砍伐古柏269棵。1975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田醒农来黄陵检查工作时,明确指出:“今后山陵上的古柏和倒伏的树木应由文化部门负责处理,任何个人或其他组织无权自作主张;处理所得财产,由黄陵县文管所保管,统一支付,走以山养山、增添新绿的路子。”桥山古柏与黄帝陵庙自“文化大革命”以来较长时期管理混乱、疏于保护的状况逐渐得以遏制。
1984年10月,陕西省人民政府拨款70万元,修缮黄帝陵过程中,给黄帝手植柏、汉武帝挂甲柏以及树龄在2000年以上的13棵古柏,做了铁围栏和砖砌围栏。
从1985年冬季至1986年春季,黄陵县文管所抽调多名专职人员进行护林防火工作。县财政局拨专款1万元,专用于护林防火。县上还成立了护林防火领导小组,加强对桥山古柏防火的领导与指挥。领导小组按照黄陵县委、县政府的指示精神,制定了确保森林全年无火灾的目标。领导小组成员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除此而外,还在陵区周围的村庄与居委会,指定了17名义务护林员,参与保护陵区古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