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该片中,分别由六位演员扮演鲍勃·迪伦,演绎鲍勃在不同时代的生活故事和音乐经历。该片讲述了鲍勃·迪伦早期作为民谣歌手艰苦奋斗的生活,和1960年代初成形的美国民歌界的英雄和知识分子,具有争议的摇滚转型、摩托车意外事故还有后来从公众视线里销声匿迹的隐退,近年来工作重心不放在录制唱片而是举行巡回演唱会上,如名为永不停止的巡演等等。
角色介绍
杰克·罗林斯Jack / Pastor John
演员 克里斯蒂安·贝尔
克里斯蒂安·贝尔在电影中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饰演迪伦——迪伦主张音乐时期,以及歌手皈依宗教阶段探索福音音乐,塑造了一位重新找到自己、传递福音的民谣偶像的形象。
裘德·奎恩Jude
演员 凯特·布兰切特
裘德·奎恩改变美国民谣,民谣转型到电子摇滚,在1965年民谣音乐节上演奏摇滚风格的乐曲,遭到民谣乐迷的强烈反对,塑造了一位摇滚巨星。
Robbie Clark
演员 希斯·莱杰
罗比·克拉克是一位演员,在参演某影片时,他邂逅了法国女画家,两人一见钟情,并喜结连理。但婚后的生活无法锁住他自由的心。此后,他频繁出入名流聚会,特立独行与媒体对抗。
Arthur
演员 本·威士肖
阿尔蒂尔·兰波是十九世纪的法国现代诗人,迪伦十分痴迷他,并在其作品中体现。该角色塑造了痴迷于19世纪法国诗人兰波的一个风流倜傥的创作歌手迪伦。
Billy the Kid
演员 理查·基尔
比利·基尔是美国历史上的传奇罪犯之一,他有一种“西方嬉皮士”的味道,象征了迪伦从公众眼中消失的那段时期。
伍迪(Woody Guthrie)
演员 马库斯·卡尔·弗兰克林
十一岁的鲍勃·迪伦,因为失去父母而整日酗酒,醒来时发现陷入了赌局,成为中国老板手下的歌手,后四处流浪。
幕后花絮
在影片最后播放的结束曲是音速青年乐队翻唱的迪伦经典老歌“我不在那儿”I’m Not There,出自鲍勃·迪伦地下唱片系列之一。
《我不在那儿》还未正式上映之前,就有一小段电影胶片在网络上泄漏出去,正是凯特·布兰切特饰演鲍勃·迪伦在路上遇见诗人爱伦·金斯堡的几分钟画面。
该影片原来的片名是“我不在那儿,一部关于迪伦诸多猜想的电影”。
《我不在那儿》的电影原声请来了超过30位歌手和音乐人来制作鲍勃·迪伦新版本的音乐。电影原声唱片预计在2008年11月21日发行,并不是所有的原声最终都能用在影片当中,正因为如此制片方希望还能从中再增加两张原声带的唱片。
获奖记录
奖项 届次 类型 获奖方 备注
奥斯卡金像奖 第28届(2008年) 最佳女配角 凯特·布兰切特 提名
威尼斯电影节 第64届(2007年) 评审团特别奖 托德·海因斯 获奖
沃尔皮杯-最佳女演员 凯特·布兰切特 获奖
电影未来奖-最佳电影 托德·海因斯 获奖
金狮奖 托德·海因斯 提名
美国金球奖 第65届(2008年) 最佳女配角 凯特·布兰切特 获奖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第61届(2008年) 最佳女配角 凯特·布兰切特 提名
获奖记录参考资料来源
幕后制作
制作背景
电影的名称来源于鲍勃·迪伦的一首并不算出名的情歌,出自《地下室磁带》,这是一张极具试验性的私自出版专辑,发行于1960年代末期。大意是他打算离开他爱的姑娘独自上路。根据托德·海因斯的介绍,这首歌曲也出现在电影中,由音速青年乐团演唱。海因斯在评价迪伦的原专辑时表示,他有一张不太完美的唱片,感觉非常原始自然,但它依旧又是华美的。这是一首伤感、像谜一样神秘的歌曲,在他演唱的时候完全沉浸在歌词的氛围之中。甚至在他的有些歌词中是不太连贯的,这更增加了整件作品悲剧性的神秘色彩。
影片评价
该片不仅仅是一部细节严谨的传记片,还是一曲民歌构成的宏大歌剧,一篇优美的散文诗篇,更是一个梦想,充满着对青春、对才华的礼赞。(《娱乐周刊》评论)
《我不在那里》整部影片用迪伦的名曲串起,打乱了时空,摒弃了传统的叙事方式,没有脉络清晰的故事情节。片中更涉及了大量迪伦本人的生平事实,隐喻无数,观众必须对迪伦的生平有所了解才能完全理解此片暗藏的每个玄机。然而海因斯却认为观众没有必要过分追究每个细节的象征意义,他表示可以把它当作一场梦,当是完成了一次心灵之旅。(时光网评论)
《我不在那儿》非常炫技,一些招数让人眼花缭乱,且有大量的鲍勃·迪伦的原声、改编歌曲,比较过瘾。但一路下来,总有些因太文艺造成的无趣。(腾讯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