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沈韶华出生在一个封建买办家庭,年幼丧母。在学生时代时爱上了家境贫寒的小健,但是韶华的父亲不允许两人交往,且把韶华锁在家中,韶华自杀未果。父亲死后,沈家家道中落,韶华搬离出去以写作为生。
韶华收到了自己的书迷日伪部长章能才寄来的信,后两人见面,互吐衷肠。韶华后来在出版社的负责人谷音那里知道能才是汉奸但此时两人已经相爱。约会时两人互表心迹,但能才知道自己的身份会害了韶华而深感痛苦。
韶华的好朋友月凤回来了,知道了两人的事。后两人在烫头发的时候碰到了发国难财的余老板,余老板对韶华一见倾心。
韶华,能才,月凤三人约会时碰到了国民党引爆能才的办公打大楼。
抗日战争胜利后,能才独自出逃,韶华被追查能才的共产党殴打。韶华追到了能才躲避在乡下寡妇荣生嫂嫂家打。韶华见能才和荣生嫂嫂关系亲密,负气出走,能才去追未果。
韶华回到上海和月凤以及月凤的男友小勇住在一起,生活窘迫。能才回到韶华以前的房子发现韶华已经不住在那里。月凤和小勇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军警枪杀,韶华得知消息后心灰意冷。
韶华和余老板约会的时候碰到了能才,韶华追去,两人冰释前嫌,决定离开。与此同时,余老板给了韶华一张船票想和她一起离开。上船时韶华和能才在一起,并将票给他,自己跳下船。余老板见韶华下船,遂下船。
四十年后,能才回国找韶华,才得知她早已在“文革"中丧生,仅留下一本以自己为原型的小说《白玉兰》。
作者简介
三毛,原名陈懋平(mào)(后改名为陈平),英文名Echo,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其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图书目录
时代背景
人物介绍
楼高日尽
望断天涯路
来时陌上初熏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推枕惘然不见
分携如昨 到处萍漂泊
浩然相对 今夕何年
谁道人生无再少
依旧梦魂中
但有旧欢新怨
人生底事 往来如梭
醉笑陪君三万场 不诉离伤
禅心已失人间爱
又何曾梦觉
这些个 千生万生只在
踏尽红尘 何处是吾乡
前言
我之选择了以另一种文字形式来创作,主要动力仍出自对电影一生一世的挚爱。
一部精彩的电影所带给我的震撼,来自每一个部分所赋予的一连串冲击,而不止是故事本身。组合这多般元素的唯一人物,是导演。
这部剧本的进行过程,也缺不了导演逐句逐场的参与和过滤。
在剧中人——能才、韶华、月凤、谷音、容生嫂嫂以及余老板的性格中,我惊见自己的影子。
诚如一般而言:人的第一部作品,往往不经意地流露出自身灵魂的告白。
这是我的第一个中文剧本。
既然这份功课的完成,是为了成就另一层次的立体表现,那么电影艺术的基本探索:素材、方法设计、功用、形式外观以及价值,仍将在已经完成的电影中求取答案。
主要人物介绍
沈韶华
出场时约二十二三岁,出生于上海的女子。所受思想与教育,来自母亲甚大,韶华丧母后并没有得到父亲特别的关爱。对金钱并不关心,将生命的注意力放在情感与自我上,一生只追求两件事:一、情感的归依,二、自我生命的展现。将爱情与生活混为一体,是"燃烧灵魂"的代表。
章能才
出场时约三十九岁至四十二岁,身份为国民党上海维持会(汪精卫伪政府)文化方面的官员。在能才的性格中,交杂着自信心和无力感,对于本身的行为,坦坦荡荡,替日本人做事在他的心里境界上,“不是一桩罪恶的事''。
月凤
出场时二十二岁至二十三岁,未婚,无父母,跟韶华是同学。性格独立,因为太聪明,没有任何“实质工作"上的执着,凡事不肯用心,是一种大大方方混日子的人,和韶华本质上是相同的。月凤对于生命的执着只有两件:一、活下去,好活,歹活,都是活,鲜明的活下去。二、请求来上那么一个人,好使她那颗心,摆下去。她自称为''爱情动物”。
作品赏析
作品中的韶华,是内向的我、内在灵魂的我。里面的月凤,是外向的我,我把自己分成两个女人,借编剧,在两个女人的个性里面,偷渡我自己的灵魂。
-——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