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荒凉山庄(上下)》内容简介:小说的一条线索围绕大法官法庭审理“加迪斯控告加迪斯”这一神秘财产诉讼案展开。加迪斯家的一个先人发了一笔横财,去世前留下了遗嘱,但遗嘱稀奇古怪,没人可以读懂。后代们为了争夺遗产,消耗了青春,献出了满腔热情,但最终只能心灰意冷,甚至郁郁而终。大法官法庭对这个案件的审理一拖再拖,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诉讼费用耗完了所有财产,整个案件也就不了了之。很多人成了僵化死板的法律条文和墨守成规的国家机器的牺牲品。作品充分暴露了英国司法制度的腐朽和无能、律师们的贪心本性和龌龊行径。小说的另一条线索围绕伊斯特·萨摩森小姐及其生母德罗克夫人的秘密展开。伊斯特是德罗克夫人在婚前与霍顿船长偷情所生的私生女。德罗克夫人以为情夫和孩子早已不在人世,自己的秘密永远不会被揭穿。但狡猾邪恶的家庭律师图经霍恩偶然发现了这个秘密,对德罗克夫人步步紧逼,后者选择了离家出走,最后死在了昔日情夫的墓前。而夫人的私生女在监护人约翰·加迪斯的庇护和帮助下,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目录
第一章 大法官法庭
第二章 上流社会
第三章 人生之旅
第四章 望远镜慈善
第五章 清晨的奇遇
第六章 家一样的温暖
第七章 幽灵路
第八章 掩盖罪状
第九章 种种迹象
第十章 法律文书抄写员
第十一章 我们亲爱的兄弟
第十二章 在戒备中
第十三章 伊斯特的自述
第十四章 风度
第十五章 钟楼大院
第十六章 汤姆独院
······
人物介绍
艾瑟·萨默森(Esther Summerson) — 小说的主人公。她原是一名孤儿,后来受约翰·詹狄士先生监护。她的身世之谜是小说中的主要线索之一。
理查·康斯坦(Richard Carstone) — 詹狄士告詹狄士(Jarndyce v Jarndyce)诉讼案法庭的受监护人。个性天真,受到詹狄士案的蛊惑,一心想赢得官司。小说最后案件耗尽了所有的资产还是毫无结果,理查心力交瘁而亡。
艾达·克莱尔(Ada Clare) — 詹狄士告詹狄士(Jarndyce v Jarndyce)诉讼案法庭的另一名受监护人。爱上表兄康斯坦(Richard Carstone)的好女孩,他们最后秘密结婚。
约翰·詹狄士(John Jarndyce) — 詹狄士案的当事人之一,荒凉山庄的男主人,艾瑟、理查、艾达三人的监护人。是一个好人,后来爱上了艾瑟并向她求婚,艾瑟出于感恩接受了。最后因为爱着爱瑟而成全了她和医生。
Harold Skimpole — 常来荒凉山庄的访客。厚颜的利用詹狄士的善心。
莱斯特·戴德洛爵士(Sir Leicester Dedlock) — 一位顽固守旧的爵士,Chesney Wold的主人。
戴德洛夫人(Honoria, Lady Dedlock) — 比丈夫年轻很多的贵族夫人。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她的神秘过去才渐渐浮现。
Tulkinghorn先生 — 戴德洛家族的律师,精明狡诈。获知戴德洛夫人的过去后试图勒索她。后来被人谋杀。
尼莫(Nemo) — 法律抄写员。小说早期即死亡的神秘人物。他的真正身份是一名退伍军官,也是埃斯特的生父。
Flite小姐 — 古怪的老处女。詹狄士案的当事人之一。
Guppy先生 — 律师行的职员,他迷恋上艾瑟,曾两次向她求婚被拒。
Bucket先生 — 侦探。负责调查Tulkinghorn谋杀案。
George先生 — 退伍老兵。教授剑术和射击为生。因涉嫌谋杀Tulkinghorn被捕。
Caddy Jellyby — 艾瑟的一个朋友。
Krook — 一个落魄商人。后因人体自燃而死。
Jo — 一个街头流浪儿。后来病死了,艾瑟因为照顾他也受传染,几乎病死。
Allan Woodcourt — 医生。与艾瑟相爱。
史默维特爷爷(Grandfather Smallweed) — 恶毒的高利贷者。
点评鉴赏
《荒凉山庄》,在有些提到此书的评论文章里,也被人译为《萧斋》。它卷帙极大,乃是狄更斯最长的作品之一。就整体而言,它是个把惊悚的传奇包裹在道德和人性关怀密网里的故事,让人们看到邪恶的操控支配,报复心态等力量与向上升华的纯真,善良相互争战,最后是善良获胜。而从细部来说,这部小说则有更多意旨了:它谈论爱情,压迫,不切实际的幻想,一个时代的结构与价值改变,体制的不公不义。它是一部万花筒式的众生相。它有关废墟的叙述,替艾略特的《荒原》做了最好的准备。它对法庭和律师这种行业的揭发,不但启示了《城堡》与《审判》,也让「体制之恶」的问题浮上水面。甚至于它那种抽丝剥茧,让真相显露的笔法,也影响后来通俗侦探惊悚小说至巨。当然,这部小说也是狄更斯「城市三部曲」里的最重要作品。
《荒凉山庄》最核心的部分,说的是英国古老的「大法官庭」(Chancery),它是司法体制颟顸、邪恶、无能的象征。狄更斯早年曾在律师事务所当过见习生,对法律体系的虚假不义,律师假借公义之名而行讹诈、欺瞒之事早有了亲身的体验,并在他以前的作品里陆续提及,但在这部作品里则做了全面的揭露。因此,我们也可以说,《荒凉山庄》乃是第一本「法律小说」。
小说一开始,狄更斯就细细描述伦敦的雾,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披天盖地的氛围,而雾即是司法的象征。
在小说里,英国的「大法官庭」受理了一桩遗产诉讼官司,法官和律师们围绕着这个案子,像兀鹰般的用诡辩、拖延等各式各样的方式,分享着这个案子的利益,最后纠缠数十年,期待从这个案子得到遗产利益的,死的死,疯的疯,案子在耗尽了遗产后,才自动「永远结束」。
而除了这起遗产官司外,它还骈生出了另一条轴线,那就是一个戴洛克男爵(Leicester Dedlock)的妻子,早年曾经失足,与一个上尉军人生下私生女艾瑟‧萨莫森(Esther Summerson)。艾瑟纯真善良,后来和一对表兄妹被与该遗产案有关的「荒凉山庄」主人约翰‧詹狄士(John Jarndyce)收为「被监护人」。在一个偶然机会里,男爵夫人的私生子丑闻被那一群律师兀鹰得知,於是刨根究柢的扒粪遂告开始。他们并不只是为了邪恶的好奇,而是要藉此来对男爵夫妇威胁图利。在整个过程里,他们无所不为,包括整死了无辜的流浪少年,藉着挑拨分化而剥夺着许多人际关系,最后是其中的一名律师被他所利用的人杀害,男爵夫人离家出走,死於风雪中,而那起遗产官司也因诉讼标的被完全耗光而自动结案。
《荒凉山庄》里有关司法和律师为恶的这个部份,狄更斯其实已展现出无比的透视力。在这里他看到了司法权力在自我不断生产后,已自动的成了一匹邪恶的怪兽。它肆无忌惮的吞噬着一切与它有关的人与事。那是一种体制化之后的暴力与邪恶之源。它已非关个人的是否善良,而成了一个自动化的机制。狄更斯对恶律师的那些精准描述,以及由此而延伸出来的「体制性邪恶」,单单这个部份,就足以让这部作品不容或忘。
而做为人道写实主义高峰的狄更斯,当然不会只停留在这种消极的层次上。在这部小说里,像「荒凉山庄」男主人约翰‧詹狄士,私生女艾瑟,以及另一美丽善良的被监护人艾达‧克莱尔(Ada Clare)都是纯真,无机心的正面人物,他(她)们不把人际关系视为一种可以剥削利用的资产,因而心存善念。这是人性的光明之源,穿透了那茫茫黑雾,成了救赎人性的起点。而这种在黑暗里仍能看到光的呈现方式,也正是狄更斯作品的特性。
因此,《荒凉山庄》乃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真正经典之作。
在小说叙事上,它开创出了一种「双重叙述」的表现手法。小说在主乾部份是第三人称的全知叙述,而另一部分则由主角之一的私生女艾瑟以自叙方式来表现,它衔接完整,相互呼应,从早期理论家切斯特顿(G.K. Chesterton)到晚近的哈洛‧卜伦(Harold Bloom)都推崇这是一种高难度、高表现的突破。
而在故事细节上,英国现代警察侦探制度始於一八四二年,比这本小说早了十年,因而对世事知之甚深的狄更斯,遂将现代侦探推理的逻辑用来做为呈现真相的过程,这使得作品的悬疑性大增,只有读到终卷,才有恍然之感。这种把世界视为一个神秘文本而加以细读的推理方式,也使得阅读本身增加了许多悲喜交集的气氛。这也是近代文本理论喜欢把这部小说当做一个范例的原因。
至于最重要的,当然仍在於这部作品在宏观角度上对价值与社会变迁上所做的细部观察和愿景呈现了。它除了指出司法的体制性邪恶和所造成的体制性压迫外;对维多利亚时代那些颓废没落的贵族阶级,以及仰赖贵族的寄食阶级,都做出了罕有其匹的细腻描写,狄更斯文笔之美之准,纵使优秀诗人亦不一定可望其项背。而更独特的,乃是小说里对伦敦贫民窟的「废墟书写」,乃是一种首创,道德与人际关系的败坏,社会的压迫,使得它成了黑雾中的黑暗中心,予人无比的惊惧之感。但也就在看到贵族没落,城市败坏的同时,狄更斯也看到了资本工业文明的新合理性,这种新的合理性,加上书中念兹在兹的善良纯真,遂成了拯救沉沦的起点。当然更别说小说里有关纯真之爱,舍己为人之爱等有关高尚价值的呈现了。
《荒凉山庄》精采好看,它拥有小说一切最好的元素,无论价值视野,小说情节,以及细部的文采,都让人虽然捧着这部超过六十万字的巨着,但却毫无沉重之感。也正因此,当我们读与谈狄更斯的时候,不要避重就轻的疏忽掉《荒凉山庄》了!
成就与影响
数评论家如萧伯纳、却斯特顿、康拉德、崔尔琳、吉辛(George Gissing) 等人皆认为这部小说是“创下小说写作高峰”,也是第一本“法律小说”。却斯特顿认为本书是狄更斯最好的小说(Bleak House' is not certainly Dickens's best book; but perhaps it is his best novel.)
很多评论家都注意到这本小说独树一帜的叙事结构:故事由全知的第三人称叙事人和第一人称的艾瑟交替讲述,前者用进行时态、迅速切换场景,后者用过去时态、讲述艾瑟本人的视角。两条线索交错进行。
艾瑟的部分对于研究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理想形象颇有借鉴意义。故事完全是围绕艾瑟进行的。她在导语中言语谦逊,而后来的叙事中显得冷静犀利、甚至偶尔语带讥刺。
关于小说中涉及的人体自燃,在当时即引起George Henry Lewes的批评,认为庸俗而迷信。而狄更斯本人对人体自燃深信不疑,他在荒凉山庄的前言中写道:“除非人体自燃的证据都自燃掉了,否则我不会放弃这个观点。”(I shall not abandon the facts until there shall have been a considerabl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the testimony on which human occurrences are usually received.)
卡夫卡的《城堡》受到这本小说极大的影响,而从小说史的角度来看,许多后来的类型与写作方式,也都从这里发生。
作者简介
狄更斯(1812—1870),继莎士比亚之后对于世界文学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高超的、富有节奏感的叙事方式,生动记录社会现实(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能力以及作品中积极倡导的人道主义精神,都是狄更斯的标志性特色。代表作包括《匹克威克外传》(1837)、《雾都孤儿》(又名《奥列弗·特维斯特》1838)、《老古玩店》(1841)、《马丁·瞿述伟》(1844)、《大卫·科波菲尔》(1850)、《艰难时世》(1854)、《双城记》(1859)、《远大前程》(186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