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古雷池水利风景区概况
望江古雷池水利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主要以古雷池为依托而建,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雷池主体位于望江县雷池乡,在望江县城东南10公里处,紧靠长江北岸,因“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成语而闻名。沧海桑田,古雷池逐渐消失,退化成肥沃的良田。
主体位于望江县 雷池乡,在望江县城东南10公里处,紧靠长江北岸,因“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成语而闻名。沧海桑田,古雷池逐渐消失,退化成肥沃的良田。
雷池
雷池古雷水一说源自湖北黄梅县界东流;另一说源自宿松隘口以下之水均为雷水。雷水东流至此,积而成池,故名雷池,亦名大雷池。东晋时置大雷戍,为江防要地。1974年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在晋以后的各朝代地图上,明确标明雷池即今日黄梅和宿松境内的龙湖、感湖等大部分水域。
近年经安徽省宿松县地方志办公室廖理南先生和在湖区工作几十年的九姑乡何景华先生考证,古雷池是长江北岸安徽省望江县、宿松县,湖北省黄梅县连在一起和不连在一起的水域,现存遗址主体水域在宿松。廖理南先生就雷池为此曾与上海辞书出版社有过多次《关于"雷池"释义问题与上海辞书出版社的通讯》。
历史典故
咸和二年(327年)历阳(今和县)镇将苏峻联合寿春(今寿县)镇将祖约叛乱,向京都建康(含南京)进攻,忠于朝廷的江州刺史温峤欲火速统兵去保卫建康。在建康掌管中央政权的庚亮得知后,担心当时手握重兵的荆州刺史陶侃乘虚而入,因此在《报温峤书》中说:"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意思叫温坐镇原防,不要越雷池而东。后来用以表示不可逾越的一定范围。"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成语,即源于此。明天启间(1621-1627年)雷池口为大量流沙所塞,雷水改道从望江县华阳镇流入长江。
安庆雷池一景
安庆雷池一景《太平御览(六十五卷)》引《孝子传》:"孟宗为雷池监,作鱼乍一器以遗母,母不纳。"孟宗,又名孟仁,三国时的江夏(今湖北黄冈西北)人,曾在望江雷池地域任监鱼官《三国志·吴志》中亦有此记载。
安庆雷池
安庆雷池这就是说,最晚是在三国时期,就有雷池,并且设立了行政官员。这也就是说,在江淮这片土地上,早在1700多年前便已经有古雷池的存在。
古雷池的复原可以依照下述的办法就可以一目了然。如果可能的话,弄一张1954年洪水时的受灾区域水文图,参考一下便不难想见雷池当日的气势。这实际就是当长江水位上涨到19。5米时,抽掉同马大堤可以看到的一切。那时整个望江被洪水覆盖的地方都是古雷池之领域。
出处
"不越雷池一步"是今天人们常常引用的一句成语,典出东晋丞相廋亮《报温峤书》:晋咸和二年,历阳太守苏峻反,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被围,驻守寻阳的平南将军温峤准备率大军驰援,廋亮回书劝阻道:"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见《晋书 庾亮传》)。
争议
雷池的位置,有两种说法:一说雷池在今安徽望江县,一说雷池即今湖北黄梅县和安徽宿松县共有的龙感湖。前一种说法,源自北宋乐史编纂的《太平寰宇记》:"大雷水至望江积而为池,谓之雷池"。后一种说法,中国地图学社1974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它在晋以后的各朝代地图上,明确标明雷池即今日黄梅和宿松境内的龙湖、感湖等大部分水域。在安徽省望江县、宿松县和湖北黄梅县沿江长江北岸一带连在一起和不连在一起的整个水域,主体在宿松。因古雷水一说源自湖北黄梅县界东流;另一说源自宿松隘口以下之水均为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