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泉水利风景区属生态型水利风景区,2009年7月开门纳客。2011年,竹泉水利风景区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风景区内山泉潺潺,长流不息,茂林修竹,满山遍村;泉依山出,竹因泉生,民绕泉居,竹围民居。自然环境与人居村落协调一致,体现出泉乡个性、竹乡美景、农家风情的新风貌,已成为具有沂蒙特色的原生态综合性乡村旅游度假区。
由于为古村落,加上长期比较封闭,竹泉村部分农耕传统文化仍然保留。不少家庭会竹编、草编、酿酒、手纺、面捏泥人等,手工制品精巧迷人。游人来到这里不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也能体会到浓浓的“乡愁”和“乡情”。特别是青少年可以品尝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韵味。不少青少年观看以后不仅购买手工艺品,还争相与制作的农民合影留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水利风景区开发建设,竹泉村完全成为生态型旅游景区,山上郁郁葱葱,村落掩映丛中,游人走在园中,园在水环绿中,芳草茵茵,鸟语花香,古朴自然。
竹泉水利风景区开张不久,就引爆市场,客流量不断攀升。2016年,游客人数达100万,直接旅游收入近亿元。不仅开发商得到了投资回报,也助力和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
竹泉水利风景区虽然是一个山村型水利风景区,体量不大,但在扶贫攻坚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中却具有启示性意义。
一是表明了建设水利风景区,不仅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提升水景观、弘扬水文化,而且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不仅要有城市生态文明,而且要有农村生态文明。没有农村的生态文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没有美丽乡村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丽中国。如果中国的广大农村大都像竹泉村那样发展,何愁大美中国不早日实现。
二是表明水利风景区不仅助力水生态文明和大生态文明建设,而且具有诸多的辐射带动效应。其体现是,既能推动农村种植结构调整,又能推动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以充分的事实和充足的理由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个历史上长期贫困的山村一下子改变了命运,足见这一理念的战略意义。
三是表明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前景有基础,接地气,潜力大。所谓有基础,主要是水利风景区建设所依托的水利工程和水域、水体等资源比较丰富。凡是有水的地方,只要发展充实其他的元素,如景观和文化元素等,都可以打造水利风景区。不管是流域性河道还是湖泊水库所在,不管是经济开发的重点地区还是生态修复的地区,也不管是依水的城镇还是用水的灌区,都可以从实际出发,打造类型各异的水利风景区。一个有山有水的小小竹泉村都能建成水利风景区,其他的资源禀赋不同地区同样可以打造水利风景区。当然,建设水利风景区需要投入甚至大投入,竹泉村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介入、群众参与、共荣共享”的开发模式,可以借鉴。借鉴好了,不少问题可以迎刃而解。所谓接地气,即群众需要扩大生活空间,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幸福指数。凡是成功的水利风景区都游人如织,歌舞升平,群众十分拥戴。所谓有潜力,即水利风景区既可以融入全域性旅游大平台,又可以逐步过渡融入国家公园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