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介绍
互助油菜籽经过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条件,农业部准予登记,这标志着互助油菜籽有了自己品质和营养的“身份证”。
据了解,互助油菜籽粒呈黑褐色、籽粒大,饱满均匀,无虫蛀,耐贮藏,商品性好;且为双低油菜,含油量高,维生素E及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品质优。互助油菜籽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标志着互助县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取得了重大突破,这对加快互助县油菜产业升级、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油菜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互助县农业资源丰富,优越的自然环境培育了互助油菜籽独特、优质的品质,互助县将以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为契机,将坚持品牌引领战略,以农产品地理标志为抓手,扩规模、提品质树品牌,不断拓展地域农业产业优势,取得更辉煌的成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做好品种保护与开发,按照培育精品名牌的要求,继续加强品牌培育,提升产品质量,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互助油菜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申报成功,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油菜市场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同时对互助县实施精准扶贫、产业脱贫,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2.1、土壤地貌情况:互助县地处黄土高原的最西部,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具有两大高原的自然特点。地势起伏、北高南低,高差悬殊,“三纵三横”的平行岭谷纵横交错,自然倾斜度为2.03°,最高点为巴扎藏族乡的北沟脑岭,海拔4384米,最低点在高寨镇的曹家堡村,海拔2100 米。祁连山支脉达坂山一青石岭横贯县境东北部,山北为互助河谷,山南是温水谷地,形成北西西一南东东走向的山岭与河谷平行相间的地貌特征,构成全县地势地貌的基本格架。县境山川相间,地貌特征比较复杂,地貌可分为北部高山地带、中部脑山滩地地带(俗称脑山地区)、南部浅山丘陵地带(俗称浅山地区)、川水河谷地带(俗称川水地区)四个类型。各地带由北向南呈阶梯状分布,自然景观垂直变化,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亦受其影响而垂直分布。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自然环境,使农业生产呈立体布局,具有工农业生产全面发展的有利条件。 2.2、水文情况:县境内有 湟水河、水磨沟河、沙塘沟河、哈拉直沟河、红崖子沟河、马圈沟河大小天然河流6条,均属黄河流域、湟水水系,全长289.5公里。除流经的湟水与大通河外,其它河流短而小,流量不大,境内全县地表水总径流量2亿立方米(不含湟水和互助河)。境内河川污染较少,水质良好,酸碱度均在7.5~8.6之间。地表水实际变化和季节性变化幅度较大。一般夏秋季为丰水期,降水集中,地下水综合补给量共1.06亿立方米。总储量3.6 亿立方米,可利用量0.77亿立方米。 2.3、气候情况:互助县境内最高海拔4384米,最低海拔2100米,属大陆寒温带气候,冬季受西伯利亚季风和寒流影响,夏季受东南沿海季风影响,具有明显的冬冷夏暖的季风气候特征。年均气温4.9℃,最低-15.7~-29.5℃。年降雨量453~595 mm,年日照时数为2581.7小时,无霜期114天,年降水量477.4毫米,年蒸发量1198.3毫米,年相对湿度63%,年平均风速0.9米/秒,其优点是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光资源丰富,日照时数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夏季降雨集中,雨热同季。具有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优越条件,适合于种植油菜籽。
三.地域范围
互助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北依达坂山与门源回族自治县相接,东北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毗邻,东南与乐都县接壤,南以湟水与平安县为界,西邻大通县,西南与西宁市相连。地理坐标为北纬36°30′~37°9′,东经101°46′~102°45′之间。全县辖属19个乡镇,全县东西长86千米,南北宽64千米 ,县域面积3424平方公里(合513.6万亩),占海东地区总面积的18.85%。耕地面积109.8万亩,草山面积103万亩,互助油菜籽分布在互助县威远镇、丹麻镇、南门峡镇、加定镇、五十镇、五峰镇、塘川镇、红崖子沟乡、哈拉直沟乡、松多藏族乡、东山乡、东和乡、东沟乡、林川乡、台子乡、西山乡、蔡家堡乡、巴扎藏族乡18个乡镇,种植油菜规模达40万亩,覆盖全县范围。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4.1独特的感官特征 互助油菜籽粒呈黑褐色、籽粒大,饱满均匀,无虫蛀,耐贮藏,含油量高,品质优,商品性好。 4.2、独特的内在品质指标 互助油菜粗蛋白g/100g≥18.1,粗脂肪g/100g≥39,钙mg/100g≥400,磷mg/100g≥710。维生素E、微量元素较高,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较高,营养丰富,符合现代消费者对营养健康食品选择需要。
五.特定生产方式
3.3.1合理轮作、精细整地 油菜不宜连作,根据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和生产特点,采用合理的轮作制度,油菜与小麦、青稞、马铃薯等作物轮作,每2~3年轮作一次。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进行晒垡,冬季土壤封冻前打土保墒。春天播种时,用旋耕机对田地进行旋耕,使田地碎土、耙平。 3.3.2种子处理 播种前2-3天,对种子进行药剂拌种,方法是用70%噻虫嗪种衣剂每亩3克 2.5%咯菌腈悬浮剂每亩5毫升拌种,以防治油菜害虫“三甲”和油菜菌核病。 3.3.3适时播种,精量条播 油菜播种期直接影响油菜的生长发育。适宜播种期应掌握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4℃,表土层解冻3~4㎝时立即整地播种,一般川水和浅山地区于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半浅半脑和脑山地区于4月上中旬播种。播量应控制在0.25-0.5公斤为宜,播深3-5厘米,切忌过深过浅。种植密度因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管理水平和品种特性而异。播种时采用机械条播。每亩播量中晚熟品种0.4公斤、早熟品种0.45公斤,播深2~3厘米,并加入尿素和磷酸二铵各2.5公斤与种子混合均匀后一起播种。 3.3.4因地制宜、合理密制 根据合理密植的原则,晚熟品种在肥力较高的地块每亩留苗1.5~1.7万株,旱地肥力中上等地块每亩留苗1.5~2.0万株, 肥力中下等地块每亩留苗2.2万株左右。早熟品种一般亩保苗3.5~4.5万株。 3.3.5科学配方施肥 3.3.5.1施足底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合理配合。 互助县农业区分川水、浅山、半浅半脑和脑山四个生态区,不同生态区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从而施肥量也有所不同,以下施肥数据根据测土配方施肥原理而定。 川水地区油菜施肥方案:我县川水地区土壤养分含量:pH7.9-8.2;有机质18.25-20.94g/kg;速效磷25.02-29.32mg/kg;速效钾187.4-234.9 mg/kg;碱解氮82.3-105.4mg/kg,在此基础上川水地区油菜的施肥量为:亩施纯N7.84kg, P2O56.42 kg,K2O3.54 kg,折合实物量有如下方案: 方案一:亩施尿素17 kg,12%颗粒磷肥53.5 kg;60%氯化钾5.9 kg,有机农家肥2500 kg,目标产量278.34 kg/亩。 方案二:亩施尿素14.49 kg,46%磷酸二胺13.96 kg;60%氯化钾5.9 kg,有机农家肥2500 kg,目标产量278.34 kg/亩。 浅山川水地区油菜施肥方案 我县浅山地区土壤养分含量:pH7.5-8.0;有机质20.65-22.41g/kg;速效磷14.56-27.06mg/kg;速效钾191.9-209.4mg/kg;碱解氮97.25-148.23mg/kg,在此基础上浅山地区油菜的施肥量为:亩施纯N6.28kg,P2O56.5kg,K2O4.9kg,折合实物量有如下方案: 方案一:亩施尿素13.7kg,12%颗粒磷肥54.2kg;60%氯化钾8.2kg,有机农家肥2500 kg,目标产量248.47 kg/亩。 方案二:亩施尿素11.02kg,46%磷酸二胺14.13kg;60%氯化钾8.8kg,有机农家肥2500 kg,目标产量248.47kg/亩。 半浅半脑地区油菜施肥方案:我县半浅半脑地区土壤养分含量:pH7.7-8.04;有机质21.96-23.52g/kg;速效磷25.39-31.27mg/kg;速效钾186.23-197.04mg/kg;碱解氮112.25-122.03mg/kg,在此基础上半浅半脑地区油菜的施肥量为:亩施纯N6.90kg,P2O56.2kg,K2O4.6kg,折合实物量有如下方案: 方案一:亩施尿素15kg,12%颗粒磷肥51.7kg;60%氯化钾7.7kg,有机农家肥2500 kg,目标产量298.49 kg/亩。 方案二:亩施尿素12.57kg,46%磷酸二胺13.48kg;60%氯化钾7.7kg,有机农家肥2500 kg,目标产量298.49kg/亩。 脑山地区油菜施肥方案 我县脑山地区土壤养分含量:pH7.9-8.0;有机质26.82-29.97g/kg;速效磷26.03-30.39mg/kg;速效钾163.08-189.25mg/kg;碱解氮120.37-122.55mg/kg,在此基础上脑山地区油菜的施肥量为:亩施纯N5.2kg,P2O56.42kg,K2O5.54kg,折合实物量有如下方案: 方案一:亩施尿素11.3kg,12%颗粒磷肥53.5kg;60%氯化钾9.3kg,有机农家肥2500 kg,目标产量201.64kg/亩。 方案二:亩施尿素8.75kg,46%磷酸二胺13.95kg;60%氯化钾9.3kg,有机农家肥2500 kg,目标产量201.64kg/亩。 3.3.5.2增施苗肥:当幼苗长到4~5片真叶时,结合降雨或中耕除草在行间亩追施尿素4~5公斤。 3.3.5.3巧施薹花肥:蕾薹期和终花期进行叶面追肥,每亩用磷酸二氢钾一次80克,富万钾一次20毫升,加少量尿素,兑水50公斤,叶面喷施。 3.3.6加强田间管理 3.3.6.1苗期管理: 油菜幼苗出土后易受到黄条跳甲危害。油菜幼苗出土后视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喷施1~2次低度、高效、低残留杀虫剂喷雾防治,控制虫害的发生及蔓延。 油菜幼苗长到3~4片真叶时,结合中耕除草和苗情、虫害发生情况,追施尿素4-5kg/亩,一次性进行间、定苗,拔掉弱苗、稠苗、病苗、异型苗。根据品种特性、气候条件、栽培水平、达到合理密度。并进并进行绿色防控油菜茎象甲危害。 3.3.6.2蕾苔期管理 油菜蕾苔期是油菜生长期的肥水需求临界期,及时肥水供给会直接影响高产的形成,视天气降雨情况要保障尽可能在此阶段水分,同时进行一次根外追肥。 根外追肥:亩用0.15kg磷酸二氢钾+硼肥50g兑水45kg油菜叶面喷施,喷施要均匀不出现重喷漏喷现象。计划统一喷施3次,以促进油菜减少落花落果,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促使油菜丰产。 防虫保蕾:该阶段易发生油菜露尾甲危害,发现虫害要及时施药防虫保蕾,施用农药要达到国际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要求。 3.3.6.3花期管理 油菜是常异花授粉作物,为保障该阶段有充分的蜜蜂帮助授粉,提高油菜结实率,提高种植单产。该阶段视虫害发生情况尽可能减少用药次数。为防止油菜菌核病发生,影响目标产量。油菜初花期、盛花期各喷施一次低度、高效、低残留杀虫剂防治,控制虫害的发生及蔓延。 3.3.6.4角果期管理 油菜角果期正是当地的气温最高月份,随着油菜常年种植,油菜田间蚜虫、油菜角野瞑危害加重。且该阶段是危害的高峰期,要坚持多到田间检查,发现虫害危害及时防控。 加强油菜蕾期的露尾甲,花期的菌核病,角果期的角夜螟、蚜虫的观察,进行统一防治,做到早发现、早防治,确保油菜各生育期的正常生长。 3.3.7适时收获 油菜全田80%角果呈黄色时及时收割,收获后的油菜在田间堆垛摆放,以利后熟。10~15天后,经全株干燥,及时打碾,以减少损失。或用油菜收割机进行收获。
六.包装标识相关规定
在互助油菜籽地域范围内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互助油菜籽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互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明确表述地域范围内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5.1 标志使用:在包装上农产品地理标志明显,标清产品、品名、等级、重量(毛重、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