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Cair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非洲最大的电影节之一,由埃及电影作家和评论家协会主办。创建于1976年,每年一届。原为非竞赛电影节,是世界上三大非竞赛电影节之一,从1991年起增加了竞赛单元。它规定参赛片必须不带政治色彩,不得在 其它电影节上放映过.设大奖“娜妃蒂之金像奖”授予最挂故事片、最佳纪录片和最佳短片,“娜妃蒂之银像奖”授予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娜纪蒂之铜像奖”授予有特殊价值的影片。
1991年,开罗电影节成功申请成为有竞赛环节的电影节,并逐年颁奖。1998年,侯赛因·法姆希接替以故的萨德·瓦巴成为电影节主席至今。
奖项宗旨
开罗国际电影节,每年11月7日至18日,由埃及政府、电影家和评论家协会主办,是目前为止非洲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电影节。该电影节每年一届,原为非竞赛电影节,是世界上三大非竞赛电影节之一,从1991年起增加了竞赛单元。
该电影节的宗旨是:发展世界电影事业,促进各国之间的互相了解和经验交流。它规定,凡是不带政治色彩的纯艺术性的故事片、纪录片、短片均可参展、参赛。
电影节设立的奖项以古埃及阿米诺菲斯国王的王后娜妃蒂命名,娜妃蒂以美貌著称,开罗博物馆里至今仍保存着她的塑像。设大奖“娜妃蒂之金像奖”授予最挂故事片、最佳纪录片和最佳短片,“娜妃蒂之银像奖”授予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娜妃蒂之铜像奖”授予有特殊价值的影片。此金奖为大奖,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短片。
后开罗又把大奖改为金字塔金像奖、金字塔银像奖分别授予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等。
对外影响
1976年8月16日至23日 ,埃及电影家与评论家协会在首都开罗举办国际电影节。之后,每年9月至12月之间举行一次,为期七天至十天。电影节规模逐年扩大,每年有三十多个国家参加,放映一百多部影片。成为非洲最大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主办单位宣称:这个综合性国际电影节的宗旨是促进世界电影事业的发展,增强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电影节章程规定;凡是不带政治色彩纯艺术性的故事片、纪录片、短片均可参加。影片拷贝必须打印英文、法文、或阿拉伯文字幕。在其他国际电影节上放映过的影片不得参加比赛,但可会外映出。主要奖项有大奖、二等奖、特别奖。
合作结盟
2001年6月12日下午,上海国际电影节与开罗国际电影节在影城举行了合作签字仪式。世界11个A级国际电影节主办地中,只有中国和埃及是发展中国家。同时,埃及和中国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正是因为这共同的古老文明将两国的电影艺术结合在了一起,自1993年起,上海国际电影节和开罗国际电影节之间的交流就从未间断过。此次“结盟”后,两大电影节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双方将在三个方面进行合作。
首先是经验的交流。开罗电影节和上海电影节,可以说一个是青年,一个是儿童。上海电影节可以及时引进开罗的先进经验。其次是电影的交流。对中国电影人来讲,开罗电影节并不陌生,此前中国有许多影片参加过开罗电影节且得过奖,但埃及影片在中国却很少放映。通过合作,可以挑选更多更好的埃及影片到中国,也可以把更多的优秀作品介绍到埃及去,让两国观众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认识对方国家的文化和艺术。第三是人才交流。埃及与中国都有许多优秀的电影人才,通过合作,可以有更多导演、演员去埃及发展。同样埃及的优秀人才也可以来中国拍摄影片,把埃及的文明历史和文化带到中国。
中国从第二届开始向开罗选送影片,有《南征北战》、《闪闪红星》、 《二泉映月》、 《三个和尚》、 《珍珍的发屋》、 《老井》、 《芙蓉镇》等。在第16届上,上海电影制片厂最年轻的导演胡雪扬执导的《留守女士》获大奖-金字塔金像奖,影片中女主角的扮演者修晶双获金字塔银像奖。
新动态
埃及当地时间2008年11月18号下午,第32届开罗国际电影节在开罗歌剧院拉开序幕。在为期11天的电影节里,共有来自59个国家和地区的将近150部影片上映,其中40多部影片将参加电影节的评选活动。
开罗国际电影节始于1976年。中国曾是第29届开罗国际电影节的主宾国。埃及文化部长胡斯尼和本届电影节主宾国西班牙文化大臣莫利纳共同主持了开幕典礼。 胡斯尼介绍了本届电影节的特点,主办方增添了“非洲之窗”单元,将展映5个非洲国家的6部电影。
同时,为了庆祝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世界人权宣言》60周年,电影节将展映人权题材的电影。
奖项设置
电影节设立的奖项以古埃及阿米诺菲斯国王的王后娜妃蒂命名,娜妃蒂以美貌著称,开罗博物馆里至今仍保存着她的塑像。
设大奖“娜妃蒂之金像奖”授予最挂故事片、最佳纪录片和最佳短片;“娜妃蒂之银像奖”授予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娜妃蒂之铜像奖”授予有特殊价值的影片。此金奖为大奖,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短片。后来开罗又把大奖改为金字塔金像奖、金字塔银像奖分别授予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