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985年,华沙市的电影俱乐部“Hybrydy”创立电影节,起初名称为华沙电影周(Warsaw Film Week)。电影节创办者罗曼·古特克(Roman Gutek)为第一届主席。
1991年,斯塔凡·劳丁(Stafan Laudyn)成为新一任主席,并将电影周改名为“华沙电影节”。
1995年,电影节由华沙电影基金开始承办。
2000年,电影节获得国际制片人协会认证,并更名“华沙国际电影节”。
2005年,国际制片人协会在华沙国际电影节上颁发奖项。
2009年,国际制片人协会奖华沙国际电影节的竞赛资格认证,与柏林、戛纳、威尼斯、洛迦诺、圣塞巴斯蒂安、卡罗维发利、马尔特拉塔、蒙特利尔、莫斯科、东京、上海、开罗一起成为A类竞赛国际电影节。
设置单元
国际竞赛单元——亦是主竞赛单元,全球影片参赛
1-2竞赛单元——处女作或第二部电影竞赛单元
自由竞赛单元
纪录片竞赛单元
短片竞赛单元
大师接触单元
探索单元
周末家庭影院单元
中国入围导演
2007年 贾樟柯
中国入围影片
影片《寻找智美更登》 导演万玛才旦
2008年电影《夜车》导演刁亦男
2011年 竞赛单元 电影《麻局》 导演:李明航
2013年
《爱拼北京》《狗十三》《制服》等8部故事片、动画片和纪录片获选。
相关人物:
波兰华沙国际电影节主席史蒂芬-劳丁谈中国电影
中国的电影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而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有可能在几年之内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北京国际电影季有希望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主要的电影节之一。这一切都使北京国际电影季处于一个非同凡响的起点上。最终他以一首歌的歌词,表达了他对中国对北京电影业的厚望。歌词大意是:“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我相信世界会变得不同”。十年、二十年之后,一些曾经来过北京的人会说,这个城市有着如此大的变化,中国电影和电影界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