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
位置
广西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西部的东经106°15′~106°26′,北纬24°22′~24°32′。地跨田林、凌云两县的利周、浪平、力洪、玉洪四个乡,东西长20.48公里,南北宽19.08公里,总面积18994公顷,距百色市80公里。
地貌
广西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云贵高原和广西盆地接壤的斜坡地带,是中国阶梯地势第二级与第三级的过渡带,地貌属云贵高原外围的桂西山原中山地形。
气候
广西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南亚热带东部山地湿润类型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7℃ ,极端最高温29.7℃,极端最低温-7.5℃。1月平均4.7℃,7月平均20.7℃,≥10℃积温4527.4℃;年均降雨量1657.2mm(比田林县平均降雨量1166.3mm多490.9mm),雨季自2月至11月,降雨量占全年的95.5%,降雨日达140天以上,是广西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霜期自11月份开始至次年3月初止,长达95天,降雪期为30天左右,偶有冰雹,天气变化大,起风即冷,常出现雨雾。气候温凉,降雨量大于蒸发量,湿度大。
土壤
广西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类型有红土、山地红壤、山地黄红壤、山地黄壤、山地矮林草甸土等。
水文
广西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背靠红水河,面向右江,发源于保护区内大小溪流达一百七十多条,分别流经布柳河注入红水河,流经澄碧河、利周河注入右江,年径流量达25亿立方米,是西部开发标志性工程龙滩水电站和百色水利枢纽重要的聚雨区和重要的源头之一。
区域范围
广西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跨柳州、河池两市,总面积25212.8公顷,其中融水县占近50%,罗城县占31%,环江县占19%。
保护对象
广西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及垂直带普的森林生态系统。
植物资源
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桂西最重要的生物资源库。植物共有206科904属2319种,其中裸子植物9科13属16种,蕨类植物31科72属188种,被子植物167科820属2115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7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树木有叉叶苏铁、伯乐树、掌叶木3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福建柏、蒜头果、马尾树、任豆、香果树、红椿等14种;保护区还有“中草药仓库”之美称,药用植物有二十多科一百八十多种,主要品种有:灵芝、三叶青、金银花、首乌、鸡血藤、洙砂莲、七叶一枝花、土毫参、黄精、金不换、野田七、天冬等。
动物资源
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有五十多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4种:黑颈长尾雉、云豹、蟒蛇、林麝;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黑熊、白腹锦鸡、红腹锦鸡等49种。
开发利用
旅游信息
岑王老山位于田林县东部境内与乐业、凌云县相邻,距县城38公里,是广西十大水源林自然保护区之一,总面积为298.4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062.5米,是桂西第一高峰,广西第四高峰,被称为“桂西层脊”。
科学研究
在科学研究方面,保护区成立后为掌握保护区的自然气候状况,保护区和广西林学院建设了森林生态定位站,进行了五年的观测记录,取得气象资料。与广西林科院合作进行杉木人工林高海拔地区种植和品系选育等科研活动,推广了高海拔地区杉木人工林种植技术,为当地林业发展做出了贡献。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宝贵的森林资源加大与各科研机构和大中专院校的联系,邀请英国、美国加法国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广西大学等的专这和学者到保护区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完成了《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广西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广西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广西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等关系到保护区建设和发展的系列研究。
管理机构
2007年11月设立广西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核定事业编制57名,个人工资财政全额拨款,隶属百色市林业局管理,单位级别为副处级。管理局内设办公室、计划财务科、资源保护科、科学研究科、社区事务科、规划发展科、公安派出所和3个管理站。下设三个管理站包括达农坪保护站、浪平保护站、启文保护站。
生态价值
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具有地理位置独特、森林连片面积大、原生性强、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森林植被垂直带谱明显、珍稀濒危物种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为云贵高原周边地区所罕见,属生物地理区的最好代表。它是生物学、生态学、生态地理学不可多得的科研试验基地,科研价值高,对开展科学研究、涵养水源、净化环境、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促进区域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华南、西南地区乃至全国不可多得的生物资源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