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一个按小流域生物圈保护理念规划建设的多功能、综合型自然保护区。1991年7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4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以纳板河流域为主,地跨景洪市嘎洒镇和勐海县勐宋乡、勐往乡,距景洪市公路约25 km。总面积26600公顷,其中核心区3900 公顷、缓冲区5808公顷、实验区16892公顷。保护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然条件复杂,立体气候明显,年降雨量1100——1600毫米,年平均气温18——22℃,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土壤类型主要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区内为中低山与河谷相间的地貌类型,具有西双版纳所分布的8种植被类型,天然林覆盖率为67.74 %。纳板河保护区属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中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保护对象为以热带雨林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野生动植物。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已知维管束植物278科、1053属、2345种(变种、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20种;已知脊椎动物有35目,100科,285属,437种,昆虫32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8种;已知大型真菌38科,90属,156种。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以纳板河流域为主,地跨景洪市嘎洒镇和勐海县勐宋乡、勐往乡,距景洪市公路约25km。据有关资料显示,保护区总面积26600公顷,其中核心区3900公顷、缓冲区5808公顷、实验区16892公顷。保护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然条件复杂,立体气候明显,年降雨量1100毫米至1600毫米,年平均气温18℃至22℃,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土壤类型主要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保护区内为中低山与河谷相间的地貌类型,具有西双版纳所分布的8种植被类型,天然林覆盖率为67.74%。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中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保护对象为以热带雨林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野生动植物。据有关资料显示,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已知维管束植物278科、1053属、2345种(变种、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20种;已知脊椎动物有35目,100科,285属,437种,昆虫32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8种;已知大型真菌38科,90属,156种。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主要保护对象为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动植物资源,优先保护对象有榆绿木、疣粒野稻、林生芒果、云南肉豆蔻、版纳黑檀、山白兰、绒毛蕃龙眼、千果榄仁等8种植物,印度野牛、蜂猴、孔雀雉、水鹿和原鸡等5种动物。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区以来,在云南省环保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保护区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完成了功能区划和界桩(碑)的埋设,加强了宣传教育工作,强化了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展了土地利用规划,加大了案件查处的力度。1996年至2006年,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连续10年无森林火灾,天然森林覆盖率由建区时的45.3%提高到67.74%。保护区认真做好本底资源调查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有1项成果荣获国家环保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有3项成果分别荣获西双版纳州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参与的“中德合作西双版纳热带林保护与恢复”研究,深受中外专家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