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介绍
在五月初五端午节当日,海南人有“洗龙水”、泡药水澡来净身后祭祖的习俗,炎热的海岛夏日,用艾草、薄荷等药草泡个热水澡后祭拜祖先,随后一家人团聚剥粽子、吃团圆饭的场景可谓海南岛的夏日风情,而因“洗龙水”而人头攒动的海滩更是演绎出了内地夏日没有的一道风景线。海南端午节的粽子也与大陆的粽子不太相同,它由柊叶包成方锥形,重约半公斤左右,糯米中有咸蛋黄、叉烧肉、猪肉、猪蹄、咸鱼等等,热粽剥开,先有柊叶和糯米的清香,后有肉、蛋的浓香。海南虽也有碱水粽、白糖豆沙粽等粽子,但海南人最喜欢的、最推崇的,或说,海南人对粽子的印象是还是用海南岛产的海南柊叶(民间一般俗称茄柊叶、冬叶或粽叶)包裹的蛋黄猪肉馅料的咸粽子。对海南人来说,端午节没吃到柊叶包裹的咸蛋黄猪肉馅的粽子就好比北方人春节没吃饺子一样。海南岛各地端午节都会包粽子,而尤其以三大名粽,即定安粽、洛基粽、瑞溪粽最为闻名。
定安粽
定安粽子形成于明代,是海南三大名粽之一,定安粽分为两种,用糯米制作的是糯米粽,用籼米制作的是籼米粽。制作原料是海南柊叶(即茄柊叶,柊叶属竹芋科姜目),将采集的柊叶煮透晾干制作成粽叶,再浸泡精白纯正的糯米至柔软,淘在簸筐里滤干水糯米和猪肉,猪肉一般用七分瘦肉三分肥肉,并用盐,香料等调料调制好稻米。将事先洗干净的柊叶铺好,在铺上一层猪肉,咸鸭蛋,大米,然后仔细包裹好,放在锅中蒸煮十个小时左右方出炉完成,制作的过程十分讲究。定安粽子品种繁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四家老字号:定安东方酒店黑猪肉粽子、新泰来黑猪肉粽、文宗粽、和潮黑猪肉粽,还有新竹四季鹅饭店黑猪肉粽、兴顺黑猪肉粽等。
洛基粽那大粽
【长坡米烂洛基粽,王五狗肉香透胸。马井红鱼香破釜,排浦薯香吃肚膨。】洛基粽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名点,属于海南菜。产自海南儋州洛基镇,后洛基镇与那大镇合并,故“洛基粽”也称“那大粽”,是海南三大名粽之一。基本原料是海南柊叶、糯米、咸蛋黄、猪肉,特色是在粽子内额外添加了咸鱼肉,非常的出名。海南粽中以儋州洛基镇的粽子最为出名,洛基的粽子除以上几种辅料外有的有加入咸鱼肉。剥开热乎乎的洛基粽子,闻到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就让人胃口大开了,后有肉、蛋、鱼更是美味可口,真是大开食者胃口。
瑞溪粽
瑞溪粽是海南省传统的小吃,成名于海南省澄迈县瑞溪镇。属于端午节食品。是以糯米,猪肉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具有口感酥松,味道清香,吃后不腻的特点。
“瑞溪粽”始于清康熙年间,已近360年历史。清初瑞溪建【墟】,时称“崩溪墟”,其名因南渡江冲刷引河岸崩裂,故唤其名崩溪。墟市开张之日,各村各乡百姓,舞狮舞龙,敲锣打鼓,肩挑车推各种农产品、小食、手工艺品来开市,其中就有粽子。府县官员、各地豪绅商贾前来庆贺时,品尝粽子后一致称赞:崩溪粽是天底下最好吃的粽子!“崩溪粽”自此得名,后来琼台书院掌教谢宝来崩溪墟南文村,为一曾姓人家修族谱题写《南文八景》时,非常爱吃“崩溪粽”。过后,村人为感谢他,便挑一担粽子往书院答谢。谢掌教认为“崩”寓意不祥,故改“崩溪”为“瑞溪”。瑞溪粽子也从此开始扬名,与定安粽、儋州粽并列为海南三大名粽。制备瑞溪镇的基本原料是海南柊叶、糯米、咸蛋黄、猪肉。
海南煎粽
海南煎粽是一种不需要粽叶包裹的粽子。将糯米煮熟后拌入莲子、冬菇、虾米、干贝、猪油等配料,捏制成糯米团后沾裹鸭蛋液煎熟即可。
黎族三色粽
海南黎族素有节日食用三色饭的习俗。三色粽即汉、黎食俗结合的产物。
椰叶粽
用椰子树叶将糯米围裹成枕头形状煮熟而成的粽子,流传于海南黎苗族聚居区。
制作方法
定安黑猪肉粽制作方法
“定安粽子”由来已久,有独特的内涵和品质。“定安粽子”是产于定安的糯米、黑猪肉、红泥咸鸭蛋黄、食用熟花生油和食用调料,用柊叶作为包裹物,经包馅、成形、煮制等工艺加工而成在端午节食用为主、具有口感甘、香、糯、韧,以定安地区制作工艺和风味特色为代表的传统节日食品。
海南定安粽子已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对使用“定安粽子”地理标志注明商标的粽子有着严格的要求:一是粽叶必须采自定安县岭口、翰林、龙河、龙门等火山地区生长的草本植物(柊叶)的半老叶子;二是所用的糯米必需采用上述火山地区所产的优质富硒糯米;三是所用粽馅必需采用著名的定安黑猪肉和用红土泥腌制的咸鸭蛋黄,加入精心配料制成,经过长达12小时以上的水煮而形成。
包粽时先将三四片柊叶铺开,薄薄地放米一层,肉馅一层,循环三四次,咸蛋黄放置中间。双手将棕叶一边合拢折叠,封住斗口,多余的棕叶沿粽子轮廓折回剪齐,用细小麻绳拦腰扎紧,呈瓷实的锥体状。扎绳很讲究技巧,用力要均匀,绳子扎得太松米馅容易泄露,扎绳太紧粽子成歪瓜裂枣状,外观煞不好看。 煮粽子十分讲究火候,灶下的柴火烧得正旺,火舌熊熊。水滚的时候,粽叶和糯米香气四溢,蔓延周遭。煮粽时间的长短决定着粽味的浓厚醇香。十几个小时不断地加柴添火,按叶加水,煮出来的粽子才够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