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黑古镇既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驿站,又是滇南地区盐和茶叶的集散地,更是中外闻名的电影《阿诗玛》《五朵金花》的扮演者杨丽坤的家乡,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有“小香港”的美誉,由于街市繁荣,吸引了各界名流和商家前来做生意,一直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近几年来,宁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磨黑的建设和发展,除了继续打造好磨黑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马转角楼(张家住宅)、杨丽坤故居、阿诗玛广场、水晶宫、孔雀屏茶马古道等景点外,还重点打造了曾蒋烈士纪念园。
置身于磨黑大街,映入眼帘的除了传统建筑与居民住宅外,还有那高高耸立的盐矿烟囱,重新修缮的街道也让人耳目一新。把车辆停在老磨思公路边,走下车一看,桥头矗立的牌坊让人思绪万千。磨黑变了,磨黑旧貌换新颜了!这样想着,还没来得及光顾古镇农贸市场,焕然一新的街景道路便已让人心旷神怡。道路比以前宽敞了许多,拐道角的盐业公司像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地矗立着,似乎在欢迎来往的客人,两边的商家敞开着橱窗和大门,吆喝声不时地传到街面上。除了石头路,还可以看到当年茶马古道留下的斑驳痕迹,一直延伸到阿诗玛广场、大落洞、供销社……
磨黑中学
磨黑中学是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这里曾是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活动场所,校内的革命历史陈列馆、革命纪念亭、革命烈士英名录等景点,记述了磨黑中学的光荣历史。
走马转角楼
这是磨黑古镇的传统建筑之一,修缮保存得十分完好。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古镇的淳朴和古老气息。
杨丽坤故居
位于磨黑古镇内,是著名电影演员杨丽坤的故乡。故居为“三房一照壁”风格,一楼还原了杨丽坤家庭的摆设,二楼则陈列了很多珍贵照片和实物,展示了杨丽坤的艺术成就及她美丽而坎坷的一生。
“磨黑”是傣语音译地名,磨为“盐”,黑为“井”,“磨黑”即“盐井”之意,历史上的磨黑,也因盐而得名。
起始时期:磨黑古镇的采盐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早在汉朝时期,磨黑就开采盐矿。
发展时期:元、明、清时期,磨黑古镇设立了盐政,民国时期设盐政公署。清雍正三年(1725年),磨黑古镇的盐产量开始大量增加,成为云南省四大盐矿之一。
繁荣时期:自清朝雍正年间开始,磨黑古镇的盐业生产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滇南的主要盐矿之一。盐的生产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成为了磨黑古镇的一大特色。
磨黑古镇在茶马古道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从内地和藏区进入滇南和东南亚的必经之地,是连接边疆和中原及东南亚经济文化的交通咽喉要地。伴随着普洱茶交易的兴盛,磨黑古镇日趋繁荣,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南来北往的马帮客商进进出出,热闹非凡。他们在这里休整、销售、采购,磨黑古镇因此成为茶马古道上的重镇。2013年1月,经中国茶马古道研究中心研究同意,磨黑古镇被授予“中国茶马古道第一镇”称号。
磨黑古镇还是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曾经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活动基地之一。磨黑中学是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校内设有革命历史陈列馆、革命纪念亭、革命烈士英名录等景点,记述了磨黑中学及磨黑人民的光荣革命历史。
美食与特产
磨黑古镇的美食和特产同样丰富多彩。其中,磨黑槟榔芋是当地的特色美食之一。槟榔芋外皮粗糙呈棕色,芋肉布满紫色的槟榔花纹,入口绵密、软糯清香、黏滑爽口。以槟榔芋为主料的菜肴如槟榔芋扣肉、茴香菜炒槟榔芋等,都是当地的美味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