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帕麻和遮咪麻,云南省梁河县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遮帕麻和遮咪麻讲述了阿昌族始祖遮帕麻和遮咪麻造天织地、创造人类,补天治水、智斗邪魔腊訇和重整天地的故事。史诗情节生动感人,性格鲜明,语言朴素清新。《遮帕麻和遮咪麻》产生于阿昌族早期,乃阿昌族先民为了感谢遮帕麻和遮咪麻的创世之恩,补天缝地、降魔降妖等多次挽救人类的大恩大德而产生的一种民间文学。2006年05月20日,遮帕麻和遮咪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Ⅰ-3
  • 申报地区: 云南省
详细介绍 PROFILE +

历史渊源

《遮帕麻和遮咪麻》产生于阿昌族早期,乃阿昌族先民为了感谢遮帕麻和遮咪麻的创世之恩,补天缝地、降魔降妖等多次挽救人类的大恩大德而产生的一种民间文学。

文化特征

艺术特征

阿昌族祖灵崇拜中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本民族创吐神灵——遮帕麻与遮咪麻。在阿昌族的文化和信仰中,遮帕麻与遮咪麻享有极高的声誉,被尊称为“天公”和“地母”。“遮”在阿昌语中指“打仗的兵”,“帕麻”和“咪麻”分别是对年长的男子和妇女的尊称,“遮帕麻”指军队首领和统帅,“遮咪麻”是统帅的妻子。

遮帕麻与遮眯麻的传说来源于阿昌族长篇创世纪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 《遮帕麻和遮咪麻》是阿昌族活袍(祭师)在祭祀活动时唱诵的经诗。史诗讲述了他们在造天织地过程中战胜了恶魔,为人类造就了美好的生存世界。传说远古的时候没有天也没有地,是天公“遮帕麻”造天,地母“遮咪麻”织地,人类才逐渐繁衍,从此安居乐业起来。然而旱神“腊訇”却造了个假太阳,钉在天幕上,毁灭了人类的幸福。遮帕麻和遮眯麻为了世间万物的生存。降妖除魔、制伏腊訇,用神箭射落假太阳,使人类获得新生。从此,他们成为阿昌人心目中和平幸福的保卫者及恶魔邪恶的驱逐者。遮帕麻和遮眯麻是阿昌族至高无上的神灵,他们的形象成了阿昌族人民不屈不挠斗争精神的体现者,是战胜邪恶、改天换地的良好愿望和伟大力量的化身。

由于遮帕麻和遮眯麻在阿昌历史上的崇高地位,20世纪80年代后,当“窝罗节”被确定为阿昌族盛大节日时,遮帕麻与遮咪麻就成为主要祭祀和纪念的神灵,人们画遮帕麻和遮咪麻的画像供奉,在梁河县九保乡的窝罗广场建有纪念官,官里专门塑了遮帕麻和遮咪麻的塑像,供人们祭奠。节日庆典中活袍要念诵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节选),这种仪式一直延续下来。

遮帕麻和遮咪麻的传说,不论是唱诗还是白话故事,内容基本一致。故事讲述了阿昌族始祖遮帕麻和遮咪麻造天织地、制服洪荒、创造人类、智斗邪魔腊訇而使宇宙恢复和平景象的过程。

遮帕麻和遮咪麻不仅是阿昌族最受崇拜的至尊善神,而且也是所有寻常人家的护佑之神和阿昌族祭祀活动的主掌之神。

《遮帕麻和遮咪麻》是一部叙述创世的长诗,同时也形象地反映了人类从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状况。故事中的盐婆神话是古代西南民族游牧文化的一块“活化石”。

传承方式

阿昌族民间流传的《遮帕麻和遮咪麻》,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散文体的神话故事,一种是史诗。两种不同体裁的《遮帕麻和遮咪麻》,传承方式也不尽相同。

一、从田埂旁到火塘边的讲述

如今听到的《遮帕麻和遮咪麻》,无论是散文体还是诗歌体,内容基本相同。但是,最初的《遮帕麻和遮咪麻》并非如此。《遮帕麻和遮咪麻》的内容,最初是以神话故事的形式流传于民间,情节简单,甚至可能几个神话互不关联。后来,在流传过程中,阿昌先民不断地进行艺术再加工,内容日益丰富生动,原来不相关联的情节联结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最后,随着阿昌族原始宗教的发展,出现了专门在宗教场合演唱的诗歌体的《遮帕麻和遮咪麻》。《遮帕麻和遮咪麻》史诗的出现,是在原有神话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加工,在不同的时代增加了不同的内容,融入了许多社会生活和生活经验的总结。这使《遮帕麻和遮咪麻》日益系统化。

最早的《遮帕麻和遮咪麻》神话,主要讲述人类起源的故事,也就是阿昌人始祖的神话一作为始租神沂,讲述方式比较随意,可以是在田埂旁,可以是火塘边,也可以是夜深人静的床铺上,通常情况下,是老人向孩子讲述氏族的历史,介绍先人的业绩和磨难,在一些特殊的El子哩,部落中德高皇重的老人,也会向人们讲述《遮帕麻和遮眯麻》神话,对年轻人进行本氏族奋斗历史的教育,要后代永远记住祖先的业绩和历史。就这样,《遮帕麻和遮咪麻》神活一代接一代传了下来。

即使到了如今,散文体《遮帕麻和遮咪麻》的讲述仍很随意,田埂旁、少塘边、夜深人静的床铺上,尤论男女老少,都可以讲述。

二、活袍之间的传承

《遮帕麻和遮咪麻》史诗的传承方式,与散文体的《遮帕麻和遮咪麻》完全不同,《遮帕麻和遮咪麻》史诗只能由阿昌族的活袍在特定的宗教仪式和民俗活动中念诵。

阿昌族的“活袍”,即念经的人,译成汉语,就是“经师”。活袍大都学识渊博,阅历丰富,懂医术,会治病。在阿吕族的日常生活中,活袍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阿昌族的宗教活动都有活袍参加,就是葬礼也多由活袍主持。凡是活袍参加或住持的活动,都要由活袍诵经一活袍所诵经文,主要是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在活袍那里,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就是宗教经文。因此,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只能由活袍在宗教仪式上念诵一这种现象,决定了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的传承,只能在活袍师徒之间进行。

三、民俗节日活动中的传承

阿昌族的民俗和节日活动,对《遮帕麻和遮咪麻》的传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阿露窝罗节是阿昌族最大的民族节日,也是阿昌族最大的民俗活动,还是与《遮帕麻和遮咪麻》的传承关系最为密切的节日。

阿露窝罗节由阿昌族的传统节日“窝罗节”和“阿露节”(又叫“赶会街”)合并而成。“阿露节”是信奉小乘佛教的阿昌人的一个传统节日。“窝罗”又称“蹬窝罗”,是阿昌族歌颂始祖遮帕麻和遮咪麻创造了人类、繁衍子孙的一种传统舞蹈。1993年5月,云南省德宏州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将窝罗节和阿露节合并,节日名称统一为阿露窝罗节,于每年3月20日举行,节日时间为两天。

阿昌族的泼水节,对《遮帕麻和遮咪麻》的传承,也有重要影响。阿昌族泼水节,又称桑建节,源于《遮帕麻和遮眯麻》神话,传说阿昌小伙腊亮跟三嘴怪搏斗,筋疲力尽的时候,遮咪麻派来使者,赐给他一葫芦圣水、一根桑建树枝。腊亮用桑建枝蘸圣水洒去,枯死的花草树小复活了,又用桑建树降魔棍打死了三嘴怪。阿昌族的泼水节于每年清明后七日举行,为期四天,节日期问,青年男女进山采花,用花扎成花塔、花轿,置于广场上,然后用清水浇花塔、仡轿,给轿内的佛像沐浴?最后,人们相互泼水祝福,泼水消灾,青年人则在泼水节巾寻求伴侣。由于泼水节源于《遮帕麻和遮咪麻》,泼水节的活动对扩大《遮帕麻和遮咪麻》的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阿昌族修建房屋、迎新嫁娶、送葬出殡、接待客人时,也要唱歌、蹬窝罗(跳舞)。唱歌时,开口先要盘家谱。所谓盘家谱,就是歌唱本民族的历史,讲述始祖遮帕麻和遮咪麻战胜妖魔腊訇、创造人类、繁衍子孙的功绩。其实,蹬窝罗就是祭祀遮帕麻和遮咪麻的一种古老的宗教仪式,对《遮帕麻和遮咪麻》的传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传承保护

传承意义

《遮帕麻和遮咪麻》作为一部详细叙述创世的长诗,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从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状况。故事中所描述的盐婆神话是我国古代西南民族游牧文化的一块“活化石”。《遮帕麻和遮咪麻》也被视为是阿昌族文化发展的一座丰碑,同时,阿昌族还将其称为是“我们民族的歌”。

传承人物

曹明宽,男,1943年10月出生。2007年6月,曹明宽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云南省梁河县申报。项目名称:遮帕麻和遮咪麻。

保护措施

自1979年来,对阿昌族民间文学的整理就已开始,云南人民出版社于1983年1月正式出版《遮帕麻和遮咪麻》单行本(全诗40000字,1080行)。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7376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云南民间文学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云南非遗民间文学名单公布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山川地貌奇绝壮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这里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是全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各族人民在这片富饶悠久的土地上共同生活、长期交往,不仅创造出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也滋养了种类繁多、底蕴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阿诗玛、遮帕麻和遮咪麻、牡帕密帕、四季生产调、格萨(斯)尔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云南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表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有哪些
云南作为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以外,还有彝族、苗族、回族、傣族等25个少数民族,因此使得云南的民族文化非常多样性,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傣族泼水节、火把节、傈僳族刀杆节、石宝山歌会、大理三月街、三多节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云南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名单公布 云南传统技艺非遗有哪些
云南作为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拥有着除汉族外还有彝族、苗族、回族、傣族等25个少数民族,因此使得云南的民族文化非常多样性,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传统技艺非遗项目就有傣族慢轮制陶技艺、白族扎染技艺、苗族芦笙制作技艺、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火腿制作技艺(宣威火腿制作技艺)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云南传统技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非遗传统医药名单公布 云南传统医药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云南作为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以外,还有彝族、苗族、回族、傣族等25个少数民族,因此使得云南的民族文化非常多样性,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传统医药非遗项目就有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藏医药(藏医骨伤疗法)、彝医药(彝医水膏药疗法)、彝医药(拨云锭制作技艺)、傣医药(睡药疗法)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云南传统医药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云南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录
传统的民间舞蹈是表现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及人们的精神风貌。云南的传统舞蹈精彩纷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舞蹈。甚至一个民族会因为居住分散,各聚集区的舞蹈也会不一样。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锅庄舞、木鼓舞、铜鼓舞、傣族孔雀舞、彝族葫芦笙舞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云南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国家级非遗传统音乐名单 云南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民歌起源于或流传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百姓中间并成为他们独特文化一部分的歌曲,民间文学的一种。劳动人民的诗歌创作,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的加工。民歌的特点是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是各民族文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傈僳族民歌、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彝族海菜腔、姚安坝子腔、彝族民歌(彝族酒歌)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云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国家级非遗传统美术有哪些 云南传统美术非遗名单大全
云南民族文化繁荣,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医药、传统体育等。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传统美术非遗项目就有纳西族东巴画、剪纸(傣族剪纸)、木雕(剑川木雕)、彝族(撒尼)刺绣、建筑彩绘(白族民居彩绘)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云南传统美术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云南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底蕴深厚,是云南文化的一大亮点,是全国少数民族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花灯戏、壮剧、傣剧、滇剧、佤族清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云南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 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单的有哪些
云南作为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拥有着除汉族外还有彝族、苗族、回族、傣族等25个少数民族,因此使得云南的民族文化非常多样性,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云南的非遗项目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舞蹈及音乐、传统戏剧、传统美食、传统技艺、传统医学、游艺与杂技等十多个类别。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名单非遗项目就有摔跤(彝族摔跤)、打陀螺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云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国家级非遗曲艺名单公布 云南曲艺非遗有哪些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民族自身拥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创造力。云南民族文化繁荣,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省曲艺非遗项目就有傣族章哈、大本曲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云南省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民间文学非遗项目 中国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为十大类,其中民间文学包括民间故事、民间寓言﹑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长篇叙事诗、说唱文学等。那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著名民间文学有哪些?本文就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民间文学,有梁祝传说、白蛇传传说、牛郎织女传说等民间传说,有走马镇的民间故事、伍家沟的民间故事等民间故事,有盘古神话、女娲炼石补天、西王母神话等神话故事,有格萨尔、玛纳斯、江格尔的中国三大英雄史诗,还有童谣、谚语、歌谣、民间谜语等。接下来一起随MAIGOO小编来看看中国非遗名录的十大民间文学。
【中国非遗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民间文学项目
民间文学是民众在生活文化和生活世界里传承、传播、共享的口头传统和语辞艺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民间文学得以传承,有很多民间文学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民间文学名单,包括传统刘三姐歌谣、吴歌、济公传说、西湖传说、观音传说、满族民间故事、盘古神话、谚语等。
河南国家级非遗民间文学名单 河南民间文学国家级非遗名录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表层看,是一种地域文化,从深层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南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梁祝传说、董永传说、木兰传说、盘古神话、老子传说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河南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新疆民间文学非遗有哪些 新疆国家级非遗民间文学名单公布
新疆文化在东西文化的长期交往、交流、融合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各民族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和推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疆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玛纳斯、江格尔、哈萨克族达斯坦、柯尔克孜约隆、祝赞词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新疆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湖南国家级非遗民间文学名单公布 湖南非遗民间文学有哪些
湖南省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千百年来,汉族与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用歌声传承文化,用服饰记载历史,用舞蹈渲染生命,融中原文明,纳百家之长,最终形成了一批精深博大、丰富多彩且具有浓郁湖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湖南“非遗画卷”。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湖南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苗族古歌、孟姜女传说、土家族梯玛歌、盘瓠传说、土家族哭嫁歌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湖南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江西非遗民间文学有哪些 江西民间文学国家级非遗名单公布
江西地处长江中游,环山衔湖,山川秀美,历代农耕发达,文人骚客云集,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因此各种传说,故事,歌谣等民间文学资源不但蕴藏丰富,而且遍布全省各地。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江西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解缙故事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江西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广东非遗民间文学有哪些 广东民间文学国家级非遗名录
民间文学又称口头文学,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其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史诗、长诗、歌谣、民间笑话、民间谚语、谜语、歇后语等。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东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谜语(澄海灯谜)、雷州歌、禅宗祖师传说(六祖传说)、珠矶巷人南迁传说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广东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陕西民间文学国家级非遗名录 陕西非遗民间文学名单大全
陕西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地区,做好非遗保护工作责任重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西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牛郎织女传说、木兰传说、蔡伦造纸传说、张骞传说、仓颉传说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陕西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辽宁民间文学国家级非遗名录 辽宁国家级非遗民间文学有哪些
辽宁,一片资源丰饶的黑土地,作为全国工业生产制造大省“辽老大”被人们所熟知。东北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使得辽宁非遗在审美上自成一格,拥有大俗大雅之气、大开大合之风。形成了以满族文化、辽海(辽河口)文化、红山文化为代表,集渔猎、农耕、宗教、民族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辽宁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古渔雁民间故事、喀左东蒙民间故事、谭振山民间故事、北票民间故事、满族民间故事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辽宁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吉林国家级非遗民间文学名单公布 吉林省民间文学非遗有哪些
吉林省地处由中国东北地区、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构成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积极支持的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中居于重要地位,具有与东北亚区域开展合作的优越区位条件,是中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窗口。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满族说部、陶克陶胡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吉林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