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鈲子是流传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种古老而独特的传统民间音乐艺术,因表演中使用俗称“鈲子”的特制铜质小钹而得名,又因起源于该县凤城镇岳村,当地民众习惯上称之为“岳村鈲子”。文水鈲子起源于当地古代祈雨仪式,逐渐与民众的生活习俗结合,成为迎神赛社和日常迎宾的仪仗音乐,在演奏时用乐器模拟自然界中的风、雨、雷、电,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文水鈲子音乐多次参加全国性的比赛,频获殊荣,被誉为“三晋锣鼓中的一绝”,成了文水县传统艺术的名牌。文水鈲子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Ⅱ-64
  • 申报地区: 山西省
详细介绍 PROFILE +

历史渊源

文水鈲子流传于山西省中部文水及其周边地区,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民间音乐艺术,因表演中使用一种当地人俗称“鈲子”的特制打击乐器铜质小钹而得名,又因起源于山西文水县凤城镇岳村,当地民众习惯上称之为“岳村鈲子”。

口述材料显示,岳村鈲子原作为当地祈雨仪式音乐流传。由于祈雨仪式在当地民众生产、生活中的独特地位,“鈲子”音乐一方面随着祈雨文化代代传承,并被当地百姓作为祭祀音乐,而保持其作为仪式音乐的庄严性;另一方面逐渐与民众的生活习俗结合,成为迎神赛社和日常迎宾的仪仗音乐。

文水鈲子是先民与大自然、与命运抗争的独特表现形式,是根植于黄土地上的一种特有文化,因恶劣的自然生存环境和气候条件,生活时常处于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的悲惨境地。愚昧、无知使他们将丰收的一线希望寄托于冥冥的神灵,祭神祈雨自然而然地成为先祖们祈盼美好生活、追求国泰民安的一种活动。在古代祭祀活动中,除供奉祭品外,还要敬献乐舞,以愉悦神灵。岳村鈲子是祈雨仪式中最重要的部分。文水有一座麻衣仙姑庙,供奉着一位神女——任灵巧。传说灵巧乃龙女转世,投生于桑村一任姓农家,因不堪忍受继母虐待和反抗父母包办婚姻,逃婚出走,由麻子地里骑一麻杆腾空而去,飞至汾阳石室山黄芦岭灵泉洞修炼成仙,世称“麻衣仙姑”。成仙后的仙姑广施甘霖造福百姓,文水人便想请仙姑回乡。请仙姑回乡需选拔18村民间艺术精品组成迎神队伍。据公元1771年(清乾隆三十六年)《汾州府志》及庙中碑文记载,仙姑生于627年(唐贞观元年)农历七月二十六,每逢仙姑寿辰或遇旱灾,文水人便“斋洁易服”,集18村的民间艺术精品,前往灵泉洞“求圣水,肩圣像而来”。每次盛典,因岳村鈲子是当地祭祀祈雨文化的主要载体,因此古老的祭祀祈雨文化与民间迎祀麻衣仙姑的活动巧妙地融为一体。据清末《文水县志》记载,1545年(明嘉靖二十四年)4至8月文水境内遭受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庄稼干枯、土地荒芜,久旱盼雨的文水人,为了摆脱这种状况,于农历的七月二十六麻衣仙姑寿辰之日,于全县18个村组织了规模大、规格高的祭祀祈雨仪式,祭祀祈雨由县令亲自主持。当时迎祀麻衣仙姑的仪式空前隆重,文水鈲子作为传统的祭祀祈雨的仪仗队伍,所经之地的百姓热情礼待,抢尽了风头。仙姑广施甘霖,造福桑梓,家乡百姓为其筑庙塑像,世代供奉。

艺术特色

文水鈲子的艺术特色是在演奏的声效中,以锤猛击大鼓表示惊雷,以锤轻击鼓面表示闷雷。大铙大钹的“擦击”声模拟风的回响效果,大钹的“抛击”模拟闪电的视觉效果,经双手紧握捂击,发出迅急的“鈲鈲鈲”之声,好似倾盆大雨;小钹从上而下退击,发出“鈲鈲鈲”的声响,好似沥沥细雨;双手左右擦击的声响,又好似风中雨声。演奏时,演奏者两手满扣钹碗,控制余音不使其扩散,使之发出清脆、明亮、悦耳如雨打芭蕉的“鈲鈲鈲”之声。

文水鈲子音乐表演使用的乐器有小钹、大钹、大铙、大鼓(雷公鼓),主奏乐器鈲子,造型别致、发音独特,小钹是铜质的,锻锤制成,钹碗大、钹沿小是其特色,钹面直径约20厘米,钹碗直径约16厘米,重约0.8千克。因其乐器的不同组合、独特的敲击方法和演奏姿势等呈现出独特的音响效果。

演奏技法除擦击、错击、挽抹、闷击等几种传统技艺外,还有磨击、滚击、刮击、半击、边击、对击、抛击等几种特殊的演奏技巧。抛击尤其令人叫绝——大钹手们不时将钹一齐抛起以示闪电,然后再准确地接回手里,无论抛起多高,落下来节奏始终不乱,惊险刺激,令人目眩。丰富的演奏技法,不仅生动表现了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更将人们无助、渴求、期待、喜悦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惟妙惟肖。

文水鈲子是一种多段体套曲结构的民间打击乐,全套锣鼓可分为三段,包括七个鼓点,形成结构严谨、完整统一的民间艺术珍品。经后世不断挖掘整理,有《雷鸣电闪》、《乌云翻滚》、《普降甘霖》、《喜庆丰收》四部乐章,富有丰富的艺术内涵。

随着乐章的起承转合,120名队员交替组成方阵、圆阵、群花阵、四角阵、菱形阵等阵图,并穿插二龙戏珠、双龙出水、金龙摆尾等变化。这些画面千变万化,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鈲子小巧、灵便,是一对得心应手的舞蹈道具,演奏过程中弓步错击、跨步擦击、劈叉跳击、童子拜佛、丹凤朝阳等舞蹈动作,适应鈲子的演奏技巧,展现乐章的丰富内涵。舞姿矫健洒脱,造型舒展大方,令人赏心悦目。

奖励荣誉

1991-1995年

三次参加山西省“两会一节”都获得了金奖

1996年

参加全国职校运动会开幕式游艺机节、广州东方乐园会、河南开封民间艺术会,都夺得了最佳表演奖

1997年春节

赴首都参加全国锣鼓擂台大赛获两项大奖“最佳声响优胜奖”,全国名列第一;文化部授予“群星奖”

2001年

赴京参加全国优秀民间花会大赛获“两金一银

2002春节

赴深圳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深圳分会场表演获特别奖

2004年春节

在深圳为江泽民主席视察锦绣中华表演受到嘉奖

2004年10月

赴香港为海内外同胞演出名振华来

2005年

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传承价值

文水鈲子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其风格豪放雄浑,粗犷奔放,古朴厚重,是古代劳动人民祭祀祈雨文化的缩影,传承着华夏农耕文化的精髓。从鼓谱、表演形式、演奏乐器以及服饰、道具等多个方面考量,文水鈲子是五千年华夏文明厚积薄发的产物,是从中国农耕文化这一母体中脱生出来的、具有浓郁黄土风情的文化符号。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对研究当地祭祀文化、民间文化和风土人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对研究黄河文明、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研究和音乐创作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传承情况

文水鈲子以家族与师徒传承为主要方式,以口传心授的形式代代传习,很多乐谱没有文字记载,由兼职民间艺人组成的队伍演出。随着历史的变迁,文水鈲子的功能也逐步发生着变化,从起源时的祭祀祈雨功能转变为广大劳动人民迎神赛社的民间艺术文化。

文水鈲子的大部分乐器、道具有独特性,其制作方法、材料、工艺很有讲究。小钹在打击乐器中十分罕见,经过十年浩劫破坏,存世极少,并且残破不全。其他乐器如大铙、大钹、大鼓等也面临亟待抢救的状况。同时,文水鈲子演出的组织是松散型管理,大部分艺人外出打工或改行谋生;艺术创新缺乏专业的支撑和动力,鈲子艺术日趋凋敝。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水鈲子被广泛运用,同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了当地受人们喜爱的民间艺术形式,影响逐渐从岳村扩大到了整个文水县,成了“文水鈲子”。经过多年的恢复整理,文水鈲子音乐多次参加全国性的比赛,频获殊荣,被誉为“三晋锣鼓中的一绝”,成了文水县传统艺术的名牌。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7409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相关知识文章
【中国非遗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音乐项目
在当今的中国音乐中,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同时也有着丰富的民间传统资源。这些历史的、民间的音乐是活着的传统,它们吸引着中外学者们的兴趣。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音乐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音乐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音乐名单,包括蒙古族马头琴音乐、侗族琵琶歌、梅州客家山歌、广东汉乐、铜鼓十二调、回族民间器乐等。
河北传统音乐非遗有哪些 河北国家级非遗传统音乐名单公布
河北是内蒙古、北京、河南、山东和东北的接壤之地,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多文化多民族聚集地,让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在这里交融和生根发芽。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唢呐艺术、河北鼓吹乐、冀中笙管乐、昌黎民歌、锣鼓艺术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河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上海国家级非遗传统音乐名单公布 上海传统音乐非遗名录
上海以其在贸易进出口,和经济方面的强大实力成为我国经贸重点城市,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也是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上海市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江南丝竹、码头号子、琵琶艺术、锣鼓艺术、道教音乐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上海市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广西国家级非遗传统音乐名单公布 广西传统音乐非遗有哪些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面临南海北部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出海通道口。这里山水如画,风光秀丽,人杰地灵,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造就了广西灿烂的古代文明。世代繁衍生息于此的八桂儿女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为我们留下了数不胜数、灿若繁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西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侗族大歌、多声部民歌、那坡壮族民歌、吹打(广西八音)、京族独弦琴艺术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广西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山西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名录 山西省非遗传统音乐有哪些
民俗活动是山西省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作为民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俗音乐是一种流行在山西的民间吹打乐,它广泛地参与当地群众的人生礼俗中,也是山西省的非遗项目之一,如流行于山西省柳林县县城及城郊穆村一带的民间弹唱、山西省东南部长治一带的上党八音会,这些礼俗音乐活跃在民间各种娱乐场合。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山西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左权开花调、河曲民歌、唢呐艺术、上党八音会、锣鼓艺术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山西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河南传统音乐非遗名录 河南国家级非遗传统音乐名单公布
河南是我国音乐文化资源大省,然而,随着时势的变迁和时代的转移,河南音乐遗产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也越来越被忽视、冷落,日益成为消失的文明。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唢呐艺术、信阳民歌、江河号子、古筝艺术、锣鼓艺术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河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湖南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湖南非遗传统音乐名录
也许一提到湖南你就会想到锦绣潇湘、伟人故里,火辣的湘菜、多情的湘女,其实湖南除了美景、美食、美人,还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众多文化特色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湖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唢呐艺术、桑植民歌、靖州苗族歌鼟、江河号子、土家族民歌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湖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新疆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名录 新疆国家级非遗传统音乐名单
新疆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口耳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浩瀚历史的沉淀是岁月刻下的印记,是人类留下的珍贵财富,它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人类世界。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疆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蒙古族长调民歌、花儿(新疆花儿)、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哈密木卡姆)、维吾尔族民歌、哈萨克族民歌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新疆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广东传统音乐非遗有哪些 广东国家级非遗之传统音乐名单公布
世界遗产是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广东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岭南人文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东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梅州客家山歌、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广东汉乐、锣鼓艺术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广东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浙江国家级非遗传统音乐名单公布 浙江传统音乐非遗有什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民族音乐是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之一,通过民族音乐来了解这份普通老百姓与民间艺人的感情,以及做学问的方法与道路。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浙江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古琴艺术、江南丝竹、十番音乐、海洋号子、琵琶艺术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浙江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山东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山东非遗传统音乐名录大全
山东历史悠久,遗产丰富,享有书山曲海之美誉,为全国民间说唱艺术较为兴盛发达的省份之一。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山东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聊斋俚曲、唢呐艺术、鲁西南鼓吹乐、鲁南五大调、道教音乐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山东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湖北传统音乐非遗有哪些 湖北国家级非遗传统音乐名单公布
湖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湖北地区的传统音乐资源丰厚,鄂西南三峡流域、清江流域、土家族、苗族地区的音乐资源开发的确比较多。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湖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兴山民歌、薅草锣鼓、唢呐艺术、江河号子、锣鼓艺术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湖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安徽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名录 安徽省非遗传统音乐有哪些
民歌,人民之歌。从古至今,无论东西南北,每一时代、地域、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理、气候、语言、文化、宗教的影响下,都不其然会产生一类人类自娱、文化留传或生活实质的宣泄。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徽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当涂民歌、巢湖民歌、唢呐艺术、五河民歌、大别山民歌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安徽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重庆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重庆非遗传统音乐名录表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除向西接盆地腹地外,北、东、南等方向多为盆周山地环绕,历史以来形成了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巴渝文化的独特性和神秘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庆市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石柱土家啰儿调、川江号子、南溪号子、唢呐艺术、吹打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重庆市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国家级非遗传统音乐名单 云南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民歌起源于或流传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百姓中间并成为他们独特文化一部分的歌曲,民间文学的一种。劳动人民的诗歌创作,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的加工。民歌的特点是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是各民族文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傈僳族民歌、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彝族海菜腔、姚安坝子腔、彝族民歌(彝族酒歌)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云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江苏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名录 江苏省非遗传统音乐有哪些
非遗,是传统文化“活”的灵魂,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承载着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江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江苏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古琴艺术、唢呐艺术、江南丝竹、海州五大宫调、十番音乐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江苏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海南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名录 海南国家级非遗之传统音乐名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崖州民歌、儋州调声、十番音乐、黎族民歌、黎族竹木器乐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海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四川非遗传统音乐有哪些 四川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名录
在当今的中国音乐中,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同时也有着丰富的民间传统资源。这些历史的、民间的音乐是活着的传统,它们吸引着中外学者们的兴趣。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川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巴山背二歌、川江号子、多声部民歌、藏族民歌、口弦音乐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四川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陕西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名录 陕西非遗传统音乐有哪些
陕西地方音乐种类丰富多样,按区域划分可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区域,从种类划分又可分为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等。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西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紫阳民歌、唢呐艺术、西安鼓乐、蓝田普化水会音乐、陕北民歌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陕西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吉林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名录 吉林省非遗传统音乐有哪些
吉林省主要为阿尔泰语系诸少数民族的活动区域,朝鲜族、满族、蒙古族等许多少数民族自古即在此繁衍生息,生产方式以渔猎、采集、狩猎为主,处于华夏文明的边缘地带,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蒙古族马头琴音乐、蒙古族四胡音乐、蒙古族民歌、朝鲜族洞箫音乐、鼓吹乐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吉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