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调腔是古老的戏曲声腔之一,又名掉腔、绍兴高调、新昌高腔,以新昌为中心,流布于浙东绍兴、萧山、上虞、余姚、嵊县、宁海等地。它被认为是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之一余姚腔的惟一遗音。清初,新昌调腔进入全盛期,以杭州为中心向四外流布。2006年浙江省新昌县申报的新昌调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传统戏剧;编号:Ⅳ-8)。
详细介绍 PROFILE +

历史渊源

戏曲界的专家一致肯定新昌调腔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调腔是元朝统一后“北曲南移,南腔北上,南北声腔交流“的产物,从产生到如今约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明代著名文学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就连夸调腔“妙绝“、“又复妙绝“。到了清代,调腔的班社可谓遍地开花,单是新昌一地就有宋凤台、老凤台等几十家演出团体。当时有句俗语叫“年终封箱,艺人返乡,说声做戏,即可登场“,由此可见当年盛况。

明代,越地出现调腔,俗称高腔或高调。调腔一名最早见于明末清初绍兴人张岱《陶庵梦忆》:“朱楚生,女戏耳,调腔戏耳。”张岱《陶庵梦忆》所云之朱楚生者,即为当时著名之调腔戏演员。“女戏”,是指唱调腔的女戏子。调腔,绍兴人称为高腔,以其“不托管弦、徒歌干唱、人声帮接、锣鼓伴奏”为其演唱特点。调腔流行于旧绍兴府、台州府所属各县和宁波、舟山、温州及浙西等部分地区。清初,新昌调腔进入全盛期,以杭州为中心向四外流传。曲牌体、唱腔有调腔、昆腔、四平,以调腔为主,并有帮腔,是绍兴地区唯一以南北曲为剧本。明末至清中叶,调腔与昆腔一起在绍兴盛行。清末,昆腔趋向衰落,而调腔独受宁、绍、温、台一带观众欢迎。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载,咸丰、同治间,绍兴城里有“群玉班“,新昌先后有“老凤台”、“凤舞台”、“大通元”,俗称有“十二副半”调腔班,从业人员达200人。

至抗日战争开始,兵荒马乱,绍兴调腔趋向衰落,调腔演员加入乱弹班演出,而新昌调腔一枝独秀。民国以后,各地的调腔演出活动渐趋减少,至1959年,新昌县成立专业高腔剧团,调腔即以“新昌高腔“之名入载典籍。虽历经曲折,新昌调腔仍活跃于当今舞台。

2005年5月,新昌调腔被列入首批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6年5月,新昌调腔被国务院列入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艺术特点

演唱

新昌调腔演唱中有干唱、帮腔、叠板等方式,常在每句唱词的句尾采用一字或数字的帮腔,或者迟一拍用不同旋律重复句尾几字;帮腔纯用人声,各句旋律有逐渐下滑的趋势。其中“帮腔”是演员在演唱时,唱腔的句尾由后场帮唱或接唱,它既不是简单的“一唱众和”,更不是其他戏剧中常用的那种幕后合唱,而是根据剧中人当时的心理状态和典型环境有规律、分层次地予以应和。同样一句唱词,在新昌调腔中通过帮腔这一形式,就能达到其他音乐所达不到的艺术效果。“干唱”,则是一种“不托丝竹,锣鼓助节,前场启齿,后场帮接”的古老唱腔形式,如果没有相当高的演唱技巧,是难以把握的。新昌调腔属词牌系统,唱词非常严谨,曲牌十分丰富,如今尚存传统曲牌360只,在调腔散曲“风枪联缀体”中还能找到唐时“踏歌”和宋时“转踏”的遗响。

音乐

新昌调腔音乐可分为剧唱音乐和场面音乐两部分。剧唱音乐由文(唱辞)乐(唱腔)两者构成。剧唱的文体以曲牌为基本结构单位。调腔唱词严谨,曲牌丰富,如今尚存传统曲牌360多只,分“套曲”和“只曲“两大类。“套曲”由多只曲牌按一定规律联缀而成,现存有“点绛唇套”、“新水令套”、“一枝花九转套”、“梁州序套”等32套。“只曲”是由单一曲牌作反复演唱,尚存有“桂枝香”、“孝顺歌”、“驻云飞”、“风入松”、“急三枪”等37支。

伴奏

新昌调腔不用管弦伴奏,仅以打击乐配合演出,后因受昆曲和乱弹的影响,在少数折子戏中采用笛子和板胡伴奏。调腔的伴奏乐队构成极为简单,仅由6人组成,负责鼓板、小锣等的演奏。现代的调腔唱腔中已夹杂着各种各样的乐器,这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变化而成的。

行当

新昌调腔的角色行当有“三花、四白、五旦堂”之称,三花为大花脸、二花脸、小花脸,四白为老生、正生、副末、小生,五旦堂为老旦、正旦、贴旦、小旦、五旦。

表演

新昌调腔其表演以精湛细腻著称,有擎椅、掌烛、背身踢靴等绝技。

特色

新昌调腔还有一个独特的曲谱符号蚓号。因形似蚯蚓(俗称曲蟮)而得名,它附注在古抄剧本的唱句之旁,是一代一代的调腔老艺人积累并辗转相承的,调腔艺人就是根据这些特定的曲牌和蚓号唱出不同的腔调的。这些“蚓号”如今仍可在调腔古剧抄本中见到。

经典曲目

新昌调腔的剧目令人惊奇。它几乎贯穿了整部“中国戏曲发展史”。有北宋时(公元960年~1126年),流行于汴梁(今河南开封)的宋杂剧《目连救母》今调腔存两种版本。一是168出本(含“前目连”);二是107出本(不含“前目连”)。共275出,传承至今。

宋元南戏形成于宋徽宗宣和未年(公元1125年)以后,在调腔今存南戏(包括残篇)有“琵荆、刘、拜、杀”等49本;元杂剧即北曲,北曲与南戏均传承唐宋大曲、诸宫调而来,所不同的是,北曲吸收了北方各民族的音乐与民歌;南戏吸收了南方民间音乐与民歌,调腔戏北曲也有所吸收,但为数极少,据目前所知连残篇在内,仅有36个本子,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五余。

明初至正德年间(公元1368年~1521年),南方戏曲形成了昆山、弋阳、余姚、海盐四大声腔;乐平、太平、四平、青阳、宜黄、义乌、越调等八小声腔。调腔的活动以绍兴府为中心,受到越中派文人的扶持,著名的有余姚姚益诚(精音律)新昌丁若水(精音律);绍兴徐渭、王骥德、孟称舜、谢国;余姚叶宪祖、吴天成,宁波屠隆、上虞谢谠等。为调腔提供曲律与传奇本,故目前所知,调腔曾有明传奇91本。

清初至咸丰年前(公元1644年~1851年),各声腔兴衰不一,新昌调腔一似既往,在绍兴府地区拥有调腔班社,有“汤群玉”、“应群玉”、“大通元”等近四十副,同样拥有清传奇剧目也数目不斐。与此同时,花部乱弹各戏种也在各地逐渐兴起,加强了剧目的交流。以新昌调腔清传奇剧目论,今一时无法叙之以全。大概拥有《西楼记》、《春秋笔》、《铁冠图》等84本。

调腔的时戏,系清末民国时(止于公元1948年)的新编剧目,实际上与明清传奇无大的区别,当时的调腔老前辈为了区别于明清传奇,给了一个“时戏”的名称。事实上时戏与明清传奇的区别还是有的。一是在选材、编剧形式上,比较迎合当时年青观众的欣赏趣味,这样的时戏,约占时戏总目的百分之六十;二是取材向后看,时而摘取南戏,北曲,明清传奇的旧题材,作大幅度的改编,如《窦娥冤》之《金锁记》;《北西厢》之于《南西厢》,这样的戏约是时戏总目的百分之二十。三是小戏化,拣出原有剧目中观众喜闻乐见的部份,或吸收民间小戏,进行特别的加工,打造出精品,使观众更喜欢这类剧目,这样的剧目约占时戏总目的百分之三十。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新昌曾经拥有时戏剧目二百七十余本。

除去上述剧目,从公元1953年3月至1958年6月的五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收集到很多的手抄本,计有230本,存戏286本(出),等待着后辈调腔人去整理,保护,传承,发展。目前整理成并演出的剧目已达《义妖传》、《李慧娘》、《杜鹃山》等剧目一百三十六本。调腔现有剧目,计有宋元南戏(包括残篇及宋杂剧)有51本;北曲剧目(包括残篇)有36本;明传奇91本;清传奇84本;时戏270余本;再加上现代整理演出剧目136本。总计有剧目668本。

传承保护

继承

清末民初战乱频仍,加上新剧种不断兴起,新昌调腔走向衰落。1937年前,在浙东绍兴、萧山、上虞、余姚、嵊县(今嵊州)、新昌、宁海、天台一带有20多个调腔班社,抗战争期间全部解散。1954年重新成立了新昌新艺剧团(今新昌高腔剧团)和宁海平调剧团。

2007年,新昌县档案馆将《新昌调腔档案的修复和征集》作为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项目予以推进,修复完成了457卷调腔档案,征集到散失在社会上的曲谱130本、剧本30本、照片近千张,并为约200卷的调腔档案建立了电子档案。

为保证调腔后继有人,新昌县调腔剧团从全县13到15岁的青少年中选拔34名学员进入五年制调腔中专班学习,并邀请国家级传承人章华琴、省级传承人吕月明等老艺人执教。2008年,4位新昌籍企业家捐款400万元设立了新昌调腔保护与发展基金。调腔剧团先后创排、复排了《海选之后》、《闹九江》、《挑水伯》等一批剧目并分赴各地演出,受到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好评。2011年推出的历史廉政戏——《甄清官》在全国巡演。

传承人

蔡德锦(1943——2008)新昌县城南乡丁村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困,全赖母亲扶养成长。1957年7月,当时只有15岁的蔡德锦考入首届调腔演奏员训练班学习。1959年10月,新昌县调腔剧团成立,被编入剧团工作。进团后,有很强的适应性,演丑角如《双下山》中的小和尚,活灵活现,一时无人能敌;演小生如《三请樊梨花》中的薛丁山,演来情真意切,文武皆宜;演老生如《齐王斩后》中的齐宣王,不仅形象逼真,处处恰如其份。由此成一名性格演员,在观众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1984年春,进入浙江省艺术学校编导班进修,以优异成绩结业,回团后执导了《大名府》、《铁麟关》、《双推磨》、《县太爷审案》等剧,富有创新精神。2008年夏,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章华琴:女,汉族,1942年7月生,新昌县儒岙镇人。1958年秋,进新昌县首届调腔艺训班学艺,工旦角。1959年10月,新昌县调腔剧团成立,即成主要旦角演员之一。在“抢救在先,发展在后”的规划下,在《火烧陈友谅》、《卖后宰门》、《三婿招》、《双玉配》等60余部调腔传统戏中,担任旦角,受教于调腔著名旦角老艺人赵培生,楼相堂。随后一直在调腔剧团担任主演,在县内外观众心目中有一定声望。1972年开始授徒,在72届、78届、87届艺训班中任旦行主教,对新昌调腔的传承与发展有关功不可没的贡献。1997年退休后,仍照常担负着传承工作。尤其是在2007届调腔五年制中专班的教学工作中,成绩更见成效,并于当年被评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吕月明出生于1940年1月,1957年考入新昌调腔(高腔)首届艺训班,师从剧团乐队司鼓王依凯和潘永乾。1959年,新昌调腔(高腔)剧团成立后,任乐队组长、司鼓,始任剧目作曲。1987年担任第六期新昌调腔培训班教务科长,继任剧目作曲。1988年,吕月明参与编撰《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浙江卷》,并完成《调腔音乐集成》5卷共85万字的编撰工作。期间,成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戏曲音乐学会会员。吕月明作曲能忠实传承调腔的剧种个性特征,从曲牌本身出发,依据演员条件扬长避短、量体裁衣,在唱腔设计和音乐创作过程中,返本开新,创作出新的唱段。2007年,吕月明执教新昌调腔中专班,继任剧目作曲及唱腔设计。2009年9月,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2018年5月,确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调腔现状

自从新昌调腔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后,得到省文化厅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给予的关注及投入的资金也连年攀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级领导的共同努力下,调腔剧团里的文化体制改革也取得了成功,改新昌县调腔剧团为新昌县调腔非遗传承发展保护中心,经费全额拨款,将剧团现有在编工作人员经县文化主管部门审核后划转调腔非遗传承发展保护中心,编外人员按工作岗位需要择优录取。

2007年,从新昌各地招收了34位13-15岁的小学员,办了五年制的调腔中专班,由国家级非遗产传承人章华琴老师和省级非遗传承人吕月明老师等领衔担任教员,手把手耐心向小学员们倾囊传授调腔技艺,通过五年的学习,小学员们已较熟练地掌握了各种调腔艺术,参加省市各级各类的比赛或演出,均反响良好。新鲜血液的及时渗透,使调腔古树发新芽,萌发勃勃生机。

获奖记录

剧团现已排演出《闹九江》、《寒江关》、《挑水伯》、《红神》、《目连戏韵》、《定天山》、《白兔记》、《乱云飞》、《北西厢·游寺》、《北西厢·请生》、《天雷报》、《程婴救孤》、《封神榜》、《甄清官》等,参加各种戏曲展演,共获得国家级奖项2个、省级奖项4个、市级奖项4个,其中《挑水伯》在杭州胜利剧院参加浙江省第十届戏剧节汇演,荣获剧目大奖、导演奖、作曲奖、优秀演员奖,还赴四川成都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非遗节的展演。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7327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相关知识文章
【中国非遗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戏剧项目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戏剧得以传承,有很多戏曲剧种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戏剧名单,包括京剧、粤剧、豫剧、川剧、皮影戏、梨园戏、秦腔、河北梆子、汉剧、评剧、越剧等。
河南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单 河南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录
传统戏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艺术的瑰宝。河南作为全国的戏剧大省有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9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98个。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南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豫剧、宛梆、大平调、越调、大弦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河南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内著名传统戏剧剧种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传统戏剧约有360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中比较流行的著名剧种有五十多种。那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类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盘点了中国十大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豫剧、评剧、粤剧、皮影戏、木偶戏、藏戏,其中京剧、昆曲、粤剧、皮影戏、木偶戏、藏戏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广西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戏剧名单表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全区聚居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极为丰富、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广西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西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桂剧、采茶戏、彩调、壮剧、邕剧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广西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重庆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单 重庆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文化遗产
重庆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既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发祥地, “火锅”、“吊脚楼”等影响深远。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庆市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川剧、灯戏(梁山灯戏)、阳戏(酉阳土家面具阳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重庆市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贵州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 贵州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西南腹地,是西南交通枢纽。贵州作为多民族地区,非遗资源独特而丰富,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贵州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花灯戏、侗戏、布依戏、彝族撮泰吉、傩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贵州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天津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天津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
天津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展天津优秀特色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和谐天津,具有重要作用。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津市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河北梆子、京剧、评剧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天津市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内蒙古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单 内蒙古传统戏剧非遗有哪些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这里的人民淳朴热情。内蒙古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而厚重,它蕴含着草原各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文化基因,是优秀民族文化积淀的重要载体。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蒙古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晋剧、二人台、皮影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内蒙古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黑龙江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 黑龙江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东北边疆,区域辽阔,物产丰富,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戏曲在形成唱,做,念,打为一体的成熟的戏曲形式后,又因受不同民族,不同地区语言,风俗,民间艺术的影响而形成千姿百态的剧种。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黑龙江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评剧、皮影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黑龙江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福建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录 福建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单
福建,全国唯一名字冠福的省份。福文化,是充满幸福感的福建文化。千百年来,福建人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在祖国东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用双手和智慧努力开拓着幸福美好的生活,不断孕育出独特的福文化。福文化融于闽山闽水,根植于八闽儿女心中,是人们心中最质朴的心愿,也激发着这片土地上最具创造力的实践。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福建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梨园戏、莆仙戏、永安大腔戏、四平戏、闽剧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福建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浙江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 浙江传统戏剧非遗名录
浙江省是戏剧大省,是“南戏”的诞生地,也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复兴地,不仅有越剧、婺剧等众多剧种,还有马灯戏、茶灯戏等地方风情小戏。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浙江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昆曲、高腔、乱弹、越剧、木偶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浙江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四川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单表 四川传统戏剧非遗有哪些
四川历史底蕴深厚,人文积淀丰厚,现有“民间文化艺术之乡”57个、“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64个。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美誉,世居于此的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宝贵财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巴蜀文化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川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川剧、灯戏、藏戏、皮影戏、木偶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四川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云南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底蕴深厚,是云南文化的一大亮点,是全国少数民族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花灯戏、壮剧、傣剧、滇剧、佤族清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云南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山西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单表 山西传统戏剧非遗有哪些
山西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明,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山西是戏曲艺术的摇篮,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之一。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山西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晋剧、蒲州梆子、秧歌戏、道情戏、二人台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山西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辽宁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辽宁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单表
辽宁是一片文化底蕴深厚的沃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片土地上的广大人民,不但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物质文化遗产,也积累了许许多多历史文化厚重、地域色彩鲜明、带有民族文化基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辽宁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京剧、评剧、皮影戏、木偶戏、海城喇叭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辽宁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吉林传统戏剧林国家级非遗名录 吉林省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
多民族融合聚居的吉林大地上,孕育出了许多独特的文艺形式,它们出现的原因和地区各不相同。如今,它们或许不再承担着当时的职能和作用,但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呈现于生活中的这些文艺形式,在传承与发展中,把先民的故事以最动人的姿态讲述给后人。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黄龙戏、吉剧、满族新城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吉林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安徽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安徽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
安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戏剧承载着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徽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黄梅戏、徽剧、青阳腔、庐剧、高腔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安徽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江西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江西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单
在戏曲发展的长河中,民间小戏占据了戏曲剧种总数的大半壁江山,产生于说唱和民间歌舞艺术两个类型的剧种不少于210个,其传承发展的研究是当今戏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以红色为主要题材的江西民间小戏在解放前的苏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宣扬革命精神的战斗号角,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红军战士的娱乐生活。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江西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采茶戏、弋阳腔、青阳腔、广昌孟戏、徽剧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江西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陕西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单公布 陕西传统戏剧非遗有哪些
陕西分陕北、陕南、关中三个地区,创造了众多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项目。陕西是中国的戏剧大省,民乐强省,据1986年全国戏剧普查,全国共有戏曲剧种348个,而陕西就有56个,占全国六分之一,是中国传统戏曲的发源地和传播中心。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西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秦腔、汉调桄桄、汉调二簧、商洛花鼓、皮影戏、木偶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陕西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河北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录 河北传统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河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独具特色的燕赵遗风、京畿神韵、太行风骨,充分彰显了河北大地文化的厚重与精彩。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北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晋剧、河北梆子、评剧、皮影戏、秧歌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河北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